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煒煒
(舞陽縣人民醫院 神經內二科 河南 漯河 462400)
神經內科康復護理對腦卒中患者的臨床效果觀察
高煒煒
(舞陽縣人民醫院 神經內二科 河南 漯河 462400)
目的探討神經內科康復護理對腦卒中患者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2016年1—12月在舞陽縣人民醫院神經內科住院治療的187例腦卒中患者進行分析,根據護理方式不同將其分為常規組(85例)和康復組(102例),比較兩組患者臨床效果和日常生活能力恢復情況。結果康復組患者臨床治療總有效率和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況顯著優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神經內科康復護理不僅有助于提高患者臨床治療效果,還能促進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恢復,值得推廣應用。
康復護理;神經內科;腦卒中;臨床效果
隨著醫療技術水平的快速進步,腦卒中臨床治療效果也明顯提高,然而少數患者依然存在卒中后遺癥,給患者家庭以及社會帶來較大負擔。研究報道,對腦卒中患者采取康復護理能有效減少其致殘率和致死率,提高患者預后[1]。本文旨在探討神經內科康復護理對腦卒中患者的臨床效果。
1.1臨床資料選取2016年1—12月在舞陽縣人民醫院神經內科住院治療的187例腦卒中患者進行分析,根據護理方式不同將其分為常規組(85例)和康復組(102例)。常規組中男61例,女24例,年齡42~79歲,平均(59.5±3.3)歲,腦出血者34例、腦梗死者51例;康復組中男82例,女20例,年齡44~78歲,平均(60.2±3.1)歲,腦出血者55例、腦梗死者47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予以常規組患者基礎護理和并發癥護理。康復組患者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實施康復護理。①心理康復護理:由于腦卒中患者表現為失語、偏癱以及生活無法自理,易使患者產生自卑、焦慮和抑郁等負面心理,此時護理人員應積極與患者進行交流和溝通,詳細向患者介紹疾病知識、治療措施以及治療重要性,以便提高患者信心,使患者積極配合治療。②肢體康復鍛煉:早期康復訓練是減少腦卒中患者致殘率的關鍵環節,藥物治療結合理療和針灸能提高臨床治療效果;肢體鍛煉能維持患者被動體位和肢體功能位置,根據關節活動范圍和方位實施被動活動,對患側肢體進行按摩,能促進肌肉和關節局部血液循環;③康復教育:護理人員應加強患者日常康復教育,如介紹康復治療方法、目的、意義和注意事項,使患者能積極配合康復治療;護理人員應叮囑患者出院后注意日常飲食,定期進行血壓監測,保持血壓穩定。

2.1臨床療效康復組患者總有效率高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比較(n,%)
2.2日常生活能力評分護理前,兩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康復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評分高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評分比較分)
腦卒中是神經內科較為多見的一種心腦血管類疾病,主要是因腦組織血液循環障礙引起[3]。腦卒中具有較高患病率、復發率、致殘率和致死率[4]。由于老年人群身體機能不斷衰弱,血管動脈硬化程度日益加重,導致腦卒中疾病在老年中的患病率呈現出不斷增長的趨勢。研究報道,腦卒中患者采取康復護理和康復功能訓練是臨床治療不可取代的重要組成部分,早期康復護理能促進腦神經元代償和神經功能恢復,進而減輕運動功能障礙或者避免其進一步發展[5]。
本文研究結果顯示,康復組患者臨床治療總有效率和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況優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綜上,神經內科康復護理不僅有助于提高患者臨床治療效果,還能促進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恢復,值得推廣應用。
[1] 郇姍姍,孫芙蓉,孫秀杰.神經內科護士腦卒中康復護理知識現況及影響因素的調查與分析[J].護理與康復,2015,14(9):821-824.
[2] 岳高杰,黃娟,程瑞蓮,等.神經內科年輕護士腦卒中康復護理知識認知水平的調查分析[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3,29(21):27-29.
[3] 焦自榮.神經內科護理人員對腦卒中康復護理的認知調查[J].中國衛生產業,2013,11(25):39,41.
[4] 劉桂玲.神經內科護理對腦卒中康復護理的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2,15(21):91-92.
[5] 孫會.神經內科護士腦卒中康復護理知識現狀調查[J].社區醫學雜志,2013,11(19):80-81.
R 473.5doi: 10.3969/j.issn.1004-437X.2017.17.124
2016-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