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遼寧老工業基地人口結構緣何失衡

2017-09-26 11:24:28王立波殷光偉

王立波,殷光偉

(1.沈陽師范大學 社會學學院,遼寧 沈陽 110034;2.沈陽工業大學 經濟學院,遼寧 沈陽 110870)

遼寧老工業基地人口結構緣何失衡

王立波1,殷光偉2

(1.沈陽師范大學 社會學學院,遼寧 沈陽 110034;2.沈陽工業大學 經濟學院,遼寧 沈陽 110870)

遼寧人口負增長并不是突發的人口現象,而是長期累積演變的結果。遼寧人口自然增長率長期全國最低,0至14歲兒童比例為直轄市以外最低,各年齡組人口規模間差異較大,老齡人口比例全國最高。遼寧人口結構失衡的原因主要有社會結構性的和遼寧機械增長乏力。對于如何改善遼寧人口結構失衡現狀,主要有四點:通過提高家庭和育兒福利,提高生產率;調整產業結構;拓展就業空間;創造新的就業增長點;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

人口結構;職業結構;人口流動

遼寧是由多個工業城市組成的世界上比較罕見的大規模城市群,是我國歷史最悠久、國有大中型企業高度集中的老工業基地。20世紀90年代,伴隨著國企改革,包括遼寧在內的東北曾經是下崗失業的高發區,引發全社會對“東北現象”的關注;20年后東北問題再次成為熱點:經濟增長持續墊底,人口問題浮出水面,人口持續多年凈流出,“東北遭遇負增長人口警報,生育率遠低全國平均”[1],“2015年遼寧常住人口減少九萬!”[2]

縱觀全國各省,人口的低增長和負增長并不罕見[3],但是主要是西部不發達地區的人口流出,而生育率更低的發達地區北京和上海,由于有大量的外來流入人口,依舊能保持著人口增長,而遼寧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的人口大幅度上升到人口陡然下降,中間經歷了怎樣的過程?對遼寧未來會造成怎樣影響?這就是我們的關注點。

一、遼寧人口增長數量失衡

遼寧曾經是人口快速增長的地區。新中國成立以后,遼寧成為國家大規模投資開發和建設的大型工業區,在國民經濟第一個五年計劃時期,遼寧就開發和建設了全國156個重點項目中的24項,與此相配套還安排了省市重點項目625個,到“一五”結束時,遼寧固定資產原值占全國的27.5%,居全國第一位。

伴隨著大型工業區的建立,遼寧吸引了大批外來人口。在國家統一計劃指導下,大學生、中專生、轉業軍人等成為計劃移民,同時東北豐饒的自然資源及快速工業發展對勞動力的需求也吸引了大量自發遷入的勞動者,短時期內實現了人口的大幅度增長。根據遼寧人口統計年鑒,1950年遼寧人口僅為1 875.5萬,到1960年就達到了2 559.5萬人,年均增長68.4萬人[4]。由于遷移人口主要為育齡青壯年,在當時鼓勵生育的政策下,人口出生率也同時大幅度上升,于是在遷入人口和高出生率的雙重作用下,總人口實現大幅度增長,個別年份增長百萬以上,如1954年比1953年人口增加114.1萬人,相當于當時一個特大型城市的人口①我國舊城市人口分類百萬以上稱為特大型城市。。

但是到50年代以后,遼寧人口年均增長數量一路下滑(見圖1),50年代年均增長68.4萬人,60年代年均增長52.4萬人,70年代年均增長45.1萬人,80年代年均下滑至40.4萬人,此后人口增長數量迅速下跌,到90年代年均24.4萬,00年代已經達到19.3萬了,2010年以后又開始雪崩式下跌,2011年人口增長8萬,2012年增長6萬,2013年增長 1萬,2014年增長 1萬,到了2015年遼寧人口已經陷入負增長8.4萬人。

