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太清 陳旗
(南召縣人民醫院 產科 河南 南陽 474650)
人性化護理模式在產科中的應用效果分析
吳太清 陳旗
(南召縣人民醫院 產科 河南 南陽 474650)
目的探討人性化護理模式在產科護理工作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南召縣人民醫院2014年5月至2016年8月接收的產婦90例,按照隨機數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5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人性化護理模式,比較兩組產婦護理后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分,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SQI)及護理滿意度。結果護理干預后,觀察組產婦SAS、SDS評分及PSQI指數均低于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產科護理中應用人性化護理模式,能夠改善產婦心理狀態,提高產婦睡眠質量,加快產婦產后恢復速度,提高護理滿意度,值得推廣應用。
人性化護理模式;產科護理;心理狀態;睡眠質量;護理滿意度
隨著“二胎”政策的開放,產科患者數量不斷增加。由于產婦,尤其是二胎高齡產婦,與普通患者相比身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大多數產婦在圍生期存在著多種心理和生理變化,且臨床護理工作中既要考慮到產婦的安全還需兼顧新生兒的護理,傳統產科護理模式無法滿足這些要求。隨著醫學服務模式的轉變,發展中的產科護理模式也以健康為導向探索新的護理模式,在為產婦做好常規護理的同時,還重視對產婦的心理護理,以人性化的關懷讓產婦享受到優質的護理服務[1],以應對“二胎”新政所帶來的一系列問題。本研究通過對90例產婦實施不同的護理干預,探討人性化護理模式在產科護理工作中的應用效果。
1.1一般資料選取南召縣人民醫院2014年5月至2016年8月接收的產婦90例,排除存在嚴重的肝腎心肺功能不全、妊娠并發癥、惡性腫瘤、精神異常、對動植物過敏、治療依從性差等產婦[2]。將90例產婦按照隨機數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5例。其中觀察組產婦年齡22~38歲,平均(30.3±3.1)歲;孕周36~40周,平均(39.1±1.2)周;初產婦23例,經產婦22例。對照組年齡21~36歲,平均(29.8±3.5)歲;孕周37~40周,平均(39.2±1.1)周;初產婦21例,經產婦24例。兩組產婦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所有產婦及其家屬均對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護理方法對照組產婦接受常規護理。觀察組產婦在對照組基礎上接受人性化護理干預,具體包括:①提高人性化護理意識。提高護理人員對人性化護理模式的認識,使其在實際護理工作中認識到人性化護理模式的內涵及重要性,保證對產婦進行生理護理同時兼顧精神、文化、情感等多角度護理。②環境護理。保持產婦病房內安靜,室內空氣清新無異味,溫度、光線、濕度適宜;同時可根據產婦的實際情況,在病房內放置一定量的關于產后護理及產后恢復方面的健康知識的報刊雜志等讀物;還可在產婦病房內放置合適的綠色植物,幫助產婦營造一個良好的產前產后環境。③圍生期護理。產前對產婦進行分娩、產后可能出現的問題及預防措施等知識宣教,保證產婦在產前和產后均能夠以積極的心態面對和解決問題。產后護理人員應面帶微笑、態度和藹,積極主動與產婦進行溝通,了解其產后擔憂,尤其是在產后出現身體疲憊、過度緊張、睡眠不足及對其他人不滿的情況下,需及時做好心理護理工作,及時調整產婦心態,促進產后恢復。④疼痛護理和飲食護理。護理人員應在產婦產后強化疼痛護理,通過轉移視線、心理護理以及藥物治療等方式緩解產婦疼痛;告知產婦應以進食富含纖維素的食物為主,并囑其產后大量飲水,防止便秘。
1.3觀察指標①比較兩組產婦護理后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評分及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②比較兩組產婦護理后護理滿意度。臨床護理滿意度通過產科專用的產婦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得到,根據問卷調查結果分為滿意、一般和不滿意。護理滿意率=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2.1心理狀態和睡眠質量護理干預后,觀察組產婦SDS、SAS評分及PSQI指數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護理后觀察組和對照組相關指標比較分)
2.2護理滿意度觀察組產婦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部分產婦在產后會由于無法適應角色轉換、產后疼痛及不自信等多種因素而出現焦慮、抑郁等不良心理狀態。傳統常規產科護理以對產婦的生理護理為主,新的歷史條件下產科護理強調生理護理及心理護理相結合的個體化護理模式[3]。

表2 兩組產婦護理滿意度比較(n,%)
人性化護理模式指的是在護理過程中以產婦為中心,通過了解產婦生理和心理需求,采取一定的護理措施,以為產婦實行更全面的護理干預,使產婦在接受生理護理同時,通過人性化的情感支持和護理,享受到更多的人性化護理,改善其產后心理狀態[4]。本研究中通過對產婦實行不同的護理干預,比較了常規護理和人性化護理的應用效果,結果顯示,護理干預后,觀察組產婦SDS、SAS、PSQI評分均低于對照組,產婦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提示人性化護理能夠改善產婦產后存在的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提高產婦睡眠質量,從而加快產婦的產后恢復。
綜上所述,將人性化護理模式應用于產科護理工作中,通過心理護理干預、疼痛護理、產后護理、飲食護理、環境護理等多方面護理措施,能夠有效改善產婦心理狀態,提高產婦睡眠質量,促進產婦快速康復,保證臨床護理服務質量。
[1] 朱銳,種麗雙,王振生,等.人性化護理對硬膜外分娩鎮痛配合體位護理的臨床效果[J].西部醫學,2015,27(7):1088-1090.
[2] 郭麗娟,羅旭玉,宋文愛.人性化護理管理在產科護理中的臨床效果觀察[J].山西職工醫學院學報,2015,(1):63-65.
[3] 楊佳彤.人性化護理模式對產科護理質量、患者心理狀況和舒適度的影響[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3,(23):3227-3229.
[4] 肖才秀.全程人性化護理對提高產科護理質量及改善母嬰結局的影響[J].中國醫藥指南,2013,(23):743-744.
R 473doi: 10.3969/j.issn.1004-437X.2017.17.123
2016-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