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諾伯格
考慮到恐怖主義威脅、氣候變化、核戰爭爆發的可能性,就可以理解一些人為何對未來充滿恐懼。在擁有令人羨慕的高福利的瑞典,科研機構做了一項調查,幾乎所有受訪者都認為當今世界正變得越來越糟,很多人甚至懷念人類歷史上那些早已逝去的“黃金時代”。
人們身邊充斥著金融危機、戰爭、失業、貧困、環境災害、疾病、饑餓、兇殺等等富于轟動效應的負面信息,這無形中影響了人們認識世界的方式,讓人們變得煩躁不安,以為世界變得更糟。但事實上卻相反。人類在過去100年間所取得的成就比過去十萬年都要多。戰爭在減少,人類因為自然災害而死亡的風險已經減少了99%。我們有理由相信,未來會更好。
食物——更容易獲得
數百年前,即使最富裕的國家,比如十七、十八世紀的法國和英國,也時常爆發饑荒。現在,饑荒并未徹底消失。21世紀,全球死于饑荒的人數達60萬人,但仍不到100年前饑荒死亡人數的2%。況且這些饑荒并不是因糧食欠收引起,而是蘇丹和索馬里等國的沖突所致。
150年前,1噸谷物的收割和脫粒會耗去25人一整天時間。如今用聯合收割機,一個人在6分鐘內便能完成。耕作水平的提升,讓人們能夠用更少的土地種出更多的農作物。1961年至2009年,全球土地面積僅增加12%,而農業產量卻增長了300%。10升牛奶過去需要花掉擠奶工半小時的時間,使用現代機械擠奶,所需的時間不到1分鐘。貿易全球化、基礎設施的改善,以及更為廉價的電力和燃料、食品包裝和冷凍技術,使得人們有能力將食物從過剩地區運往匱乏地區。在19世紀后期的美國,一個家庭需要耗費1700小時才能買齊一年所需的食品,今天,260小時即可。
衛生與壽命——戰勝疾病
本領更強,壽命越來越長
在早期人類歷史上,人的生命很短。19世紀30年代,西歐的人均壽命僅為33歲。高死亡率并非因為戰爭,而主要緣于傳染病、不潔凈的水和衛生條件差。
不潔凈的水一直是人類健康的最大威脅。20世紀上半葉,微生物致病理論被接受,隨后水供應開始得到有效過濾和氯化消毒。這一時期,美國人均壽命的增速超過歷史上任何時期。流感曾是肆虐全世界的頑疾。1781年至1782年那次流感疫情,據說讓四分之三的英國人患病,而且一直傳播到美洲,人們幾乎束手無策。2009年甲型H1N1流感出現之后,我們看到了歷史上最快的應對流感疫情的行動。互聯網使人們能跟蹤疫情,并促進全球醫療合作。美國科學家得到病毒樣本后,用最短時間完成基因測序,一周內完整的H1N1病毒基因組在網上發布,供全世界使用。
現代醫學發展是驚人的,許多曾經致命的疾病,比如麻疹、天花、霍亂和其他瘟疫,都被人類攻克。當今世界平均壽命是71歲,還會越來越長。
貧困——窮人越來越少
19世紀初,全世界大約90%的人生活在極度貧困之中,這種狀況現已大大改善。1990年至2015年,世界人口增長了20億。以前,人口增加意味著窮人數量的增加,但這25年,全球極端貧困人數減少了12.5億人。
有趣的是,發展中國家脫貧的速度會更快。20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末,只有三成的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速度快于美國。然而,2000年之后的10年,90%的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速度超過美國。西方世界于1800年開始工業化時,約有2億人口花費50年時間實現人均收入翻番。中國和印度的人口是當初西方的10倍以上,實現這一目標只花了10年。
越來越多的人邁向中產階層,不僅改變了消費模式,也將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態度,并影響更多有著美好向往、愿意投資未來的人。
暴力——越來越不被崇尚
人們對暴力的恐懼,在很多情況下都脫離了實際。很多政治家也喜歡拿暴力說事,因為可以立即吸引人們的注意力,但實際上,拿美國來說,現在的謀殺案比例只有上世紀80年代的一半。戰爭也是如此。戰爭似乎和人類一樣古老,但它現在不會輕易發生,規模也是局部性的。隨著社會和道德的發展,人們變得越來越不崇尚暴力。
對于恐怖主義,我們必須清楚,被恐怖分子殺害的人總體上雖然很少,但對恐怖活動不可掉以輕心,全球共同遏制恐怖主義肆虐甚至最終消除恐怖主義,則是可以期待的。這樣看問題可以減輕我們的恐慌,因為恐怖分子就是想恐嚇我們,逼我們作出錯誤的決定。
平等與自由——形成良性循環
如今,阻擋在不同國家、不同種族間的墻已經很少。
20世紀后期的全球化,使各種技術和思想傳播到世界每個角落,這種規模和速度,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大、要快。人類并不總是理性或仁慈的,但總的來說,他們想要改善自己和家庭的生活,并在一定程度上享受自由。人們努力追尋這一切的過程,增加了人類的知識和財富存儲。在這個時代,人們可以嘗試用不同的觀點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每個人都能不斷積累知識,同時每個人都可以展現自己的獨特之處,這是一種良性循環。
讀寫能力——文盲會很稀少
更多人能識字是對未來世界充滿樂觀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200年前,全世界只有1/10的人掌握讀寫能力。現在,10個人中只有一個人不識字。自1947年印度獨立以來,識字率從12%增加到74%,但印度仍是文盲最多的國家。
讓更多的女性接受教育非常重要。隨著婦女獲得更多的教育和知識,一個有趣的現象發生了:生育率在過去半個世紀幾乎減半。很難說兩者間是否有關聯,但這對人口爆炸的世界來說,是個好消息。
環境與下一代——不用擔心資源枯竭
人們總擔心會耗盡地球的某種資源。但是,人們常忽略自己的創造力,無端生出過多的憂慮。因為在使用資源時,人們會不斷提高效率,不斷開辟新的資源,甚至是找到替代品。例如,1972年,有科學家用計算機模型推斷,已知銅礦儲量(2.8億噸)將在36年后耗盡。40多年過去,這段時間全世界消耗銅近4.8億噸,目前探明的世界銅儲量則達7億噸。
貧窮國家為了變得富裕,不得不用一些舊技術做更多的事情,產生很多污染。但這一切是會變的。就如學者們說的環境庫茲涅茨曲線,是一個倒U:當國家變得更富有時,污染和環境惡化迅速增加。但在某一點之后,它開始改變。發展會讓我們的下一代更值得期待,他們將接受更好的教育,享受更大的成長自由,未來掌握在他們的手中。
人類的進步植根于科學和知識的發展,合作與貿易的擴張,以及人們進行此類行為的自由追求。
財富和生命可以毀滅,知識卻極少消失,人類的知識一直在增長。史上的任何一次倒退都難以完全毀滅人類的進步。當然,進步不會自動發生,它源于人們的辛勤工作,源于科學家、發明家和企業家的新點子,源于人們對于新事物和新方法的勇敢探索,以及對未來的美好期待。人類的進步薪火相傳,你我都將成為這火炬的傳遞者。
(摘自《進步:期待未來的10個理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