圖1 遼寧人口年均增長數量與全國的比較

遼寧的人口增長趨勢與全國存在較大的差異(見圖1)。全國總人口增長的高峰在60年代;此后的70年代,全國總人口也保持著較高的增長態勢,盡管增幅度比60年代低,但是年均增長也達157.1萬,而同期遼寧則增幅更低;到了80年代,全國人口比70年代增長數量基本持平,但是遼寧人口的增長幅度則減少10.4%;到90年代,全國增長幅度降低了20.6%,同期遼寧的人口增長數量則降低了39.6%;最近五年,全國年均人口增長數量比上個十年下降72%,遼寧下降了92.3%。

人口負增長意味著死亡人口數量超過出生人口數量,意味著出生人口數減少,意味著人口紅利逐漸消失,意味著老齡化程度加深。

二、遼寧人口年齡結構失衡

遼寧人口負增長并不是突發的人口現象,而是長期累積演變的結果。遼寧人口自然增長率長期全國最低,總和生育率、0-14歲兒童比例都為直轄市以外最低,各年齡組人口規模間差異較大,老齡人口比例也全國最高,還將更高。

(一)人口自然增長率全國最低

根據最近十年中國人口統計年鑒的數據,2005年在全國平均人口自然增長率為5.89時,遼寧為0.97;2010年全國人口自然增長率為4.79,遼寧僅為0.42,其次為上海1.98,同年北京自然增長率為3.07,遼寧成為全國人口自然增長率最低的省份;到2014年達到新低,當年全國人口自然增長率為5.21,遼寧僅為0.26;2015年當全國平均人口自然增長率為4.96‰的時候,遼寧已經為-0.42‰[4]。

(二)兒童比例京津滬直轄市以外最低

遼寧成為全國人口自然增長率最低省份的直接原因是超低的人口出生率和較高的死亡率。遼寧總和生育率是京滬直轄市以外最低的省份。2010年,全國總和生育率已降低到1.18,遼寧總和生育率更降低到0.74(黑龍江0.75、吉林0.76),同期北京0.71、上海0.74,甚至天津0.91,而其他發達省份,如江蘇1.1、浙江1.0、廣東1.1[5]。人們通常將低于更替水平的生育率(2.1)稱為低生育率,而將低于1.5的生育率稱為很低生育率,將低于1.3的生育率稱為超低生育率,遼寧則已經陷入超-超低生育率了;2010年世界總和生育率最低國家是新加坡1.0、日本1.2、韓國1.2,中國遼寧的生育率已經是世界罕見了。

總和生育率的降低反映低齡人口規模的大幅度縮減。根據人口普查資料和遼寧人口統計年鑒,從1990年到2010年,遼寧0-14歲人口的比例逐漸下降,1990年占 23.22%,到 2010年僅占11.42%,下降了11.8個百分點,降幅50%以上。到2010年,遼寧0-14歲兒童的比例已經是京津滬直轄市以外比例最低的省份[6]。

(三)各年齡組規模差異懸殊

遼寧的生育率之所以降低到如此程度是遼寧人口年齡結構、城鄉結構及生育政策影響的結果。穩定發展的人口年齡結構往往表現為平均預期壽命以下的各年齡組所占比例的相對均衡,美國60歲以下各年齡組比例相差僅一個百分點左右,中國人口年齡結構由于受到更多的政治力量的干預,表現出比較明顯的年齡組規模的波動性,而遼寧的人口年齡結構具有更大幅度的波動。

表1 2010年全國部分地區人口年齡結構(單位:%)

由表1可見,全國60歲以下的各年齡組極差(17.28-10.99)為6.99個百分點,就是說規模最大的年齡組和規模最小的年齡組所占比例相差6.99個百分點,而遼寧的年齡組極差達到了12個百分點(19.26-7.26),年齡組間的規模更不均衡,這使遼寧年齡隊列的推移呈現出更大幅度的跌宕起伏。由圖2可以進一步看出遼寧人口年齡結構與全國平均存在更大差異,遼寧60后比例比全國平均更高,50后將這種差異進一步拉大;而另一極從70后開始比全國平均越來越低,90后人口所占比例比80后減少5.42個百分點,00后又進一步下跌。

