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 訊
資訊

湖北石油襄陽分公司 樊春華
近期拜讀了《中國石油石化》雜志2017年第11期《“市場越是困難,我們越從容”》一文,受益匪淺。近年來,國際油價低位徘徊,國內油品出現了供大于求的局面。一些民營加油站紛紛從地方煉廠購油,降低了進貨成本,有了更大的獲利空間。他們在銷售市場這塊“蛋糕”中為了爭得更大的一塊份額,便紛紛采取降價銷售的方式,使得油品銷售市場上“狼煙四起”。
社會上的民營站點直接從地方煉油廠進貨,改變了從國有石化銷售企業進貨的渠道,使得國有地市級公司的批發直銷量大幅萎縮。零售市場上的價格大戰造成了國有企業加油站的銷售明顯疲軟。面對疲軟的銷售市場,我們應該如何面對?怎樣突破重圍?文章中已經給出了答案。江蘇宿遷石油的辦法不是怨天憂人發牢騷,不是不惜成本跟著打價格戰,也不是消極地等待著市場回暖,而是振奮精神,積極主動地尋找突破點。他們通過下放用人權、費用權、分配權的辦法激發了基層的活力,在疲軟的市場中取得了同比增量6.6% 的好成績。
事實證明,任何事物都具有兩方面的特性,油品銷售也不例外。市場疲軟正好考驗我們的干部和員工。這也正如逆水行舟,奮力拼搏的上去了,稍有松懈的下來了。這就是優勝劣汰的法則。油品市場是放開的,我們不可能永遠生活在“順風旗”下,只有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加強“鍛煉”,才能在復雜的環境中取得勝利。

西北石油局采油三廠 趙 云
對于習慣傳統施工工藝和方法的施工企業來說,如何尋找到科技創新點、科技創新的方向以及科技創新與創效管理的思路和手段等一系列問題,是當前多數油田企業和項目的最大難題。為此,我為貴刊2017年第13期《磨刀石上的創新》拍手叫好,讀后仿佛給我打開了一扇窗。華北油氣分公司曾花費20年的時間無法將鄂爾多斯盆地年產量從2000噸提升十倍,通過科技創新將產量從2萬噸提升千倍達到2000萬噸油氣當量只用了不到40年。通過科技創新,單井產量從3000立方米提升到3萬立方米,水平井單井成本從1億元下降到2000萬元,鉆井周期從8個月變為現在50天。
盡管鄂爾多斯盆地天然氣資源探明儲量位居全國首位,但因典型的致密低滲、特低滲油氣藏特性,很難找到開發甜點。低成本、高產量,是華北石油人持之以恒的追求。水平井的概念首次被引進華北油氣分公司,雖然失敗而告終,但他們對水平井的可行性進行了論證,有了新有突破,成為國內首家全部使用水平井進行10億立方米產能建設的,單井產量從原來的3000立方米提升到3萬立方米。
科技創新,人是根本。只壯大技術人才隊伍,才能更好地給降本增效插上科技創新的翅膀。華北石油局在政策方面給予科研人員最大的支持,注重科研人才的培養,開展技術交流,給青年人員“壓擔子”……青年技術人員快速成長,降本增效結出了累累碩果,不斷刷新鉆井成本與單井產量。
本欄目信箱:zgsysh@21cn.com(請注明投稿)
《油氣雜志》
尼日利亞國家石油公司與雪佛龍和殼牌簽署融資協議2017年8月14日刊

近日,尼日利亞國家石油公司(NNPC)與雪佛龍和殼牌簽署融資協議。NNPC與雪佛龍的協議主要由NNPC與雪佛龍尼日利亞分公司成立的合資公司投入7.8億美元開發Sonam淺水天然氣項目,包括7口鉆井和相關基礎設施的建設,預計投產后日產天然氣2.15億立方英尺、日產原油3萬桶。此前,雪佛龍已在該項目投入15億美元。另外,NNPC與殼牌簽署了價值1億美元的協議。雙方成立的石油開發合資公司,將在位于尼日爾三角洲的30個油田開展156項開發活動。
(施 靖 )
《化學周刊》
BP化工業務利潤上揚2017年7月31日刊
最近,BP表示其石油化工業務板塊二季度的重置成本稅前利潤達到1.5億美元,相比去年同期大增66.7%。BP認為,石油化工板塊的利潤上揚得益于公司推行的簡化和效率提升計劃。該計劃有效降低了運營成本,提升公司的利潤空間。到二季度末,BP化工產品產量由年初的340萬噸提升到400萬噸。
(施 靖 )
《烴加工》
俄油考慮擴充在美國和歐盟市場的煉油份額2017年8月刊

