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桂敏
(商丘市中心醫院 骨二科 河南 商丘 476100)
康復護理對脊柱骨折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預防效果
吳桂敏
(商丘市中心醫院 骨二科 河南 商丘 476100)
目的觀察康復護理對脊柱骨折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預防效果。方法選取商丘市中心醫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脊柱骨折患者5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及觀察組,各25例。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觀察組實施康復護理。比較兩組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率、生活質量及護理滿意度。結果干預后,觀察組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率較對照組低,生活質量和護理滿意度較對照組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脊柱骨折患者采用康復護理,能夠降低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和護理滿意度,減少護患糾紛,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康復護理;脊柱骨折;下肢深靜脈血栓
靜脈血栓是指各種原因導致的靜脈回流壓力下降,血液黏度增加,血小板增加和血液凝固性增高,靜脈發生急性非化膿性炎癥,并繼發血栓形成的疾病。下肢深靜脈血栓指的是發生于下肢深靜脈的血栓凝集,是骨科術后常見并發癥,發生率為40%~60%[1]。脊柱骨折是臨床常見的骨折類型,患者多伴有劇烈疼痛,術后又因切口疼痛和其他原因臥床休息,下肢肌肉處于松弛狀態,致使血流滯緩,誘發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形成延長了脊柱骨折患者術后康復時間,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負擔[1]。目前已有多項研究證實,對脊柱骨折術后患者實施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能夠有效地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生,對患者的術后康復和生活質量的提升意義重大。本研究通過對脊柱骨折患者實施不同的護理方案,旨在觀察康復護理對脊柱骨折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預防效果。
1.1一般資料選取商丘市中心醫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脊柱骨折患者5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及觀察組,各25例。對照組男14例,女11例;年齡30~75歲,平均(50.12±10.57)歲;9例胸椎骨折,8例腰椎骨折,8例頸椎骨折。觀察組男13例,女12例;年齡30~75歲,平均(50.46±10.47)歲;10例胸椎骨折,6例腰椎骨折,9例頸椎骨折。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護理方法兩組患者均給予術后常規治療,并按照以下護理方式實施護理。
1.2.1對照組 施以常規護理,包括心理護理、健康宣講、術前血栓預防護理、飲食護理、抗凝治療等。
1.2.2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加入術后康復護理。①術后6~24 h:患者平臥位,將其雙下肢適當上抬,促進其靜脈回流;為患者實施雙下肢按摩,按摩方式為向心性,每2 d實施1次,30 min/次;使用足底動靜脈沖泵,睡眠時穿戴防血栓長腿彈力襪;待患者麻醉完全恢復,指導其進行雙下肢四頭肌收縮運動,每2 h進行1次,10~20下/次;低分子肝素應用2周。②術后第1天:繼續上述常規按摩及靜脈泵治療,指導患者堅持雙下肢四頭肌收縮,3~4次/d,20~30下/次;指導其嘗試做雙下肢交替運動,并逐漸加大運動量。③術后第2天:根據患者第1 d抬腿情況適量增加其抬腿高度,可適量做四頭肌收縮,以患者不感疲勞為前提。④術后第3~7天:抬腿高度可增至70°,50下/次,在抬腿同時可進行下肢懸空屈伸,避免肌肉萎縮。
1.3評價指標①比較兩組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率,行Homan’s征檢查陽性或下肢靜脈彩超顯示靜脈血管充盈、毛躁、血流緩慢,存在實性中等回聲,提示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Homan’s征陽性表現為:患者下肢出現突發性腫脹、疼痛,大腿內側、腹股溝存在明顯壓痛,淺靜脈充盈,深靜脈行徑壓痛。②利用商丘市中心醫院自制生活質量量表調查患者生活質量,量表包含生理、心理、社會等8個維度,總分100分,分值越高生活質量越好。③利用商丘市中心醫院自制護理滿意問卷調查患者護理滿意度,問卷總分為100分,分值≥60分為滿意,分值<60分為不滿意。護理滿意度=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2.1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率及護理滿意度干預后觀察組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率低于對照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干預后兩組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率及護理滿意度比較(%)
2.2干預前后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比較干預前兩組患者生活質量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患者生活質量均高于干預前,其中觀察組患者生活質量升高更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生活質量比較分)
下肢深靜脈血栓是脊柱骨折患者手術治療后常見嚴重并發癥,該病發病原因考慮與患者長期臥床有關。術后由于手術切口疼痛或其他原因,患者大多長時間處于臥床狀態,雙下肢活動量明顯減少,下肢靜脈血流速度減慢,加之手術過程可能對血管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傷及機體對手術產生的應激反應,均會導致患者血液處于高凝狀態,進而引發下肢靜脈血栓[2]。
脊柱骨折患者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率為60%,如何有效預防脊柱骨折術后的患者出現下肢深靜脈血栓一直是廣大學者關注的問題。臨床上為減少脊柱骨折患者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生率,多采用術前雙下肢按摩、足底靜脈脈沖泵,術后應用抗凝藥物以降低患者血液高凝狀態等,但效果均不理想[3]。本研究對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干預)護理基礎上加用術后康復護理,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率低于對照組,該結果同楊靜[4]等研究結果相一致,表明對脊柱骨折患者實施術后康復護理可有效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生。此外,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生活質量、護理滿意度均較對照組高,考慮與以下幾方面有關:①入院后對患者實施健康教育,告知患者術后早期實施康復鍛煉的意義,充分調動其康復積極性;②術前術后均為患者實施常規下肢深靜脈血栓機械預防處理,包括使用彈力襪、足底靜脈脈沖泵等,促進血液循環[5];③患者清醒后即實施康復鍛煉,早期實施被動鍛煉,后期逐漸過渡到主動鍛煉,有效促進患者下肢血液循環,避免肌肉萎縮;④根據患者情況設計個體化康復計劃,并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使康復效果達到最佳,促進患者生活質量提高,提升護理滿意度[6]。
綜上所述,對脊柱骨折患者采用康復護理,能夠降低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和護理滿意度,減少護患糾紛,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周朝君,楊玉蘭.骨科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風險因素研究[J].臨床研究,2016,22(7):200.
[2] 張燕軍,蔣強,蔣忠仆,等.急性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腔內治療效果分析[J].河南醫學研究,2016,25(10):1774-1776.
[3] 殷曉霞.護理干預在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早期預防中的應用價值[J].河南醫學研究,2016,25(7):1334-1335.
[4] 楊靜,馬靖猷,張靜.綜合康復護理對脊柱骨折術后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預防作用[J].醫學臨床研究,2015,32(8):1659-1661.
[5] 鞠英實.護理干預對骨科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預防作用[J].當代醫學,2016,22(28):125-126.
[6] 李家玲,支樂.骨科大手術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預防及護理探討[J].當代醫學,2016,22(28):101-102.
R 473.6doi: 10.3969/j.issn.1004-437X.2017.17.106
2016-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