圖2 遼寧和全國各年齡組人口所占比例

(四)遼寧將成為老齡人口比例最高的區域

遼寧50年代人口的大幅度增長主要由于外來人口的大量流入,而50年代末期的戶籍制度,凍結了全國范圍內人口的自發流動,外來人口數量開始減少。流入的青壯年也正在育齡期,在鼓勵生育的政策下,50后與60后人口比例遠高于全國平均,形成全國范圍內比較罕見的人口高比例年齡組,遼寧的50后人口(出生于1950—1959年的人口)比例比全國平均高出4.81個百分點,60后人口比例比全國平均高出近2個百分點,遼寧的50后、60后合計占總人口比例高達36%以上,比全國平均的29.29高出6.79個百分點,平均每2.8人中就有一個50后、60后。

由表1可見,全國50歲以上的人口比例遼寧最高,占總人口的32.25%,比全國平均的25.23高出7.02個百分點。2010年已經拉開了50后進入老齡的序幕;到2020年,50后全部進入60歲的時候,遼寧早已確定無疑地成為全國老齡化程度最高的區域;而隨著更高比例的60后漸次進入老齡,到2030年,遼寧將成為全國老齡人口比例遙遙領先的超級老齡化區域,這個急劇增長的態勢將延續20年以上,遼寧人口老齡化將進一步加深,老齡人口的比例將比第二名高出五個百分點;這一過程到2040年后半期,隨著80后進入老齡才會有所緩解。而隨著規模龐大的老齡人口接近平均預期壽命,死亡率也將會不斷提高,屆時遼寧人口負增長將會進一步加深。

遼寧人口結構性失衡的原因主要是社會結構性的。中國生育一直是國家干預,而國家干預是依靠單位制管理手段實施的,由于遼寧國有大中型企業高度集中,計劃經濟時代的國有企業,不僅是經濟效率組織,還具有社會生活的組織方式和文化模式的特點,突出體現了國家對單位、對個體的絕對領導和支配,因此國家政策在遼寧能夠得到更高程度的呼應,不論是鼓勵生育還是節制生育,在單位制的推動下都更加有效,而與政策共舞的結果是鼓勵生育的年代生育率更高,而計劃生育的年代生育率更低,造成遼寧人口年齡結構的明顯失衡。

另外,80年代城鄉差異的計劃生育政策對遼寧生育率的影響也是決定性的。遼寧工業化程度較高,一直是京津滬以外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區域,2010年國內各省非農業人口占總人口比重除京滬外,遼寧高達50.81%,天津50.24%,而同期廣東僅為28.77%,浙江25.02%[7]。高城市化水平的區域,必然出現更大規模的一孩率,形成更低的生育率。因此,在單位制的管理手段和城鄉差異的計劃生育政策雙重作用下,遼寧人口出生率大幅度下降,人口增長數量持續下跌。2010年,20歲以下的90后和00后人口,僅僅占總人口的17.17%,比全國平均低6.93個百分點。

三、遼寧機械增長乏力,人口結構進一步失衡

機械增長是指在一定時期內人口遷入超過遷出而引起的增長,也就是外來人口流入引起的增長。一般說來,人口減少意味著勞動力的減少,意味著將會出現更多的就業崗位空缺,而這將有利于本地勞動者就業,也將增大對外來勞動者的吸引力。發達國家在人口低速增長以及負增長的同時,往往都伴隨著大規模的勞動力人口的流入,同時伴隨著本土勞動者職業地位的向上流動。北京、上海等地雖然戶籍人口生育率更低,但是由于有大量外來人口,機械增長強勢,因而保持著人口規模的持續上升,甚至不得不出臺各種限制人口流入的政策。但是遼寧人口年齡結構變化的同時人口機械增長亦乏力。最近30年是中國城市化的高潮期,全國平均農林牧漁業勞動者比例下降了23.67個百分點(見表2),這背后是大規模流入城市的人口,但是流動人口的主要流入地是一線城市,遼寧對外來人口、對本地勞動力的吸引力都越來越小。根據遼寧人口統計年鑒,最近15年遼寧遷入人口一直低迷,除了2007年和2008年遷入人口達到11萬人,其他年份一直在幾萬間徘徊,個別年份凈遷出,到了2012年開始,遼寧人口凈遷出4.6萬人,2013年持續凈遷出4.68萬人。

