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


摘要 竊電現象不僅使電力企業的利潤空間嚴重縮減,而且對國家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等方面也會產生嚴重的影響,所以,“反竊電”一直受到國家的高度關注,也是供電企業探索的重點,近年來,隨著在小型分布式電源建成并網服務的快速發展,原有的線損率判斷竊電措施已經難以滿足“反竊電”的實際需要,供電企業要提升“反竊電”的效果,要結合分布式電源入網的特點,對反竊電辦法進行優化,在此背景下,本文針對分布式電源入網的反竊電綜合管理方法展開研究。
關鍵詞 分布式電源入網;反竊電;綜合管理方法
中圖分類號 TM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2095—6363(2016)12—0057—02
分布式電源是不超過35kV電壓等級的電源,其主要包括同步電機、感應電機、變流器等,在分布式電源并網后,電力用戶不僅可以自發自用電,而且可以將發電量相比用電量超出的部分向電網銷售,這不僅對傳統配電網的潮流規模、方向等方面產生影響,而且使原本的損耗也發生了改變,配電網的總體電能難以確定,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線損率檢測竊電行為的難度,可見針對分布式電源入網建立更有效的反竊電管理方法具有必要性。
1分布式電源入網的反竊電綜合管理方法描述
在信息科技的推動下,現階段我國電網已經可以實現自動的信息數據管理以及數據庫間數據的互通共享,為電力用戶用電數據潛在價值挖掘提供了可能,在此背景下,人們嘗試在分布式電源入網特征和竊電嚴重程度分級標準的基礎上,先對分布式電源發電量追蹤用戶用電水平獲取數據與歷史數據體現的用戶用電區間比較判斷,對具有竊電可能的重點用戶進行確定,然后針對縮小的對象范圍實施實時監控與動態跟蹤,通過獲取的具體3項不平衡率等可以直接反映用電特征的參數,確定具體的竊電用戶,并通過法律手段進行針對性的打擊。
換言之在針對分布式電源入網的反竊電綜合管理方法中,要通過判斷用戶臺區竊電嚴重程度、篩選用電異常用戶、判斷重點懷疑對象竊電嫌疑3個階段完成,通常情況下,在第一階段,要結合臺區類型以及公共用戶負荷比例等結構參數、臺區的供電量和售電量以及臺區分布式電源入網電量等,明確分布式電源入網線損標桿值和臺區實測線損率,進而對比竊電嚴重程度分級標準,對臺區竊電程度進行判斷。在第二階段,需要綜合分析分布式電源建造數據、歷史天氣數據以及用戶用電量信息數據,實現準確預測并網分布式電源發電量、分析分布式電源前后用戶用電量數據變化的合理性,比較分布式電源安裝后用戶實際用電需求量和分布式電源安裝后用戶用電區間的預測數據,判斷電量是否存在異常,將存在異常的電力用戶確定為重點懷疑對象。在第三階段,將對重點懷疑對象持續5至15天的電量數據跟蹤采集索取的數據,與天氣數據、用戶各時段發電量預測數據有機結合,形成重點懷疑對象各時段實際用電需求負荷曲線,從曲線中確定其日最大和日平均的實際用電量,比較同類型用戶典型負荷曲線與獲取曲線的相似度,然后結合三相電流不平衡率、功率因數、所在臺區竊電嚴重等級等,確定具體的竊電嫌疑主體。
2分布式電源入網的反竊電綜合管理方法的設計原理
在分布式電源入網后,低壓配電主干線損耗、接戶線損耗、用戶電表損耗共同構成臺區供電量和售電量差額的技術損耗,此時線損率需要,3種損耗的總和與臺區供電量與臺區用戶分布式電源上網總電量總和的比值計算獲取,而臺區供電量是對應時段平均負載率、功率因數與變壓器容量的乘積,所以在某樓宇如果具有n根低壓主干線,則可以通過集合形式表示出該樓宇總配電室的集合和配電室連接的電力用戶電表的集合,以及分布式電源的負荷用戶集合、純負荷電力用戶的集合等。如果分布式電源負荷用戶接入電網會直接對總配電室進行功率的輸送,由總配電室進行就地消耗,此時如果入網的分布式電源產生的功率相比總配電室所有電力用戶的負荷都更大,超出的部分就會由總配電室向配電變壓器的低壓側進行輸送,在其作用下輸送至配變相同的其他樓宇。
由于電表技術線損標桿值是臺區供電戶數上限與臺區分布式電源用戶數量之和,而臺區供電戶數上限可以通過公式:
計算獲取,其中σmax%代表配變負載率的上限;τ%代表公共用戶供電負荷占配變容量的比值;cosφ代表功率因數;SN代表配電容量;Wav代表用戶平均用電指標;Kx是具體的需要系數。而純負荷用戶接戶線的月損與分布式電源用戶接戶線月損可以分別通過0.075×(臺區供電戶數上限+臺區分布式電源用戶數量)和:
計算獲取,其中K代表臺區主干線負荷曲線特征系數;Ei-k代表對應用戶的上網電量,而純負荷用戶接戶線的月損與分布式電源用戶接戶線月損之和則是理論上接戶線技術線損標桿值。而低壓配電主干線的技術線損標桿值也可以通過配變低壓出口電網結構常數、主干線的等值電阻等數據計算獲取,所以在分布式電源入網情況下,3種技術線損標桿均可以通過計算獲取,使竊電判斷的依據更加具有說服力。
在3種線損的具體值確定后,則可以結合臺區竊電嚴重程度界定原則對臺區竊電的嚴重程度進行判斷,通常情況下,臺區竊電嚴重程度可以分為重度、中度、輕度和不存在4個等級,其主要以線損率的大小關系作為判斷的主要標準,通常情況下實測線損率在計算獲取的理論線損率以下,則可以判斷當地并未發生竊電現象,在計算獲取的線損率在實測線損率以下,但相比中度和輕度竊電區域時測線損率小的情況下,則判斷其處于輕度竊電狀態;在中度和輕度竊電區域時測線損率小于高度和中度竊電區域時測線損率的情況下,則判斷其處于中度竊電狀態;時測線損率大于高度和中度竊電區域時測線損率的情況下,則判斷其處于高度竊電狀態。分布式電源在入網后,如果忽視用戶內部傳輸過程中產生的損耗,則可以直接將分布式電源用戶的實際用電量視為用戶當年某月下網電量與用戶自有分布式電源在當年某月發電量之和與用戶當年某月上網電量的差額,其中用戶自有分布式電源在當年某月發電量可以通過相應的建造數據和歷史天氣等計算獲取,而用戶當年某月下網電量與用戶當年某月上網電量在供電企業可以直接獲取,在計算獲取分布式電源用戶的實際用電量的情況下,可以通過比較分布式電源預測發電量與用戶上網用電量等,對重點的嫌疑對象范圍進行鎖定,然后針對性的檢測體現電力特征的參數,明確具體的竊電對象,可見在綜合管理方法中,以直接的數據作為判斷的依據,極具有說服力,這對打擊竊電行為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3結論
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發現,分布式電源并網,雖然提升電能質量、降低電網諧波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但在無形中加大了原有反竊電措施的實施難度,為竊電行為提供了空間,這對國家利益、供電企業利益、電力用戶利益均會產生嚴重的影響,而針對分布式電源入網特征進行綜合管理辦法的制定,是打擊竊電行為,保障各方主體利益,維護社會穩定的有效措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