隨著國內市場利潤的下滑,俄羅斯石油公司正考慮擴充在美國和歐盟煉油市場的份額,包括收購新的煉油裝置以及擴充現有的煉廠規模。目前,俄油在俄羅斯國內的煉油能力達到9500萬噸/年,但是煉油裝置開工率較低,位于薩馬拉地區的幾個煉廠的開工率僅有68%。因此,2016年,俄油在國內煉油領域減少了10億美元的投資,并將投資方向轉向美國和歐洲市場。為此,俄油計劃將2018年的投資預算提升至24.8億美元。
(施 靖 )
《海洋工程》
Statoil北海油氣田項目投產2017年8月刊

6月30日,挪威國家石油公司(Statoil)投資38億美元開發的北海基納克羅格油氣田項目投產運營。該油田位于挪威石油總部所在的斯塔萬格市西北230千米的海上,擁有原油可采儲量1680萬立方米,天然氣可采儲量118億立方米以及液化天然氣320萬噸。油田投產后,生產的天然氣經過一條已有的管道供應歐洲市場,原油則經由浮式生產平臺處理并輸送。挪威石油是該項目的作業者,擁有58.7%的股份,道達爾和KUFPEC公司分別擁有15%的股份,波蘭油氣公司和Aker BP分別擁有8%和3.3%的股份。
(施 靖 )
《Offshore》
貝克休斯和GE油氣完成合并2017年8月刊
油氣服務商貝克休斯和GE油氣部門完成合并,成立新的油服公司,名為BHGE(Baker Hughes,a GE company)。新公司擁有7萬名員工,業務分布于全球120個國家和地區,下屬油田服務、油田裝備、渦輪機械和過程解決方案、數字化方案四個子公司,擁有24個生產線和業務單元。公司設有兩個總部,分別位于休斯敦和倫敦。分析認為,BHGE的成立是一種新的并購模式,既保證了貝克休斯在油田服務業務方面的完整性,又有效整合了GE和貝克休斯的各自優勢。目前,新公司在俄羅斯的業務合并仍需俄羅斯監管機構的批準。
(施 靖 )
今年第13號臺風“天鴿”在8月23日登陸,給珠三角沿岸帶來大范圍強風暴潮,為2017年以來登陸中國的最強臺風。截至8月25日,該臺風已造成18人死亡,超過500人不同程度受傷,直接經濟損失也已超出百億元。供圖/CFP


8月21日,綠色和平組織示威者在英國倫敦舉行游行,抗議英國石油公司在亞馬遜礁鉆探開采石油。
供圖/CFP

8月16日,山東省東營市公安邊防支隊船艇大隊使用警用無人機在中石化勝利油田海上產區開展治安巡航。這個大隊利用“海上天眼”,大幅提升海上巡邏的單次信息量,為解決近海區域視頻監控架設難、海上巡邏效率低的問題提供了新思路。
供圖/CFP

8月17日18時36分,中國石油大連石化分公司140萬噸/年重油催化裂化裝置原料油泵發生泄漏引發火災,21時08分現場明火基本撲滅。無人員傷亡,無原料泄漏,廠界4個監測子站數據正常,海面無污染。
供圖/CFP