表2 1982—2010年遼寧職業結構與全國、廣東的比較(單位:%)

遼寧對外來人口和本地人口缺乏吸引力的原因,有人歸結為體制落后、國企比例過大、觀念落后[8],對此本文不妄加評論,我們試圖根據最基本的生活邏輯來思考:如果本地和外來勞動者能夠找到合適的工作,他們何以不留在家鄉或者選擇落腳遼寧?這里的問題就回到了勞動力市場需求上。遼寧勞動力市場對新增勞動者的需求或者接納能力如何?

(一)勞動力市場需求與職業結構變遷

職業結構是指不同職業類別的勞動者在總體中所占的比例。一個地區的勞動力市場需求表面上看是企業的個別行為,而背后則是受職業結構所制約的。勞動力市場需求是通過企業用工直接表現出來的。企業根據自身的發展提出對新增勞動者種類和數量的需求,這種需求常常是不穩定的,受多種因素影響的,但是各個企業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背后,社會總體上是存在相對穩定的需求規律的。換言之,不同類型、不同受教育程度的勞動者經過勞動力市場過程是被納入到現有職業結構中的,職業結構中各職業及其規模的生產和再生產才是勞動力市場需求的根源。

職業結構對勞動者的需求量一般是由兩方面表現的:一是由在業人員的自然更替,如重病、死亡或者退休等形成的職位空缺;二是由于技術進步和職業結構變遷所帶來的職業規模增加或縮小。前者是職業結構的自我更替,后者則是職業結構的再生產過程。循著這一思路我們試圖從遼寧職業結構的變遷過程去發現遼寧勞動力市場需求的內在根源。

(二)遼寧藍領需求降低

由表2可見,改革開放30年,在全國生產工人比例上升6.5個百分點的背景下,遼寧生產工人所占比例從1982年的占35.24%,下降到2010年的占20.47%,共計下降了14.77個百分點。到2010年,遼寧的生產工人所占比例的絕對優勢不復存在,甚至已經低于全國平均水平;與發達地區廣東的差異更加明顯,1982年廣東的生產工人比例僅僅16.68%,還不到遼寧的一半,到2010年廣東已經提高了20.66個百分點,達到占37.34%,這時候遼寧的生產工人僅僅是廣東的54.8%。遼寧生產工人比例的大幅度下降是老工業基地的國企改革和職工下崗的結果,生產工人比例的大幅度下降反映出藍領崗位需求大幅度降低,影響了藍領的就業和再就業。

(三)遼寧本地農民城市化受阻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最大成就是通過市場化的制度實踐,實現了勞動者不斷地從第一產業向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轉移,使農林牧漁業勞動者從 1982年的占 71.98%達到 2010年的占48.31%,下降了23.67個百分點,年均下降0.85個百分點。農林牧漁人員在中國歷史上首次降低到職業總量的一半以下。但是在全國的工業化過程中,遼寧職業結構變遷卻呈現出相反的趨勢。由于遼寧的城市化水平比較高,在1982年農林牧漁勞動者所占比例就為42.96%,比全國平均比例的71.98低29.02個百分點。但是到2010年在全國平均下降23.67個百分點的城市化和工業化的浪潮中,遼寧農林牧漁業勞動者所占比例不僅沒有下降,反而上升了1.32個百分點,與發達省份廣東的差異更加懸殊。1982年廣東還完全是傳統社會的職業結構,農林牧漁業人員比例高達70.96%,而到了2010年廣東勞動者總體中,只有24.59%是農業勞動者,下降了46.37個百分點;而作為老工業基地的遼寧,勞動者總體中已經有44.28%為農林牧漁業勞動者,不僅沒有形成廣東那樣的高速工業化過程,還表現出了相反的趨勢。農業勞動者的城市化過程受阻,勞動力蓄水池的儲量加大,就業壓力進一步加大。

