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子揚
教育行業整體趨勢
近年來,我國社會經濟迎來全面快速發展,在經濟高速發展和產業結構逐步轉型背景下,我國人才需求愈加旺盛。而在國家持續的財政撥款和政策的支持下,教育市場的投入規模也在不斷擴大。隨著人們對教育需求的不斷增加,教育行業發展迅猛,市場規模持續擴大。
教育乃一國之本,是社會經濟發展必不可少的重要基礎,當前我國教育產業正處于快速發展的時期。根據互聯網教育研究院的研究數據表明,目前幼兒教育的市場規模約為3800億,中小學教育(課外輔導+民辦學校)市場規模約為6800億,高等教育市場規模2530億,職業教育市場規模約6000億,語言學習市場規模約900億,才藝培訓市場規模約600億,企業培訓市場規模約1500億,教育出版市場規模約350億。2017年,我國教育市場總規模將超過9萬億元。
根據德勤發布的《2017年教育行業報告》,未來我國教育產業將迎來六個重大趨勢,其中有一點提到了“細分領域全面開花”。在細分領域中包含的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就是目前在電競教育中涉及到的教育模式。
市場作用下的電競教育
電競市場近年來的強勢表現催生了電競教育的產生,而教育行業的快速發展也加速了電競教育的成型。
根據中國音數協游戲工委(GPC)、伽馬數據(CNG中新游戲研究)聯合發布的《2017年1~3月中國電競產業報告》顯示,2017年第一季度電競游戲市場表現火熱,環比增長42.6%,實際銷售收入達到182.9億元。報告同樣顯示,我國電競行業目前僅有5萬從業人員,人才缺口達到26萬人,主要集中在電競技術、賽事活動、體育醫療、內容制作、電競金融、產品開發、經營管理、教育培訓等八大類上。
盡管近年來,央視、人民日報等主流媒體多次報道過電競相關賽事,但受限于行業自身發展水平和社會認知,許多傳統行業的從業者對于電競行業依舊抱有偏見和疑慮,這就導致了電競行業很難吸引到其他行業的優秀從業人員。
今年四月,騰訊召開了2017《英雄聯盟》電競戰略發布會,宣布未來的LPL將推進聯盟化和主客場制度。這也就意味著,未來12支LPL戰隊將有可能扎根在12座不同的城市。聯盟化和主客場制度也許是電子競技發展的必經之路,但如此著急的推行主客場所帶來的問題也顯而易見。目前LPL賽事的執行方是香蕉計劃,賽事執行、落地等相關問題都是由他們負責。然而一旦主客場制度成行,那么每個城市都需要有自己的賽事執行方,單單一個香蕉計劃難以覆蓋全國范圍內的LPL賽事。除了賽事執行,還有場館運營、內容制作等一系列需要為賽事和戰隊服務的人員,這就造成了巨大的人才缺口。而在今年下半年同樣要推行主客場制度的KPL,也將面臨同樣的問題。
高校+機構,電競教育的主旋律
電競教育的概念興起于2014年,與此同時,國內第一個電競教育機構“七煌電競學院”也開始了第一批學員的招收,當時的主要培養目標是為俱樂部輸送電競職業選手。
在今年7月,英眾文化攜手同濟大學開展 “我要說電競”培訓班,并邀請到了英雄聯盟的知名解說管澤元和Remember,通過招募和培養對電競解說感興趣的玩家,由電競解說、播音主持專業的教師進行針對性的專業授課。
近年來,隨著電競行業的發展和電競教育的火熱,越來越多的教育機構看中了這塊市場紛紛試水,這其中當然也包括傳統教育行業的教育機構。在國內眾多高校開設電競專業后,一些高考或藝考的培訓機構看到了市場商機,便也開始轉頭做起了電競教育。而2014年直播大時代的開啟,也直接導致了平臺簽約費和主播收入水平的水漲船高。所以除了傳統行業和電競行業的教育機構,也有著不少的藝人經紀公司開始涉足電競教育市場。
高校的試水電競則是得益于教育部的一紙文書。2016年9月,我國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發布了《關于做好2017年高等職業學校擬招生專業申報工作的通知》,其中“電子競技運動與管理”專業作為增補專業赫然在列。盡管教育部增設的是專科的專業,但這至少證明了電競教育有走入高校,進入高等教育的殿堂的可能。
目前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和上海戲劇學院均和教育機構合作開設了電競相關專業,所培養和輸送的也是電競行業的相關從業人員。未來的四年中,這些學生將會接受高等教育的培養,成為具有專業電競技能的復合型人才。
除了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外,電競行業內許多巨頭也有著自己對電競教育的布局。
其中騰訊就在今年通過發布會的方式,宣布了多個電競教育培訓合作計劃。騰訊通過整合優勢資源,與高校和培訓機構合作,打造“電競+教育”聯盟。未來,騰訊電競的人才培養計劃將分為學歷教育、職業化教育以及大眾化教育三個維度。在與中國傳媒大學、四川大學、同濟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MIT)的合作中,騰訊將內容整合在課程開發、教材編寫、研究課題、實習實踐四個方面。
而阿里體育也在建設自己的電競學院,對電競賽事解說和內容產出等專業人才進行培訓。完美世界教育則推出旗下數字教育平臺像素種籽,定位數字藝術教育,課程種類包括游戲、電子競技等五大類。
放眼目前國內的電競市場,以騰訊為代表的巨頭們在規劃未來的發展方向,像恒一這樣的培訓機構在不斷迎合市場的需求。目前大多培訓機構都將培養的目標設定為電競選手和解說,但這也恰恰是目前電競行業最不緊缺的,所以也許短時間內電競教育都并不能解決行業內人才短缺的現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