供圖/CFP
環保部:正抓緊起草環保稅法實施條例
8月22日,國家環保部政策法規司司長別濤介紹,我國環境立法工作快速推進,已完成了7部環保法律的修訂制定、8部環保行政法規和22件環保部門規章的制定修訂。他表示,目前,財政部、稅務總局和環保部三個部門已聯合發布了貫徹實施環保稅法的通知,相關部門也正在起草環保稅法實施條例。
8月18日,中國石化2017年重大項目之一——功能性高分子膜材料關鍵技術攻關啟動會在京召開。據了解,目前中國高分子膜材料產業存在“常規產品供大于求、高端產品高價進口”的情況,該項目項目長吳長江表示,項目組將從常規產品尋找新的用途、替代同類進口產品、拓寬產業鏈三個方面部署安排科技攻關力量,填補國內空白,并幫助企業轉型升級,提升產品價值,形成新的價值增長點。中國海油拆除平臺業務首次“走出去”
近日,海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承擔的雪佛龍泰國公司4座組塊拆除及海上運輸項目開工。這標志著中國海油首次進入國際平臺拆除業務市場。據悉,僅泰國灣,雪佛龍、泰國石油等公司計劃于2019年至2025年間棄置400多座油氣平臺,市場前景巨大。進入泰國灣平臺拆除業務市場,對于海油工程開發平臺拆除國際市場具有重要意義。我國油氣探礦權首次拍賣落槌

8月18日,我國頁巖氣探礦權首次拍賣在貴州開槌。經激烈角逐,貴州省產業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12.9億元競得正安縣安場鎮(含安頁1號井)頁巖氣探礦權。這是我國在油氣領域的首次探礦權拍賣,也是我國在深化石油天然氣體制改革上的又一最新探索。
道達爾將以74.5億美元收購馬士基石油
法國道達爾公司8月21日與世界航運巨頭丹麥馬士基集團簽訂協議,道達爾將以合并股票和債務交易的方式收購馬士基旗下子公司馬士基石油公司,收購金額為74.5億美元。分析人士認為,該協議的簽訂標志著馬士基集團在創建以航運及物流業務為主的綜合性公司的戰略中邁出實質性一步。沙特阿美計劃在六個月內簽署中國煉油廠協議

沙特國家石油公司沙特阿美正在計劃收購中國石油旗下位于云南安寧的煉油項目30%的股權,目前正在談判。據了解,沙持阿美最高可支付20億美元,6個月之內將有結果。安寧煉油廠隸屬中石油旗下云南石化,是國家能源重點戰略項目、中緬油氣管道的主要配套工程之一,也是該條線唯一的煉油廠。
低碳清潔能源將成為我國新增能源主體
8月16日,國家高端智庫建設試點單位中國石油集團經濟技術研究院2017版《2050年世界與中國能源展望》(簡稱《能源展望》),在北京正式對外發布。報告指出,我國一次能源消費結構呈現清潔、低碳化特征,清潔能源(天然氣和非化石能源)是2030年前新增能源主體,2030年后逐步替代煤炭,2045年前后占比超過50%。2050年,煤炭、油氣和非化石能源將呈三分天下的局面。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規劃計劃部總經理楊華在致辭中指出,能源發展有自己的特定規律,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能源相關技術成熟度、政策環保力度等息息相關。當前能源發展正處于變革期,確定性與不確定性交互。確定的是能源發展趨勢必將向清潔、低碳、高效、安全和智能化方向發展,不確定的是不同國家的路徑和節點會有差異,各國能源政策的調整以及美國退出巴黎氣候協定等不確定因素都不會改變世界能源發展大趨勢。中國以“四個革命,一個合作”為指導穩步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能源消費增速大幅放緩,能源結構加速改善。
《能源展望》指出,對于2050年前的中國能源市場,長期能源發展主要受人口、經濟、技術、政策、環保等因素影響。技術是推進能源發展、能源轉型的根本,政策引領能源轉型的方向。2030年前能源相關技術發生革命性突破可能性較低,能源的變革性突破仍在孕育中。但風、光等可再生能源將穩步發展,對傳統能源的替代會逐步顯現。中國能源生產、消費、技術和體制革命將穩步推進,以“一帶一路”戰略為代表的全方位國際能源合作也將不斷深化。
(本刊記者/齊鐵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