(四)商服人員比例增幅低于全國平均水平,更低于廣東

從1982年到2010年,全國商業服務人員變化幅度較大,由原來占4.01%增長到占16.17%,增長了12.16個百分點;2010年商業服務業人員的比例是1982年的四倍。1982年,商業服務業人員是中國的第四大職業群體,所占比例比當時第三大職業群體的專業技術人員比例低1.06個百分點;但是到2010年,商業服務業已經取代了專業技術人員,成為勞動力總體中的第三大職業群體,標志著中國社會已經由傳統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轉變。

遼寧的商業服務業群體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所占比例提高了11.11個百分點。由于城市人口比例較高,遼寧的商業服務業一直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三個百分點左右。但是到了2010年,情況卻發生了逆轉,廣東商業服務業的快速發展,所占比例已經超過了遼寧。中國的商業服務業由于技術含量較低,主要是體力勞動,學界普遍認為應該作為藍領。因此,商業服務業比例的提高,吸納了更多城市化的農民、下崗失業工人和較低學歷的新增勞動者。而遼寧增幅較低則同樣反映了商業服務業藍領的就業壓力。

(五)遼寧白領群體的變化幅度較小,對新增勞動者的吸納能力有限

全國的專業技術人員的比例由1982年的5.07%達到2010年的6.84%,上升了1.77個百分點。與此相比較,作為單位制國有大中型企業高度集中的遼寧,專業技術人員的比例在1982年為8.26%,高于全國平均水平3.19個百分點,但是到了2010年,遼寧的專業技術人員的比例僅僅上升了0.69個百分點。此外,國家機關負責人和辦事人員的比例和全國的平均發展趨勢接近,辦事員所占比例在1982年到2010年,上升了2.81個百分點,低于全國的平均增幅;負責人也是同樣,白領群體的負責人、辦事員和專業技術人員的增長幅度不僅低于發達地區的廣東,也低于全國平均。白領所占比例的增幅過小,影響了遼寧對高學歷新增勞動者的接納能力,不能為不斷擴大規模的高學歷新增勞動者提供充足的就業崗位,影響了白領的遼寧就業。

從遼寧職業結構的變遷過程可以看出:生產工人的比例大幅度下降,一方面不能大規模接納需要城市化的農業勞動者,形成了農林牧漁業人員比例上升的“逆向城市化”過程[9];另一方面也表現出在勞動力市場上對藍領工人需求的降低,結果造成城市勞動者就業(再就業)困難,更降低了對外來藍領的吸引力,而白領群體增幅緩慢,更影響了白領勞動者的流入和流出。

總而言之,由職業結構變遷的過程可以看出:遼寧人口機械增長乏力的根源是遼寧各職業對新增勞動力的吸納能力較低;在原有職業結構的基礎上,無法形成較強的白領和藍領職業的擴張,不能形成強勁的勞動力市場需求;白領職業增長幅度低,則不能吸引高素質的白領人才,而藍領的吸納能力弱,影響了本地農民的城市化,也影響了外來藍領的流入。

四、經濟社會環境對人口流動的影響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市場化過程創造了經濟30年穩定增長的奇跡。這種漸進式轉型也明顯地形成了體制內外的差異。在國家統一計劃指導下,高等教育等行業在市場化的過程中獲得了快速的發展。這些對新增勞動力人口的教育結構及受教育者的職業期望也發生了深刻的影響。

(一)新增勞動者白領職業期望大幅度提高

改革開放以來,遼寧高等教育獲得了快速發展。高等教育畢業生主要是為具有專業技能的白領提供新增勞動力。最近十幾年,2000年遼寧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為15.1%,到了2010年已經增加到43.5%;而高等學校的在校生人數2000年為32.3萬人,到2010年已經達到88萬人,十年增長172.5%。2015年毛入學率更是達到了52%,普通本專科在校學生數量達到100.8萬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是指高等教育在學人數與18歲至22歲適齡人口之比。國際上通常認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在15%以下時屬于精英教育階段,15%至50%為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50%以上為高等教育普及化階段。

