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金可文 唐安平
產業興村 旅游富民
——天柱縣南康村創設“生態股”扶貧新模式
文_金可文 唐安平

“天竹紅”竹藏酒利用紅豆杉與柔雅醬香白酒的耦合機制研究而成。圖為侗族女子在楠竹林中取酒。(金可文 / 攝)
“真的有福氣!”天柱縣南康村82歲農民楊顯陸說,自己做夢也沒想到,這么大年紀了還能當上股東。
在天柱縣鳳城街道南康村,有90戶村民像楊顯陸一樣,自己不出一分錢現金就成了擁有5萬元股份的股東,年年能分紅。
南康村,海拔偏高,資源單一,曾是天柱縣一類貧困村,90戶農民有69戶是貧困戶。
如今,走在風景如畫的南康村,新建民居鱗次櫛比,不時有勞作的村民穿行其間,一派富足的田園生活景象。
這一變化全因一位叫何元欽的侗族青年而起。2004年,不堪貧窮的何元欽背著行囊走出山門,6年后,成就致富夢想的他回到家鄉創業。
回到家鄉后,見多識廣的何元欽意識到,南康的貧窮是因為山大谷深樹木多,山高風涼冰凍長,但這同時也是南康的優勢,獨特的高山氣候資源,正是發展旅游和綠色原生態產業的有利條件。
2013年開始,何元欽先后投資4000多萬元開發鄉村旅游,創建貴州省綠色方舟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精心打造紅豆杉生態園、紅茶基地、農家樂、山泉飲用水、竹藏酒、傳統養豬場和傳統蔬菜種植基地。
村里的產業如雨后春筍般建了起來,可村民卻沒有資金入股。為此,何元欽與村黨支部領導商議創設“生態股”,村民只要保護好自家自留山的生態,就可以享受公司3萬元股份;在自留山上每栽種500株紅豆杉苗另加1萬元股份;不砍伐本村及周邊村寨的樹木還可獲得8000元股份;保持好自家院內外清潔衛生,另可獲得2000元股份。
“分450萬元股份給村民,換來良好的生態環境,值得!”何元欽說,今年底,公司將進行首期分紅,預計每戶村民可分到1.5萬元。
在南康村進村路旁的竹林中,隨處可見一對對身穿侗族服裝的青年男女正在“種酒”。
“將窖藏12個月的柔雅醬香白酒,取紅豆杉果再泡12個月,然后‘種’入楠竹的竹節中‘孕養’,數月后取出,再進行調制包裝。”南康村天竹紅酒技術員龍四昭介紹,因紅豆杉產果有限,目前一年只能產酒10余噸,被稱為“天竹紅”竹藏酒。
近年來,南康村針對本村青壯年紛紛外出務工、土地撂荒嚴重的現狀,積極調整發展思路,通過土地集中流轉、引進人才和激活民間資金,建成集創收和觀光于一身的1200畝紅豆杉園、400畝紅茶園、1000畝楠竹林等近10個生態風景基地。當地村民既種莊稼又育“風景”,一些常年在外務工的村民,紛紛回鄉就業創業,吃上“旅游飯”。
昔日的窮山村,因創設“生態股”,演繹了一場新時代的“山鄉巨變”。如今,南康村90%的青壯年已返鄉就業創業,“農文旅”生態產業蓬勃發展,年接待游客達3萬人次。
(作者單位:天柱縣委宣傳部責任編輯 / 哈文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