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慶
巴基斯坦裔英國小說家莫欣·哈米德(Mohsin Hamid,1975-)的第三部小說《如何在崛起的亞洲賺取不義之財》(How to Get Filthy Rich in Rising Asia,2013)出版后,好評如潮。美國國家公共電臺(NPR)將其與美國文學經典著作《了不起的蓋茨比》(The Great Gatsby,1925)相比較,贊其是“《了不起的蓋茨比》的全球化版本”。倫敦《衛報》撰稿人西奧·泰特(Theo Tait)對該小說不吝贊美之詞,認為小說 “展現了處在創作巔峰、有許多故事要講述的一位作家。就像許多優秀的小說一樣,在一種意義上,它既是原型的由貧致富的故事,在另一種意義上,又是男孩女孩相遇的故事,它具體地描摹了小說的故事背景:封建主義、氏族制度、激進的伊斯蘭教、水資源匱乏都被編織進小說中……這是一本極佳的小說:細膩、犀利且形式大膽,是通向一個快速變動、生動再現的世界的一扇正門”。《華盛頓郵報》則認為這本小說是對現代生活的憂郁反思。
{Ⅰ}
莫欣·哈米德于1975年出生于巴基斯坦第二大城市拉合爾(Lahore),后赴美留學。他本科、碩士分別就讀于普林斯頓大學和哈佛大學,獲得哈佛大學法律博士學位。哈米德現在是《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時代周刊》《紐約客》 《巴黎評論》和英國《衛報》等多家知名報紙、雜志的撰稿人。
哈米德在普林斯頓求學期間,參加了喬伊斯·卡羅兒·歐茨和托尼·莫里森的創意寫作課程,從此走上文學創作之路。2000年,哈米德發表處女作《蛾煙》(Moth Smoke),被《紐約時報》評為當年的年度好書,并獲得2001年貝蒂·特拉斯克獎(Betty Trask Award),入圍2001年美國筆會/海明威文學獎提名(PEN/Hemingway Award finalist)。2007年,哈米德歷經七年打磨的作品《拉合爾茶館的陌生人》(The Reluctant Fundamentalist)出版,好評如潮。該書入選2007年英國曼布克獎決選名單、《紐約時報》2007年年度好書,并獲得2008年美國亞裔文學獎(Asian American Literary Award)。該小說被翻譯成25種文字,在全球暢銷,根據該小說改編的同名電影于2013年在美國上映。
哈米德唯一的散文集《不滿與文明:拉合爾、紐約和倫敦書信》(Discontent and Its Civilizations: Dispatches from Lahore, New York, and London )于2015年出版,這本散文集既包含作者對文學和藝術的獨特思考,也包含作者對于故國巴基斯坦的生動敘述,更有作者對于“9·11事件”后全球范圍內不穩定局勢的擔憂。
{Ⅱ}
文學評論界認為莫欣·哈米德是一個富有創新精神的天才作家,他的三部小說不論在內容還是形式上都打破讀者的閱讀期待,給讀者帶來閱讀驚喜。
《如何在崛起的亞洲獲取不義之財》形式新穎,語言流暢簡潔,感情細膩動人。簡單的白手起家故事下隱含著作者對家庭、事業、愛情、親情等話題的思考。全書貫穿兩條主線,一明一暗,明線是主人公“你”白手起家的致富史,暗線是“你”與少年時愛慕的女神“漂亮女孩”一生的感情故事,這與《了不起的蓋茨比》有所相似。