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的提高改變了新增勞動者的教育結構,無論從教育投入還是學校的教育目標,大學畢業生的職業期望都是白領就業。而現實的遼寧職業結構,如表2所見,2010年負責人、專業技術人員和辦事員三者合計僅僅占16.14%,(即使我們把商業服務業納入白領群體也僅為35.15%),增長幅度又在全國屬于較低水平;而在2010年遼寧高等學校毛入學率已經達到了43.5%,即適齡人口43.5%接受了高等教育,那么43.5%的新增勞動者應該具有白領就業需求,然而現實是從職業結構的自我更替上來說,遼寧僅僅有16.14%的白領職業需求。即使我們把街頭小商小販,飯店、旅店服務員都算作白領也僅僅達到35.15%,遠遠不能滿足大學生的白領就業需求。

(二)職工平均工資全國排位一路下滑

在計劃經濟時代,國有大中型企業高度集中,以重化工業為特征的遼寧職工工資及人均收入都曾經領先全國。但是改革開放以后遼寧職工的平均工資在全國排位不斷下降(見表3)。

表3 城鎮單位在崗職工平均工資

1980年遼寧職工的平均工資在所列區域中還是直轄市以外最高,到了1985年就已經成為所列區域中的最低,但是差距還不明顯,以后不僅與全國平均的差距不斷拉大,與發達省份的差異更加拉大。特別是到了2000年,各省之間平均工資的差距開始拉開,只是由于當時總體上工資收入還較低,上海盡管比遼寧高出一倍多,相差也不到一萬元;但是到了2010年各省間工資的差異就更加明顯,上海依舊比遼寧高出一倍,差距已經是36 817元了,到了2014年更拉大到51 513元,遼寧也低于全國平均7 251元了。

上海、北京的高工資成為對白領的巨大吸引力,北漂、滬漂成為年輕白領的追求;而廣東、浙江等地的職業結構變遷和快速發展的城市化、工業化過程,也形成了巨大的吸引力,因此即使平均工資低于北京、上海,也成為產業工人的就業天堂。而相比之下遼寧較低的平均工資,就業的困難,對外來人口的吸引力越來越弱,也成為本土人才外流的另一只推手。

(三)遼寧高學歷年輕人更傾向于流出

在人口結構、職業結構及經濟發展差異的背景下,遼寧人口流動也呈現出諸多與發達地區不同的特點:根據全國流動人口統計數據,全國流動人口中大專以上比例為13.2%,但是在遼寧,2015年大專以上學歷的流出人口已經達到22.1%,比全國平均高出8.88個百分點,而這個數據在2011年僅僅為16.9%。遼寧流出人口中,大專以上學歷的流出人口五年間上升了5.2個百分點。

同時根據遼寧流動人口動態監測數據我們發現,遷移人口中各年齡組比例是不同的。遼寧流動人口中,2011年流入和流出人口比例最高的年齡組是30-39歲,其次是40-49歲年齡組,但是到了2015年,雖然流入、流出比例最高的依舊是30-39歲年齡組,但是比例下降了6.1個百分點;與此同時,流動人口中20-29歲年齡組2015年流出比例達到26.8%,比2011年上升了7.1個百分點;2011年流動人口特別是流出人口集中于30-49歲,而到了2015年,流動人口特別是流出人口更集中于20-39歲年齡組了。

