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剛 楊 超
吉林省長春市公安司法鑒定中心,吉林 長春 130000
以車鏈條為槍管發射火柴桿的自制槍支檢驗一例
張志剛 楊 超
吉林省長春市公安司法鑒定中心,吉林 長春 130000
筆者在工作實踐中接觸到外地區送檢的采用多枚自行車鏈條排列而成槍管的自制槍支一例,該槍支可以裝填一枚完整的火柴,以火柴頭為火藥,以火柴桿為彈丸進行擊發。在進行檢測中筆者發現該槍支區別于其他非制式槍支,有很多值得注意的問題,在文中進行探討。
車鏈條;自制槍支;槍口比動能
根據我國相關司法解釋,在涉槍案件中如果犯罪嫌疑人制造或持有以火藥為動力發射彈丸的槍支一支以上即可被追究刑事責任,這主要是因為以火藥為動力的槍支相比較以氣體為動力的槍支通常來說槍口比動能更大,致傷作用更加明顯。但在實際案例檢驗過程中,有些以火藥為動力的自制或改制槍支性能并不十分穩定,槍口比動能也不足以認定為槍支,特別是某些槍支發射的彈丸的最大橫截面并不是通常的圓形,所以并不能依靠測速儀自動計算的槍口比動能來做為檢驗結果,這一點需要檢驗人員注意。
筆者在實際工作中即遇到一起案件送檢的自制槍支(槍支照片見下圖1),該槍支系用自行車鏈條為主要部件制作而成的,嫌疑人將多枚鏈條排列在一起,鏈條一側圓孔組成“槍管”,擊發前將一枚火柴置入“槍管”尾端,通過擊燃火柴頭上的可燃物質產生燃燒氣體推動火柴桿射出“槍管”。現筆者將該案例報道如下:

圖1 送檢的槍支照片
2016年2月16日,我省某縣某鎮某森林公安局通過吉林省公安廳刑偵局委托我單位鑒定一起非法持有槍支案件中的涉案槍支性能。簡要案情是2016年1月24日某林業局居民閆某某到該森林公安局投案自首,稱其2014年5月在互聯網的購物網站上購買發射火柴的自制槍支共十支,現上繳一支。
送檢的槍支全長23.5cm,槍管部分系用鋼絲將六節自行車鏈條串起固定而成,在從槍口向槍管尾端方向第一節鏈條之后有一片三孔鋼片(用作準星)和三片雙孔鋼片。槍管尾端插入一前端呈錐形鋼絲作為擊針,擊針尾端彎成弧形,連接兩根彈簧固定于槍管尾端兩側,擊針可向后拉動固定于槍身后端上方的固定銷上。槍支的扳機也是用一根鋼絲彎折而成,扳機可以控制擊針的固定銷,扣動扳機時扳機的鋼絲尾部有一彎成圓環的部分使固定銷前傾,使擊針釋放,擊針前端與裝填于槍管內的火柴頭發生碰撞擊燃火柴頭產生火藥氣體,推動火柴桿將其發射。
測速過程:首先稱量火柴的質量,每根火柴平均質量為0.075g,需要注意的是擊發后實際的“彈丸”是火柴桿,因為火柴頭經過燃燒已經消耗殆盡,因此需要減去火柴頭部分的質量,只計算火柴桿的質量,為0.07g,即0.00007kg。其次稱量火柴桿的橫截面邊長,這里需要注意的是火柴桿的橫截面為正方形,而不是圓形,因為火柴頭經過燃燒后已經消耗,不存在圓形部分,如果將測得的邊長結果直接輸入測速儀,測速儀輸出的比動能計算結果一定比實際結果要大,因為測速儀默認的彈丸橫截面為圓形,當正方形的邊長與圓的直徑相等時,正方形面積大于圓形面積,而當槍口動能不變時,橫截面面積與槍口比動能呈反比。用游標卡尺測得正方形邊長為0.4cm,算出正方形面積為0.16cm2。將槍支固定于測速儀50cm之后,實彈擊發后測得火柴桿的速度為81.06m/s。因此槍支的槍口動能為1/2×0.00007×81.062,等于0.23J。用槍口動能除以橫截面面積0.23÷0.16,等于1.44J/cm2,小于1.8J/cm2,因此不能認定為槍支。
由于本案例中送檢槍支的特殊性,筆者認為在槍支檢驗過程中,有如下需要注意的問題:
(一)關于以車鏈條為槍管發射火柴的自制槍支是否符合公安部2010-67號文件中有關槍支的定義,按照《槍支致傷力的法庭科學鑒定判據(GA/T 718-2007)》關于槍支的定義是“以火藥、氣體等為動力,利用管狀器具發射彈丸,口徑通常小于20mm的各類身管射擊武器”,那么送檢槍支用車鏈條的一側孔洞的洞壁作為槍管的管壁,該車鏈條共有6節,組合在一起具備一定的長度,將其用鐵絲固定在一起具備一定的穩固性,因此應當認為具有槍管的屬性。該種槍支發射的原理是用鐵絲的尖頭撞擊火柴的頭部,高速的撞擊產生熱量點燃火柴頭,產生燃燒氣體,氣體推動火柴桿向前運動產生動能,因此高速運動的火柴桿只要超過規定的比動能,就可以認為對人體組織具有致傷力。火柴頭的化學成分主要是氯酸鉀、二氧化錳、硫磺等,其組合在一起受到高速撞擊可以猛烈燃燒產生氣體,具備火藥的性質,因此送檢槍支能夠認定為以火藥為動力的槍支,而不是以壓縮氣體為動力的槍支。
(二)計算槍支比動能的時候不能完全依賴測速儀的計算結果,其打印或顯示的結果只能作為參考,測速儀的中實現計算功能的元器件是單片機,計算槍支比動能的程序是寫入到單片機的ROM中的,一般不能更改,無法根據具體情況調整計算公式。而且計算機程序都有出錯的可能,為了嚴謹起見,需要測試人員對測速儀的計算結果進行驗算。
(三)計算槍口比動能時應當注意彈丸最大橫截面的形狀,比如本案例中以火柴桿作為彈丸進行發射,而火柴桿的橫截面形狀為正方形。火柴的火柴頭形狀雖然為球形,但是火柴頭的可燃物質在擊發過程中已經燃燒殆盡,因此對火柴頭的橫截面直徑應不予考慮。
(四)將彈丸質量代入計算公式時應注意應是最終脫離槍口時的彈丸質量,如本案中的最終“彈丸”形式是火柴桿,不包含火柴頭的部分,因此在稱量“彈丸”質量時應剔除火柴頭的部分進行稱量,才能得到準確的結果。
[1]季峻.槍支“殺傷力”鑒定的幾個問題商榷與測速儀在槍支殺傷力的檢驗與鑒定中的應用[J].中國司法鑒定,2002(01).
[2]賈華杰,王政君,徐少輝,郭威,潘飛,程棟.以火藥為發射動力的非制式槍彈致傷力檢驗鑒定標準再探討[J].湖北警官學院學報,2015(03).
[3]楊軍,王宏偉.以火藥為發射動力的非制式槍支致傷力判別的研究[J].貴州警官職業學院學報,2017(03).
[4]王正國.槍彈致傷力和致傷機制的再認識[J].中華創傷雜志,1998(05).
D918.9
:A
:2095-4379-(2017)28-0142-02
張志剛(1975-),男,吉林長春人,吉林省長春市公安司法鑒定中心痕跡實驗室,主任,痕跡檢驗專業;楊超(1987-),男,吉林松原人,吉林省長春市公安司法鑒定中心,工程師,痕跡檢驗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