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飛
摘要2013年被稱為“大數據元年”,“big data”這個新概念一經問世便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大數據堪稱全能選手,應用于數學、生物、物理、經濟等多個領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同樣,它也顛覆改變了新聞傳播,在越來越重視受眾和新聞內容的今天,基于數據得出科學的結論,大數據讓我們更加了解受眾的瀏覽新聞習慣、接受心理、情感需求等,以此反思自己如何進行新聞報道,或者來自于受眾的大數據本身就是很好的新聞素材來源。本文就大數據時代下受眾接收新聞的心理需求和變化做分析,對于新聞報道提出一些優化建議。
關鍵詞大數據時代;受眾心理需求;接收新聞
1大數據時代的背景及其影響
新技術的不斷發展和衍生給我們帶來了很多驚喜和新概念,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將大數據贊頌為“第三次浪潮的華彩樂章”。而大數據成為托夫勒口中的“浪潮”卻是近幾年的事情,它成為了人們競相追逐的熱點。2013年被稱為“大數據元年”,是大數據興起以及發展迅速的一年,大數據首先被互聯網行業研發使用,目前幾乎所有世界級互聯網企業,都在開發大數據業務。
“大數據”具有規模大、價值高、交叉復用、全息可見等特點,它不僅有“規模更大的數據”量上的進步,還具有不同于以前數據組織和應用形式的質的飛躍。從近年來發展情況來看,“大數據”主要是人們描述和定義信息爆炸時代產生的海量數據,同時也用來命名和它相關的技術的發展與創新。大數據技術不僅是“大”,它更想突出強調的是“全”,大數據用技術還原給我們一個更加清晰的全貌,以得到更精準的結論。大數據真正的意義在于對這些數據進行專業化處理并加以運用,而不是僅僅只是掌握這些龐大的數據信息而己
2大數據帶來的影響與變革
科技的發展創造發明出的新技術總是給社會各領域帶來變革,數據量的爆發式增長也帶來了數據儲存方式的革命。互聯網上出現的數據越來越多,分析數據的技術日益成熟,各領域都開始引入大數據,對大數據技術的成功運用,帶來了驚人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大數據也為媒體轉型提供了新的火花和可依循的有效路徑。浙報集團去年開始投資數據分析項目;搜狐正著手搭建基于云計算的大數據平臺;例如:騰訊,在啟用新版首頁時,開啟了門戶、微博、視頻的跨平臺的深度整合……一場關于數據的圈地運動正在互聯網上拉開大幕,競爭日益激烈。
3受眾接收媒介信息心理以及認知結構
新的科技時代,我們每天都被各種信息狂轟濫炸著,對我們接受信息的心理和認知結構產生一定影響。所謂認知,就是指主體賴以獲取知識和解決問題的操作和能力,它是人類個體內在心理活動的產物。而認知結構則是由一系列認知項目按照某種聯系方式而構成的一個有組織的整體。人們獲取知識(或信息)的內在機制在于新的知識(或信息)與主體已有的認知結構相互聯系和作用的過程,兩者互相作用,不斷更新人們的認知結構。
科技引爆了信息時代,新媒體和自媒體從初生到的快速發展,已經對傳統媒體的信息傳達和新聞報道產生了重大的沖擊。在新的世紀,受眾接受信息的渠道多種多樣,內容更是魚龍混雜,自主性增強以及受眾自身的媒介素養不斷提高。媒體要認真研究受眾接受新聞信息的心理和認知,使自己的內容讓受眾喜愛。雖然受眾的認知心理在不斷變化,但受眾對媒介信息認知的依賴性、發展性、參與性不變,媒介進行新聞報道時可重點把握。
心理學家皮亞杰研究發現,個體認知發展具有重建性特征。認知結構是在循環往復的通路上相互作用形成的,既不是先天形成,也不是客觀環境單純作用下就能有的結果。皮亞杰指出,并不存在純粹的客觀現實,我們所謂的客觀現實無非是主體根據自身已有的認知結構對環境信息進行建構的產物。
受眾與媒介就如主體和客體,共同促進。由于受眾對信息的認知和接收心理在不斷提高和變化,因此對其中的媒介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而媒介不僅是信息發出的主體,同時也要不斷反思和接受反饋,滿足受眾的需求,才能使自身信息得到更大范圍和更好效果的傳播。
4從傳統新聞報道到數據新聞報道,受眾接受心理的變化和影響
在新媒體迅速發展的今天,單一的感官體驗已經很難獲得受眾的喜愛,傳媒都在運用多媒體全感官式的傳播方式。數據新聞應運而生,新聞工作者在探索如何利用數據去挖掘背后的線索,讓新聞報道重新生機勃勃。數據新聞通過分析海量數據背后的關聯與模式,利用多元的可視化傳播,豐富新聞報道的方式。傳統新聞報道以文字敘述為主,有故事性或邏輯性,而數據新聞是以數據為中心,通過對獲取數據的分析來進行報道。
大數據是跟隨受眾需求增多和要求提高應運而生的,它相對于傳統的新聞來說,更能給人帶來視覺沖擊,能夠讓人清晰地看到報道,使新聞報道發掘社會的更深度層面,用數據和技術說話更有說服力,有助于媒體建立起新聞報道的透明性和權威性,看圖說話也讓整個文章看起來更加條理清晰,邏輯流暢,彌補了傳統新聞報道長篇大論讓人疲憊的缺陷。數據新聞的發展與受眾接收新聞的心理變化是相互促進的,受眾對于新聞不斷提高的需求使新聞工作者們研發出數據新聞,而數據新聞不斷刷新著受眾們的認知結構和接收心理。同時大數據從受眾的上網痕跡中提取其需求喜好,讓媒體工作者們參考,兩者相互關聯的程度越來越密切。
5結論
科技的浪潮卷來了大數據,而大數據催生了數據新聞,它是融合了新科技與新思維的一種交互式的報道方式。而新時代的受眾在接收新聞時的認知結構與心理需求也在不斷變化,要求越來越高。但新聞工作者們不僅可以在報道中運營大數據,還可以直接從通過受眾研究的大數據來幫助自己的新聞報道。“大數據”熱不應只成為新聞轉型探索之路上的“一時發熱”,雖然還不夠成熟,但這是每天工作者面對科技沖擊的一次積極進步,我們需要在現有基礎上繼續探索,創造出既符合新聞報道原則,又符合受眾心理發展及需求的創新型新聞報道方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