五、結論與思考

遼寧人口結構失衡使遼寧人口自然增長率全國最低;人口年齡結構失衡預示著勞動力人口將不斷減少,將產生較大的社會震蕩。

遼寧職業結構變遷過程同樣顯示了農林牧漁業人員比例在上升,農民城市化過程低于全國平均水平;生產工人比例在下降;商業服務業比例增幅也低于全國平均,藍領職業對新增勞動者吸納能力在全國處于較低水平;同時遼寧作為教育大省,高等教育毛入學率2010年已經達到43.5%,到了2015年更達到52%,而遼寧職業結構中,2010年白領的比例僅僅占16.1%,也就是說大約有27.4%(43.5%-16.1%)的大學畢業生在遼寧很難白領就業,那么結果將是大學生向下求職,擠占低學歷者的就業空間,或者向外流出,造成高學歷青年流出比例逐年提高;此外遼寧平均工資在全國排位的不斷下降,進一步減弱了遼寧就業吸引力,形成遼寧人口機械增長的乏力。遼寧社會面臨著更為嚴峻的挑戰。

(一)通過提高家庭和育兒福利,提高生育率

遼寧的總和生育率已低至超—超低生育水平的0.74,因此提高生育率是必須首先面對的社會問題,如何通過社會經濟機制,間接地對家庭生育決策進行調節;通過支持和服務于家庭生育行為的政策來提高婦女和家庭的福利,降低孕育及撫養成本;通過保障職業女性的生育權,提高生育的社會責任,努力實現生育水平的提升,為未來提供更多的勞動力人口。

(二)調整產業結構,拓展就業空間

遼寧勞動力人口不斷下滑,于是吸引外來人口、留住本地人才就成為維持勞動力規模的策略,提供白領、藍領就業機會成為解決問題的關鍵。在現有條件下調整產業結構,發展第三產業,創造高端的多層次的、專業化的服務種類,特別是拓展中高層次就業空間;同時通過降低生活成本和提供有利于就業的社會政策來扶持和鼓勵年輕人就業,實現對外來人口和本地人口的吸引力。

(三)創造新的就業增長點

遼寧將成為全國老齡人口比例最高的區域,這將是遼寧養老服務產業發展的基礎和契機。社會分化必然形成養老機遇的多層次性,在國家基本養老保障基礎上,探討多層次的養老產業發展,將能夠拓展新的更為廣泛的就業空間。因此,遼寧應率先拓展養老產業,提供優質的多層次的養老服務,將能夠成為遼寧第三產業發展的新增長點。

(四)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

人口遷移的規律是由積聚到擴散。中國三大遷移流的北上廣人口已經高度集中,最近幾年集聚力已經放緩,而隨著各種住房限購政策的出臺,標志著這些城市對外來人口流入的不堪重負,而與此同時,作為東北樞紐的遼寧的吸引力正在逐漸顯現。因此,遼寧應調整人才的優惠政策和高科技企業的優惠政策,吸引各地資本來遼寧發展,通過提供就業崗位促進勞動力人口的流入。人口發展與經濟發展是互為因果的。有了梧桐樹,才能留住和吸引金鳳凰,也才能夠重塑遼寧的輝煌。

[1]東北遭遇負增長人口警報,生育率遠低全國平均[N].成都商報,2015-07-15(11).

[2]白昕.2015年遼寧常住人口減少9萬,17年來首現負增長[N].沈陽晚報,2016-04-08(10).

[3]蔡泳.中國已經有六個省份率先人口負增長[EB/OL].(2015-07-17)[2017-08-10].http://news.cd.fang.com/2015-07 -17/16630402.htm.

[4]遼寧省統計局.2015年遼寧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發布[N].遼寧日報,2016-03-16(4).

[5]中國國家統計局.第六次人口普查資料:表6-4各地區育齡婦女年齡別生育率及總和生育率[EB/OL].(2017-07-29)[2017-08-10].http://www.stats.gov.cn/tjsj/pcsj/rkpc/6rp/indexch.htm.

[6]中國國家統計局.第六次人口普查資料:表3-2各地區人口年齡結構及撫養比[EB/OL].(2017-07-29)[2017-08-10]. http://www.stats.gov.cn/tjsj/pcsj/rkpc/6rp/indexch.htm.