小說戲仿風靡亞洲的傳統勵志書(selfhelp book)的形式,用第二人稱講述主人公“你”的一生。全書共12章,每章的標題串聯起來就是如何在崛起的亞洲獲取不義之財的策略:搬到城市、接受教育、不要戀愛、避免理想主義者、向大師學習、為自己工作、準備好使用暴力、和政府官員交好、資助戰爭藝術家(軍備)、與債務共舞(借貸)、注重基本原則、擁有一套撤退戰略。每章開頭以調侃的語氣提出建議,隨后是以第二人稱娓娓講述主人公“你”人生中的每個階段。這里的“你”既是小說的主角,也是讀者,更是在亞洲生活的普通人中的一員。
小說中的一條主線是“你”的致富史和破產史。“你”是一個農村小孩,全家隨在城市當廚師的父親來到城市,蝸居在貧民窟。“你”勤工儉學,考入大學,加入學校幫派,希望出人頭地。“你”母親因為無錢治病而去世,父親因此備受打擊,這促使“你”輟學工作。“你”從一個小小的推銷員做起,到創辦自己的飲用水企業,從一個毫無根基的農村孩子成為成功的商業大亨。最后,“你”卻因公司經理卷款潛逃而公司破產、一貧如洗。除了小說主人公致富和破產這一明線之外,“你”與“漂亮女孩”的感情線是貫穿小說的另一暗線。“你”對“漂亮女孩”的愛慕和感情從懵懂青年持續到耄耋之年。你們來自同一個貧民窟,相識于少年微時。“你”和“漂亮女孩”的生命軌跡平行地穿插在每一章節里。“你”是DVD店的送貨男孩時,她是美容院的打工女郎。“你”打拼創業的時候,她已是頗有知名度的模特。當“你”事業有成、娶妻生子的時候,她是家喻戶曉的電視明星,并擁有自己的家具裝飾店。當“你”在遲暮之年,被公司的副手騙走財產而公司破產時,“漂亮女孩”的家具店也遭到搶劫,多年的助手去世,她回到了闊別多年、生她養她的城市。最后,年邁多病的你們在藥店相遇,相守到生命盡頭。
相識相知、惺惺相惜的愛情賦予這個蓋茨比式的故事獨特的魅力。相對于“骯臟的財富”,愛情顯得如此純真。哈米德在這本小說中娓娓道來主人公“你”從一貧如洗到發家致富到破產潦倒的經歷,不論世事如何改變,不變的是“你”對“漂亮女孩”的愛情,無關其他物質、利益動機,只關青梅竹馬。而這份真摯的愛情也使“你”的形象更加立體、真實。哈米德在接受美國公共電臺(NPR)采訪時說,他將這本小說視為“一首世俗的蘇菲派愛情詩”。蘇菲派詩歌是一種伊斯蘭神秘主義詩歌,它常常表現與宇宙、與上帝、與神、與死亡、與生命相聯系的方式就是“通過創造一種愛的感受”。哈米德認為愛不僅僅局限于愛情,更包括對親人、朋友和他人的關愛。隨著主人公“你”年齡的增長,“你”對愛的理解也更加深刻:“你”對父母的孝順體貼、對兄弟姐妹的手足之情、對兒子的舐犢之情、對前妻的愧疚之情、對“漂亮女孩”的真摯愛情、對向“你”尋求幫助的同鄉的關愛之情。在生命終點,“你”擺脫了財富和名望的枷鎖,抵達內心的平靜和生命的充盈,實現了人生意義的超越。盡管一貧如洗,“你”卻收獲了珍貴的愛情和心靈的寧靜,哈米德似乎借此提醒讀者:在喧囂繁華的大千世界中,愛超越財富、成功和地位等物質因素。endprint
{Ⅲ}
