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記者 向思源
從今年9月1日開始,中國大陸所有地區小學一年級和初中一年級全部使用新版統編語文教材,2019年小學初中所有年級全部使用新版教材。新編語文教材古詩文比例大幅增加。小學教材中,古詩文增幅高達80%,在全部課文中的占比為30%;初中教材部分,古詩文在全部課文的占比高達51.7%。這是白話文興起后的百余年來,文言文在語文課本占比最高的一次。
新編語文教材中,小學教材有古詩文129篇,初中有132篇。以古詩詞為主,如《木蘭詩》《憫農》《游子吟》《出塞》《過零丁洋》《示兒》,還有一些文言文,如《愚公移山》《十二章》《二章》《出師表》《少年中國說(節選)》等。新教材不僅增加古詩文數量,體裁也更加多樣,增設專題欄目,安排了成語、諺語、歇后語、蒙學讀物等傳統文化內容,使學生在積累語言的同時,在潛移默化中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同時,為開闊學生視野、培育科學精神、增進文化理解力,新編語文教材注重汲取人類優秀思想文化精華,選取來自不同國家的名家名篇。義務教育語文教材中選入的外國作品約占總篇數的10%。
中央財經大學文化與傳媒學院院長魏鵬舉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已成為我國文化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一定現實意義。新編語文教材增加傳統優秀古詩詞比例,是從小培養孩子的文化認同,逐漸形成文化自信、文化自覺。從家庭角度看,父母普遍希望孩子更好地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與教育,《弟子規》在各地的推廣與普及就是明顯的例子。魏鵬舉說,從中小學開始推廣文言文和古詩詞教育,從實際意義看,一方面能提升孩子的語文綜合能力,另一方面也是中華民族走向國際化必須具備的能力和素質。一個人在走向國際化的過程中,對自己的文化要有充分的認知。只有這樣,在國際舞臺上才能更優雅地與別人對話?!叭绻粋€人連自己的優秀傳統文化都不了解,不熱愛,就很難在國際舞臺上成為一個真正具有國際情懷的人?!薄?/p>
環球時報2017-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