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慶云
(南陽市第二人民醫(yī)院 腎病科 河南 南陽 473000)
血液透析行中心靜脈留置導管患者感染的菌群分布特點及藥敏分析
陳慶云
(南陽市第二人民醫(yī)院 腎病科 河南 南陽 473000)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行中心靜脈留置導管患者感染的菌群分布特點及藥敏狀況。方法選取南陽市第二人民醫(yī)院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54例行中心靜脈留置導管的患者,對其感染分離出的致病菌進行分析,了解菌群的分布以及其對藥物的敏感狀況。結(jié)果54例標本中共分離出6種病原菌,50例呈陽性,其中革蘭陽性菌34例,占68%,革蘭陰性菌14例,占32%。病原菌主要以金黃色葡萄球菌(30.0%)、表皮葡萄球菌(22.0%)以及大腸桿菌(20.0%)為主。6種病原菌對藥物的敏感性均不相同。結(jié)論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靜脈留置導管相關(guān)性感染的致病菌主要有大腸桿菌、葡萄球菌,根據(jù)經(jīng)驗和藥物敏感試驗抗感染治療效果較好。
血液透析;中心靜脈;留置導管;菌群
中心靜脈留置導管是目前臨床治療血液透析患者構(gòu)建血管通路的主要方式,通常應用在緊急或者短期進行血液透析而又沒有永久性血管通路的患者,其具有便捷、血流量較大等特點[1]。但在血液透析過程中容易受到菌群的感染,給患者的機體造成巨大損傷。本文主要對中心靜脈留置導管時菌群的分布情況及藥物敏感程度進行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1.1臨床資料選取南陽市第二人民醫(yī)院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行中心靜脈臨時留置導管的感染者54例,其中男34例,女20例,年齡23~84歲,平均(64.6±1.7)歲。
1.2診斷標準導管相關(guān)性感染的診斷主要分為導管出口感染和導管血流感染兩部分,具備上述兩者任何一項均可判定導管感染。導管出口感染主要是指導管出口處2 cm內(nèi),患者有紅腫熱痛等現(xiàn)象,或者患者出現(xiàn)膿性的陽性分泌物。導管血流感染使患者出現(xiàn)發(fā)熱、寒戰(zhàn)等現(xiàn)象,血培養(yǎng)分離出有意義的病原微生物,而無明顯其他感染灶[2]。
1.3研究方法標本的采集在無菌條件下進行,血樣從中心靜脈臨時導管的動靜脈段以及外周靜脈處采集,導管出口感染采用咽試紙進行標本采取,及時送往檢驗。血樣采取后用法國生物梅里埃公司生產(chǎn)的VITEK32全自動細菌鑒定及藥敏分析系統(tǒng)進行鑒定和培養(yǎng)。
1.4分析指標分析菌群的種類、分布情況以及病原菌對抗菌藥物的敏感度。
1.5統(tǒng)計學處理所有數(shù)據(jù)使用SPSS 21.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定性資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菌群的種類和分布情況54例患者中50例細菌培養(yǎng)呈陽性,共分離出6種病原菌,革蘭陰性菌34例,占68.0%;革蘭陽性菌16例,占32.0%。金黃色葡萄球菌15例,占30.0%;表皮葡萄球菌11例,占22.0%;溶血葡萄球菌7例,占14.0%;大腸桿菌10例,占20.0%;棒狀桿菌5例,占10.0%;摩根摩桿菌2例,占4.0%。
2.2菌群藥物敏感度分析革蘭陽性菌中金黃色葡萄球菌對丁胺卡那、氯霉素、頭孢西丁、左氧氟沙星以及萬古霉素的敏感率為75%~100%,對常見的頭孢類抗菌素耐藥率較低。表皮葡萄菌對丁胺卡那、萬古霉素的敏感率較高,分別為92%、96%;溶血葡萄球菌對萬古霉素、丁胺卡那、氯霉素、頭孢西丁的敏感率為84%~100%。革蘭陰性菌中大腸桿菌、摩根摩桿菌對頭孢哌酮舒巴坦以及亞胺培南敏感率高達100%,棒狀桿菌對萬古霉素、慶大霉素較為敏感,分別為95%、100%。見表1。

表1 6種病原菌對抗菌藥物的敏感性(%)
注:/表示具有耐藥性。
近年來,隨著醫(yī)療技術(shù)的不斷發(fā)展,血液透析構(gòu)建導管通路的方式也逐漸發(fā)生改變,逐漸由傳統(tǒng)方式轉(zhuǎn)變?yōu)橹行撵o脈留置導管方式[3]。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血液透析中心靜脈臨時留置導管的相關(guān)感染主要是革蘭陽性菌,占68.0%,在一些病例中,患者還易引發(fā)雙重感染,革蘭陰性以及陽性共同感染的混合感染。
本研究中對可能發(fā)生導管感染的患者血樣進行保留,血樣采取導管以及外周血標本。檢驗結(jié)果未出前對患者進行抗生素治療,治療藥物選擇頭孢菌素聯(lián)合左氧氟沙星或丁胺卡那。在頭孢菌素的選取上要選擇較為普遍的第3代頭孢菌素[4-6]。選取左氧氟沙星以及丁胺卡那是由于其抗菌譜較為廣泛,其不僅能對革蘭陽性菌治療,還能夠在1~2 d內(nèi)有效緩解革蘭陰性菌產(chǎn)生的癥狀。如果患者癥狀未緩解,需重新選取抗生素,如仍無效則進行拔管。本研究中共有8例患者進行了拔管,并選擇其他位置進行臨時留置導管,再輔以相應的抗生素治療,使患者感染情況得到很好的控制。
感染是血液透析行中心靜脈留置導管患者的主要并發(fā)癥,發(fā)生感染的主要致病菌為大腸桿菌、葡萄球菌,如果感染情況出現(xiàn),一定要及時分析病原,根據(jù)經(jīng)驗和藥物敏感試驗,進行抗感染治療,能夠有效降低感染對患者造成的損害,保障患者的機體健康。
[1] 何亞仙,姜麗芬,章秀峰,等.中長期深靜脈留置透析的導管相關(guān)性感染菌群分布及藥敏分析[J].中國微生態(tài)學雜志,2015,27(4):456-459.
[2] 郭林,賀小霞,劉學靜,等.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靜脈導管相關(guān)性感染臨床分析[J].中外醫(yī)療,2015,(15):75-76,79.
[3] 劉珊,劉倫志,張明霞,等.深靜脈留置導管血液透析相關(guān)性感染的臨床研究[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5,(5):1094-1096.
[4] 賈建厚,韓新鵬.小劑量尿激酶溶栓治療中危急性肺栓塞的療效[J].臨床薈萃,2015,(11):1251-1253.
[5] 李偉,戚文濤,楊志強,等.溶栓聯(lián)合抗凝治療下肢深靜脈血栓療效評價[J].中外醫(yī)療,2015,(12):119-120.
[6] 王亮,蔡琳.婦科術(shù)后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診治與預防(附28例報道)[J].心血管病防治知識,2015,(8):155-156.
R 446.5doi: 10.3969/j.issn.1004-437X.2017.17.020
2017-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