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恒彥
(魯山縣人民醫院 普外科 河南 平頂山 467300)
門脈斷流術聯合脾臟切除術治療肝硬化門脈高壓癥效果觀察
石恒彥
(魯山縣人民醫院 普外科 河南 平頂山 467300)
目的探究門脈斷流術聯合脾臟切除術治療肝硬化門脈高壓癥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魯山縣人民醫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6月期間收治的72例肝硬化門脈高壓癥患者,依據治療方法不同分為兩組,對照組37例,研究組35例。研究組接受門脈斷流術聯合脾臟切除術治療,對照組行雙介入栓塞術治療。隨訪1 a,統計兩組復發率及病死率,并對比治療前后血細胞計數及肝功能指標。結果治療后與對照組相比,研究組白細胞及血小板計數均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凝血酶原活動度、白蛋白水平均較治療前顯著改善,且研究組凝血酶原活動度高于對照組,白蛋白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復發率為5.71%,低于對照組的24.3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病死率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給予肝硬化門靜脈高壓癥患者門脈斷流術聯合脾臟切除術治療,可顯著提高患者白細胞、血小板計數及凝血酶原活動度,降低白蛋白水平,具有較高安全性。
門脈斷流術;脾臟切除術;雙介入栓塞術;肝硬化門脈高壓癥
肝硬化為臨床常見消耗性疾病,主要表現為肝功能不全與門脈高壓兩個方面[1]。其中肝硬化門脈高壓以門靜脈系統血流量增加或血流受阻造成門體側支循環為主要特征,若患者無法得到及時、有效治療,易引發肝腎綜合征、脾功能亢進等多種并發癥,對患者生命安全及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2-3]。目前,臨床治療肝硬化門靜脈高壓癥主要采用介入治療(胃曲張靜脈栓塞術、部分脾栓塞術等)、內科治療(藥物治療)及外科手術治療(斷流性手術、切除手術、肝移植手術等)[4]。本研究選取72例肝硬化門靜脈高壓癥患者,通過分組對比,探究門脈斷流術聯合脾臟切除術治療肝硬化門脈高壓癥的臨床效果。
1.1臨床資料選取魯山縣人民醫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6月期間收治的72例肝硬化門脈高壓癥患者,依據治療方法不同分為兩組,對照組37例,研究組35例。對照組男23例,女14例,年齡為23~77歲,平均(44.96±8.76)歲;研究組男22例,女13例,年齡為24~78歲,平均(45.02±8.98)歲。兩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治療方法給予研究組門脈斷流術聯合脾臟切除術治療,常規麻醉后,取平臥體位,常規開腹,將胰腺上端后腹切開后,游離韌帶,盡可能接近脾分離,予以結扎、切斷;探查并確定脾動脈解剖結構,腹腔外結扎脾動脈。對照組行雙介入栓塞術治療,于影像學檢查指導下,刺入帶套穿刺針,針尖朝向肝門,拔出針芯,待可抽取靜脈血時,注入造影劑,確定穿刺針位置正確后,經套管于門脈處置入彎頭導絲,實施造影。
1.3觀察指標隨訪1 a,統計兩組復發率及病死率,并對比治療前后血細胞計數及肝功能指標。血細胞計數包括血小板、白細胞及紅細胞計數;肝功能指標包括凝血酶原活動度、總膽紅素、丙氨酸轉氨酶及白蛋白。

2.1血細胞計數兩組治療前血細胞計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與對照組相比,研究組白細胞及血小板計數均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肝功能指標水平兩組治療前肝功能指標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丙氨酸轉氨酶及總膽紅素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凝血酶原活動度、白蛋白水平均較治療前顯著改善,且研究組凝血酶原活動度高于對照組,白蛋白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血細胞計數比較

表2 兩組肝功能指標水平比較
2.3隨訪情況兩組均獲1 a隨訪,研究組2例復發,1例病死,對照組9例復發,3例病死。研究組復發率為5.71%(2/35),低于對照組24.32%(9/3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病死率為2.86%(1/35),與對照組的8.11%(3/37)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以往治療中多采用雙介入栓塞術治療肝硬化門靜脈高壓癥,主要通過緩解脾功能亢進,降低門靜脈壓力、門靜脈血流量達到緩解病情的目的,從而降低小曲張靜脈破裂發生率,雖可一定程度緩解病情,但效果一般。目前,外科手術治療已成為肝硬化門脈高壓癥患者常用治療方案。其中脾臟切除術與門靜脈斷流術較為常用。脾臟切除術可抑制肝硬化進展,阻礙脾功能亢進,使白細胞計數升高,增強患者抗感染能力;而門靜脈斷流術對門奇靜脈側支循環具有明顯抑制作用,進而緩解或消除胃底食管曲張血管出血現象。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兩組紅細胞計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與對照組相比,研究組白細胞及血小板計數均較高(P<0.05),證明門脈斷流術聯合脾臟切除術治療肝硬化門靜脈高壓癥可提高患者白細胞及血小板計數。治療后,兩組丙氨酸轉氨酶及總膽紅素水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凝血酶原活動度、白蛋白水平均顯著改善,與對照組相比,研究組凝血酶原活動度較高,白蛋白水平較低(P<0.05),說明門脈斷流術聯合脾臟切除術治療肝硬化門靜脈高壓癥可提高患者凝血酶原活動度,降低白蛋白水平。研究組復發率為5.71%(2/35),低于對照組24.32%(9/37)(P<0.05);研究組病死率[2.86%(1/35)]與對照組[8.11%(3/37)]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明門脈斷流術聯合脾臟切除術治療肝硬化門靜脈高壓癥可有效降低復發率,且不會增加患者病死率。
綜上,給予肝硬化門靜脈高壓癥患者門脈斷流術聯合脾臟切除術治療,可提高患者白細胞、血小板計數及凝血酶原活動度,降低白蛋白水平,且具有較高安全性。
[1] 聶寒秋.門脈斷流術與脾臟切除術合用治療肝硬化門脈高壓的實效性評價[J].中華全科醫學,2016,14(2):328-330.
[2] 吳曉峰,伏志,劉召波,等.肝硬化門靜脈高壓患者行脾切除斷流術后早期門靜脈血栓形成的原因分析[J].臨床肝膽病雜志,2015,31(3):400-403.
[3] 孫存新.62例脾切除加門奇斷流術對肝硬化門脈高壓癥預后因素分析[J].貴州醫藥,2014,38(11):996-997.
[4] 馬萬里,謝永錚,張軍杰,等.腹腔鏡巨脾切除加斷流術治療肝硬化門靜脈高壓癥27例分析[J].重慶醫學,2014,43(3):348-349.
R 657.31doi: 10.3969/j.issn.1004-437X.2017.17.054
2017-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