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王斯衛 本報記者 李曉驍
早前已被媒體曝光大部分內容的美國稅改計劃當地時間27日正式公布,美國總統特朗普稱,這是“史上最大”的稅改方案。據彭博社28日報道,稅改計劃建議將個人所得稅最高稅率從39.5%降至35%,但交由國會決定是否為最高收入者設定更高的稅率;企業所得稅從目前的35%下調至20%。專家表示,這一方案是共和黨內妥協的結果,要成為法案還需美國國會的批準。而付諸實施之后,它能否為美國吸引跨國投資、給美國企業帶來紅利,還有待觀察。
共和黨內妥協的結果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稱,根據稅改計劃,企業所得稅將降至20%,低于工業化國家22.5%的企業稅平均水平,稅賦由轉由合伙人繳納的公司(pass-throughbusinesses)最高稅率從39.6%降至25%。特朗普稱,共和黨的稅改計劃將創造“革命性改變”,中小企業稅率將是近一個世紀以來最低。
CNN稱,目前美國跨國公司把海外利潤帶回美國時,美政府對這部分利潤征稅35%,而稅改計劃要求轉為“領土制度”,美企的海外利潤將不再受到美國稅收政策的限制,只適用于所在國政府的稅制。
個稅方面,將從7個稅級簡化為3個,分別為12%、25%和35%。這與今年4月白宮發布的“三檔稅級”一致,但最低個稅由此前提出的10%上調到12%。稅改計劃還包括取消遺產稅、替代最低稅(對高收入者征收的最低納稅標準)等。“美國之音”的報道稱,這些措施將惠及高收入者。
此前特朗普一直堅稱要將企業所得稅降低至15%,但沒有達成所愿。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28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認為,15%這個門檻在共和黨內部沒有形成統一意見,最后公布的20%這一數字顯然是各方妥協的結果。他表示,稅改是特朗普競選時的綱領性內容,主要目的是降低企業成本,振興制造業。
稅改能振興制造業?
“美國之音”稱,共和黨控制著白宮和國會兩院,這給該黨提供了一個罕見的改革稅法的機會。參議院共和黨領袖米奇·麥康奈爾認為,“這是我們一代人才有一次的機會,可以從根本上重新思考我們的稅法。我們能夠釋放經濟潛能、推動增長、吸引就業機會、提高美國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
《商業內幕》網站稱,制訂稅改計劃的人表示,中小企業推動經濟和社區的發展,應該為他們減稅。然而這一計劃真正受益的是大公司,中小企業并沒有得到什么好處。
稅改能否給美國帶來投資,并提升美國企業競爭力?趙錫軍表示,中國改革開放初期設立經濟特區、開發區等吸引外資,稅收優惠是重要的政策之一。通過推出“三免兩減半”等優惠政策,并借助配套措施,成功吸引大量外資進入中國,可見減稅是有效的。但是,一個企業選擇在哪個地方經營、能不能取得成功,有很多的因素。如果單靠稅制改革,沒有其他條件配合,成功幾率不高,對美國企業競爭力的提升作用有限。
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宋國友28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如果這一稅改版本獲得國會通過,對制造業回流、吸引跨國公司投資是有幫助的。但稅改只是一個方面,關鍵要看綜合成本,比如環保、人工成本等因素。另外,國家之間也存在動態博弈,美國減稅,肯定會對別國造成沖擊。實際上,愛爾蘭、冰島等國都在緊盯美國稅改計劃,也會根據實際情況做出調整,這樣一來,對于投資者和跨國企業來說,美國減稅的紅利將被抵消,降低跨國公司轉移制造業的沖動。
10年財政收入減少5萬億
《華爾街日報》稱,共和黨表示,減少稅級并下調個人所得稅稅率,廢除遺產稅等,能給美國中等收入家庭帶來福祉。但“美國之音”稱,不少民主黨人表示反對,參議院民主黨領袖舒默稱,共和黨的這個計劃“將會給最富的美國人帶來巨大意外之喜,而給最需要幫助的中產階層納稅人幾乎沒有帶來任何幫助。”
《商業內幕》網站稱,美國消費者金融保護局一項最新調查報告顯示,美國多達43%的成年人過去一年曾經歷入不敷出。CNN稱,根據美聯儲27日公布的報告,美國財富不平等問題正日漸惡化。美國1%最富家庭掌控全美38.6%的財富,收入占全美家庭總收入的比例達到創紀錄的23.8%。趙錫軍表示,理論上來說減稅可能刺激一部分消費,但消費的前提是有收入,因此對最窮的人和最富的人,減稅對促進消費作用不大,日后的效果如何還不明朗。
此外,《華盛頓郵報》稱,如此大規模的減稅會使美國政府在未來10年內減少5萬億美元財政收入,但特朗普沒有回答對減少的這部分錢怎么辦。特朗普認為減稅能加快經濟增長,產生足夠的收入彌補短缺,經濟學家表示,這種想法是“一廂情愿”的。
宋國友認為,雖然不是一次性減少5萬億美元,但這一數字非常大。據統計,目前,美國國債約20萬億美元,2016財年美國公共債務占GDP77%。宋國友表示,美國必須提高國債、壓縮其他領域開支來彌補虧空,但由于美國債務太高,這種方式能不能健康發展是有疑問的。▲
環球時報2017-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