[7]中國國家統計局.第六次人口普查資料:表1-5各地區分性別的農業戶口、非農業戶口人口[EB/OL].(2017-07-29)[2017-08-10].http://www.stats.gov.cn/tjsj/pcsj/rkpc/6rp/indexch.htm.

[8]楊金光.東北為什么留不住人?不止因為錢[EB/OL].(2015-07-24)[2017-08-10].http://finance.dbw.cn/system/2015/07/ 24/056695622.shtml.

[9]王立波.梯度發展格局與職業結構的變遷[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3):133-138.

Reasons Why Population Structure of Liaoning Old Industrial Base Unbalanced

Wang Libo1,Yin Guangwei2
(1.College of Sociology,Shenyang Normal University,Shenyang Liaoning 110034;2.College of Economics,Sheny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henyang Liaoning 110870)

Through the study on the age structur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opulation of Liaoning,discusses the social and historical roots of weak natural growth of the population in Liaoning;research on changes of occupational structure in Liaoning,reveals the internal motivation of weaker population mechanical growth of Liaoning,and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the fundamental change of educational structure of educated,In the white-collar employment demand continues to increase,white-collar occupation growth is weak interaction,it is a direct consequence that highly educated young outflow,as another push hand,the average wage in the national ranking continues to decline of Liaoning,so the weaker of population natural growth and machinery growth,Liaoning society is facing more serious challenges.

population structure;occupational structure;population mobility

C912

A

1674-5450(2017)05-0009-07

【責任編輯:詹 麗 責任校對:趙 穎】

2017-06-09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1BSH029)

王立波,女,遼寧沈陽人,沈陽師范大學教授,主要從事人口結構與社會結構研究。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伊人久久综在合线亚洲91| 啪啪免费视频一区二区| 欧美一区二区福利视频| 国产乱人伦偷精品视频AAA| 91色综合综合热五月激情| 97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久呦| 国产精品v欧美| 国产男女XX00免费观看| 国模私拍一区二区 | 亚洲天堂福利视频| 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古装| 香蕉视频在线精品| 亚洲人成电影在线播放| 国产第一页亚洲|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水蜜桃| 波多野结衣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欧美天堂久久| 精品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欧美 | 99视频精品全国免费品| 黄色网址手机国内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无码视频图片| 欧美日韩国产在线播放| 试看120秒男女啪啪免费| 久久久成年黄色视频| 国产亚洲精品自在久久不卡|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深田咏美 | 91九色视频网| 色婷婷丁香| 国产成人无码综合亚洲日韩不卡| 好吊妞欧美视频免费| 综合亚洲色图| 日韩欧美国产三级| 97久久免费视频| 一级毛片基地| 在线永久免费观看的毛片| 全免费a级毛片免费看不卡| 波多野结衣亚洲一区| 欧美色丁香| 亚洲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人| 99精品久久精品| 中文字幕亚洲第一| 欧美日韩动态图| 欧美第一页在线| 日本欧美视频在线观看| 91色老久久精品偷偷蜜臀| 网久久综合| 欧美亚洲国产视频| 欧美日韩亚洲综合在线观看| 欧美区一区| 性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免费黄色网| аv天堂最新中文在线| 亚洲无码91视频| 国产成人高清精品免费5388| 精品无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 国产成人成人一区二区| www精品久久| 亚洲乱码视频| 婷婷综合缴情亚洲五月伊| 伊人久综合| 国产精品页| 久久性视频| 免费A级毛片无码免费视频| 超碰91免费人妻| 青青草91视频| 一级做a爰片久久免费| 欧美一区中文字幕| 亚洲AⅤ波多系列中文字幕| 国产三级韩国三级理| 久久永久免费人妻精品| 久久99蜜桃精品久久久久小说| 免费观看亚洲人成网站| 狠狠综合久久久久综| 在线看AV天堂| 国产美女在线免费观看| 在线视频亚洲欧美| 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躁88| 伊大人香蕉久久网欧美| 老熟妇喷水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牲色| 国产精品免费p区| 福利在线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