哈米德是一個社會責任感很強的作家,他的作品緊扣時代脈搏,描摹社會風貌與人生百態,既有對人生的真知灼見,也有對社會陰暗面的辛辣諷刺。《紐約時報》認為,他的第一部小說《蛾煙》通過講述一個巴基斯坦年輕人工作上、生活上、感情上的迷茫和墮落,“清晰展現出巴基斯坦社會正在經歷從基于出身劃分階層的舊封建社會向以財富多寡為標準的新封建社會的轉型”。《拉合爾茶館的陌生人》則聚焦于“9·11事件”對在美巴基斯坦移民產生的影響、他們面臨的身份焦慮與命運抉擇。在《如何在崛起的亞洲獲取不義之財》一書中,哈米德則將目光轉向全球化背景下的普通亞洲民眾身上,揭露了全球化背景下的普遍社會問題,表達了哈米德對于伴隨經濟急速發展滋生的社會問題、社會變遷、環境破壞的關注和擔憂。
《如何在崛起的亞洲獲取不義之財》盡管只交代故事發生在一個亞洲國家,但是讀者自然而然地將故事地點與哈米德的故國巴基斯坦聯系起來。小說里主人公的“發家史”雖然植根于巴基斯坦,但能讓生活在發展中國家甚至全球的人產生共鳴:城市化與市場經濟、腐敗與官商勾結、貧富差距與社會暴力、企業并購與環境破壞、軍備投資與戰爭、核武器與無人飛機。哈米德筆下的致富模式是建立在違法、欺詐和運氣基礎上的“骯臟的財富”,而這種財富的最終消失也反映哈米德對這種致富模式的否定態度。
伴隨著亞洲新興經濟體的迅速崛起,傳統的家庭模式和價值觀念也發生改變、面臨挑戰。多代同堂的大家庭轉變成一家一戶的核心家庭,親密關愛、互幫互助的家庭觀念日漸淡薄。“在家庭的進化史上,你和數百萬移民象征著一種持續進行中的核擴散。這種迅疾的轉變削弱、拋棄了親屬之間互相支持、依靠的穩定紐帶,取而代之的是不安、焦慮、效率和潛能。”“你”的家人隨著父親搬到城市居住,放棄了原有的親人緊密聯系的生活,而開始核心家庭的生活。在“你”成年后,“你”將大量時間、精力投入工作,而冷落忽視妻子,最終導致婚姻破裂。與經濟發展和城市化隨之而來的是環境破壞和資源匱乏。空氣污染、水源污染、氣候變暖都在小說中頻頻出現。“此刻,在你腳下的是不斷下降的含水層,被瘋狂的鋼鐵挖掘機鑿成了千瘡百孔。你的機器不是其中最大的,卻要比絕大多數要閃亮,嶄新得一塵不染。但當你站在那兒,有那么一瞬,你嗅到了一陣難以明說的味道,或者至少你認為你嗅到了。那是一種伴隨著灼熱的微風吹來的鐵銹的血腥味。”哈米德對于上述問題沒有做出明確的價值判斷,但在他冷峻、平靜的敘述中卻潛藏著他對傳統家庭模式改變、價值觀衰落、環境破壞的憂慮和擔心。
作者哈米德在小說中隱去故事發生的地點、人物的姓名,只用模糊性的 “大城市”“你”“你的父親”“你的母親”“漂亮女孩”來指代地點和人物,而這種泛指卻具有原型意義,暗示這不是主人公個人的經歷,而是每個普通亞洲人的命運,甚至是所有人的故事。同時,第二人稱的使用很容易令讀者產生認同感,仿佛讀者也經歷主人公波瀾起伏的一生,進而產生一種身臨其境的閱讀感受。
《如何在崛起的亞洲獲取不義之財》一書短小精悍,卻蘊含著藝術的簡約,詩意的凝練。小說浪漫卻不傷感,政治卻不說教,精神卻不宗教。哈米德通過講述一個草根少年在崛起的亞洲致富、破產的故事,展現崛起亞洲的社會全景:傳統與變革碰撞,發展與問題共生,機遇與挑戰并存;并借助勵志書之矛攻勵志書體裁之盾,諷刺勵志書這一形式。不僅如此,貫穿小說的純潔愛情令人感動:在紅塵世界中,“你”和“漂亮女孩”惺惺相惜的感情持續一生,盡管從未相守,卻在生命的盡頭,抵達超越愛情、親情和友情的親密關系。哈米德借此傳遞他的理念:愛情超越財富、成功和地位;不僅要愛自己,也要愛他人。
(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學外語學院博士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