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修萍
(中原油田醫療服務中心濮東醫院 河南 濮陽 457061)
宮腔鏡電切手術治療子宮內膜息肉導致的異常子宮出血效果分析
李修萍
(中原油田醫療服務中心濮東醫院 河南 濮陽 457061)
目的探析宮腔鏡電切手術在子宮內膜息肉所致異常出血中的治療效果。方法選取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中原油田醫療服務中心濮東醫院收治的子宮內膜息肉導致的異常子宮出血患者86例,采用隨機數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3例,分別采用宮腔鏡電切手術和傳統刮宮術,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效果。結果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短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7.7%)高于對照組(83.7%),術后復發率(4.7%)低于對照組(18.6%),術后不良反應發生率(4.7%)低于對照組的(20.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宮腔鏡電切手術可有效縮短子宮異常出血的手術時間,減少其術中出血量,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及復發率,提高治療效果。
宮腔鏡電切手術;子宮內膜息肉;異常子宮出血
子宮內膜息肉是子宮內膜局部過度增生而導致的,表現為突出于子宮內的單個或多個光滑重物,可引起不規則陰道流血、不孕等,患者身體健康以及日常生活亦會因此而受到影響[1]。目前常采用手術進行治療,隨著微創手術的不斷發展,其以創傷小、術后恢復而廣泛應用于臨床,現就宮腔鏡電切手術應用于子宮內膜息肉導致的異常子宮出血的臨床效果進行分析。
1.1一般資料選取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中原油田醫療服務中心濮東醫院收治的子宮內膜息肉導致的異常子宮出血患者86例,采用隨機數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3例。觀察組:年齡為23~57歲,平均(38.1±2.4)歲;單發息肉32例,多發息肉11例。對照組:年齡為21~55歲,平均(37.3±2.1)歲;單發息肉34例,多發息肉9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納入和排除標準納入標準:①臨床癥狀及體征均符合子宮內膜息肉的診斷標準,經婦科檢查及宮腔鏡檢查確診;②保守治療無效;③同意加入實驗,并簽署知情同意書[2]。排除標準:①手術禁忌證者;②有嚴重慢性疾病,不能耐受手術者;③有生殖器官病變者;④拒絕行手術治療者;⑤拒絕加入實驗者。
1.3治療方法43例對照組患者接受傳統刮宮治療,以傳統手法,在刮匙的幫助下將子宮息肉予以刮除,若存在多發息肉則應先實施吸宮處理再行息肉刮除。
43例觀察組患者均接受宮腔鏡電切術治療。手術實施前1 d,給予患者宮頸插管,在其陰道內置入200 mg米索前列醇片,以便宮口擴張、軟化。手術時,患者以截石位,行外因消毒及陰道消毒,并給予復合麻醉,在宮頸擴張棒的幫助下將生理鹽水注入宮腔內。以維持90 mm Hg膨宮壓力和150 mg/s流速,緩慢操作將宮腔電切鏡置入病變位置,調整電極輸出切割功率。自根部將內膜息肉予以切除,隨后鉗出,若有異常增生組織,亦應當一并切除,并給予電凝止血。對于子宮無法正常收縮者,應給予其縮宮素靜滴,以減少術后出血。然后行刮宮術,術畢,切除組織送檢。
觀察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及術后并發癥情況,并進行6個月的隨訪,記錄其復發情況。

2.1手術時間及術中出血量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短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及術中出血量比較
2.2臨床效果、術后復發率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術后復發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臨床效果、術后復發率比較(n,%)
2.3術后不良反應發生率觀察組術后出現感染1例,腹痛1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7%;對照組術后出現切口感染3例、腹痛4例、周圍臟器損傷2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0.9%;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11,P=0.024)。
子宮內膜息肉是婦科常見疾病,屬于良性結節性病變,具有較強的隱匿性,在發病初期不易察覺,隨著病情的進展,子宮內膜息肉表面出現潰瘍、破損等病變,引發陰道不規則流血癥狀,量較少,一旦息肉內血管較為豐富則出血量較大,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3-4]。因此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對患者的康復及預后具有重要作用。臨床上多采用手術進行治療,但傳統的刮宮術不能在直視下操作,導致無法完全刮除子宮內膜息肉,復發率較高,嚴重者則需行子宮切除術[5]。隨著微創技術的不斷發展,宮腔鏡手術已成為子宮內膜息肉導致異常出血的重要手段。與傳統手術相比,宮腔鏡能夠為醫師提供更為清晰的手術視野,準確定位子宮內膜息肉的位置,更為徹底地切除病變組織,具有手術創傷小、手術時間短、出血量少、術后恢復快的優點,最后還需進行刮宮術,以便能夠完整地刮除宮角及宮底,從而徹底刮除子宮內膜肉,排除其他內膜病變,促進患者的康復,減少疾病的復發。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短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7.7%)高于對照組(83.7%),術后復發率(4.7%)低于對照組(18.6%),術后不良反應發生率(4.7%)低于對照組的(20.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宮腔鏡電切手術可有效縮短子宮異常出血的手術時間,減少其術中出血量,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及復發率,提高治療效果。
[1] 覃曉.子宮內膜息肉診治進展[J].廣西醫科大學學報,2015,32(6):1022.
[2] 王樹鶴.子宮內膜息肉研究進展[J].武警醫學,2012,23(10):829.
[3] 金娜.96例宮腔鏡電切術治療子宮內膜息肉異常子宮出血的臨床效果[J].中國婦幼保健,2012,27(21):3337.
[4] 張海燕,夏恩蘭.子宮內膜息肉的發病特點、惡變及治療研究進展[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11,21(9):1109.
[5] 劉麗珍.宮腔鏡與傳統診斷性刮宮在子宮內膜息肉診治中的應用比較[J].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13,24(12):1528.
R 737.33doi: 10.3969/j.issn.1004-437X.2017.17.048
2017-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