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建波
摘要 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使得全世界的農業機械化水平不斷提升。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人口眾多,不過近些年來,更多的農民都涌向城市參與到了城市的建設當中。農田也逐漸由少部分人集中種植管理。這種情況向農業機械化提出了需求。本文首先闡述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的現狀和發展趨勢,繼而提出農業機械化的發展途徑。
關鍵詞 農業機械化;農業現代化
中圖分類號 S2 3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6363(2016)12—0003—01
近年來,我國農村各地的農業發展模式已經悄然發生著變化,隨著我國政府對“三農”問題的廣泛關注,農村經濟發展效果非常顯著。然而,由于當地農村自身的生產模式以及農民的信息文化水平等原因導致農業機械化推廣仍存在很多制約,以至于農村的經濟建設較為遲緩。
1中國農業機械化的發展概況
作為一個農業大國,我國有大量的從事農業勞動的人口,不過,我國的農業生產多年來一直是比較傳統低效的模式,農業機械化水平相對較差,這與農田所處的地理環境,機械化投入產出比等都有關系。隨著農業人口的縮減,部分地區已經具備了大規模種植農田的便利條件,更為先進的農業機械工程可以得到有效推進。
從歷史角度分析,我國的農業機械化發展成果還是非常顯著的。在新中國成立以前,我國的農業機械化水平基本為零,隨著新中國的建立,農業生產開始走向機械化,常見的拖拉機分擔了大部分的人力,除此之外,關于農業機械的研究開發如火如荼,收割機、播種機、施肥機等被研究生產出來,在投入使用的過程中,這些機械也不斷更新換代,大大提高了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的進程。目前,發展農業機械化已經納入了法律程序中?!笆濉逼陂g,國家出臺實施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機械化促進法》,這一項法規的實施充分確立了農業機械化在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建設中的重要地位及作用。
隨著多年的發展,我國的農機裝備量逐步增加,農機種類逐步趨于多樣化、小型化、機動化,農機服務走向社會化、市場化,農業機械化的作業領域從傳統的糧食作物向經濟作物,由大田化農業向設施化農業,由單一的種植業向養殖業、畜牧業及農產品產后處理加工業等全面發展,充分帶動了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業機械在農業種植上的廣泛應用,不僅解放了人力,也使得生產效率大幅提升,農田給水灌溉等半自動化機械的投入使用也使得農田變得旱澇保收,走出了傳統農業“靠天吃飯”的窘境。不過,雖然有很多的進步,相對其他國家和地區來說,我國農業機械化水平還比較落后,存在較多問題,比如部分地區農機產品結構性過剩、有效供給不足并存及發展不平衡,例如:在耕種環節上機械化水平較高,而在收獲環節上機械化水平偏低;糧食作物的機械化水平高,經濟作物的機械化水平則較低。因此,中國農業機械化還需要更長時間的發展,才能滿足新型農業的需要。
2我國農業機械化的發展趨勢分析
如前文所述,隨著我國城鎮化的不斷推進,農業人口不斷減少,農村的土地可以實現大面積集約種植和管理。這種情況的出現就給我們提供了農業機械化進一步發展的空間。勢必會推動我國農業機械化方面的科學研究和發明創造,進而大力提高我國在這一領域的國際地位,提升我國農業現代化的水平。中國共產黨的十六大報告中明確提出,要在2l世紀頭20年內,集中力量,全面建設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而實現這一個奮斗目標,無疑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實現農業現代化不僅是世界農業發展的基本方向,也是我國農業發展的為之長期的目標。對于實現農業現代化,中共中央給予高度重視,并下發了1號文件,系統部署建設現代化農業的各項工作,黨的十七大也強調要發展現代農業、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
在這樣的形勢下,我國的農機企業應該抓住機遇,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當中,努力提高自身的競爭力,加大在科研方面的投入,鼓勵創新,努力創新。當然,對于我國這樣幅員遼闊,地理環境復雜的具體情況,農機企業也要首先認真調查市場需求,在此基礎之上,為市場量身打造適合的產品。只有以市場為中心,滿足顧客的真正需求,才能讓企業得以很好的生存和發展。
另外,我們也看到,隨著多年來的過度開發,地球資源已經被嚴重耗竭,生態環境污染嚴重,因此,作為農機企業也要以“綠色營銷”為指導思想,要以“建設節約型社會”的發展戰略為導向,走“綠色化”產業道路,同時融合高新技術,發展節約型農業裝備,進而達到低能耗、零排放的標準。從政策方面來看,發展節能農機,是“十一五”的重點領域。因此,發展節能低污染低排放的農業機械,是未來很多農機企業的發展方向和生存之本。如與新的科技相結合而出現的電動機械,不僅節約能源,而且可以做到對環境對農產品的零污染,值得大力推廣。
3面對機遇和挑戰,探索農機化發展的途徑
為適應新的發展形勢,抓住機遇,迎接挑戰,這里僅就農機化工作提出如下建議。
第一,強化隊伍建設,提高自身素質。農業機械化的推進,需要懂技術的服務人員。這本身需要我們要走向田間地頭,了解農民的需求,認真研究開發一些低成本高產出的農業機械,讓農民的辛苦付出真正有利可圖。這樣也會極大加強農民的種植積極性。不僅如此,我們的研究開發也可以與一些農機企業進行合作生產,本身也有一定的經濟效益。
第二,改變農民的傳統觀念,提高農民的生產技術水平。農民受傳統思想的影響,一般都會認為很多農業機械沒必要投入,因為自己有使不完的力氣,買了機械相當于增加了成本,不值得。所以,這就需要農機、農藝等有關部門能夠定期去農村進行技術宣傳,認真分析農業機械的特點,讓農民真正認識到農業機械應用的甜頭,從而激發他們的內在需求。與此同時,也要讓農民真正會使用這些機械,提高自身的生產技術水平。
第三,大力發展“效益農業”“精準農業”。農機企業和科研院所等單位應加大力度投入研發先進實用的農業機械,充分發揮農機化的作用,努力降低農民的生產成本,不斷提高農產品的品質。只有這樣,我國的糧食生產的機械化水平才能不斷提高,我國的農產品才能具備更高的國際競爭力。
第四,加強培養營銷運輸專業戶。當然,作為農機部門,我們要充分為農戶著想,因為產品生產出來,還要有好的渠道及時銷售出去,這樣才能幫助農戶更好的實現產品的價值。我們不僅要與附近城市的蔬果批發市場和大型超市有密切的聯系,也要大力鼓勵部分農戶進行農產品運輸工作,作為農業營銷非常重要的一環,它直接關系到當地農業發展的興衰。
第五,培養一批掌握現代化信息技術的科技管理人員。當前,互聯網科技發展迅猛,我國農業發展也受益于互聯網科技得以新的發展。如當地農業生產的信息系統的構建,可以讓農業服務部門充分掌握當地農業生產的詳細情況,進而做出有針對性的指導。另外關于銷售和推廣,我們都可以借助互聯網做出很多有益的嘗試,如有機農產品直接去網店銷售,現在已經屢見不鮮。處于為當地農民利益的考慮,我們也要加強自身的信息技術的服務能力。
4結論
綜上所述,我國的農業機械水平正在不斷提升,面對新的形勢,我們要抓住機遇,努力提高服務水平,助力現代化農業的快速發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