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海清
一頭短發,干凈利落;一雙平底鞋,輕巧麻利。這是黎金群給人的形象,十幾年不變。她說,短頭發打理方便,不花時間;平底鞋穩當,讓她可以走得更快更遠。她就是用這樣的實干態度與頑強毅力,創建了自己的事業,并帶領員工頑強拼搏,使企業獲得了發展,回饋社會,成為了表水村脫貧致富領頭雁。
只要用心,沒有做不好的事
“只要用心,沒有做不好的事。”這是黎金群對自己創業的總結,也是堅持走下去的自我激勵。黎金群家有七兄妹,她排行老六,13時歲父親逝世,因家貧讀完初一便輟學。為了生計,她擺過地攤、做過服裝批發、開過出租車、開過大貨車,雖然辛苦,但始終沒有改變立志創業的初衷。
黎金群的大哥做木材生意,在幫助大哥跑木材收購和運輸的過程中,她接觸到不同的人,了解了不同的市場需求。在這個過程中,黎金群開闊了眼界,增添了信心,堅定了自己創業想法。經過對市場的深入了解和分析,她清楚認識到,要想在木材產業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須努力往產業上游走,而不是簡單地做原材料提供商。2003年,她獲得了自主創業機會,獨自到平樂設廠加工木制品,并很快占領了桂北市場。6年后,積累了豐富經驗的她,把目光投向了廣西第一個國家森林城市、林業資源豐富的原材料產地——梧州,創建了投資額達到1.5億的蒼梧縣桂森林產品發展有限公司。有充足的原材料保障,她積極從國外引進先進生產設備,吸收高端技術人才,完成從單一生產建筑用模板,到裝飾膠合板、高檔阻燃膠合板的“三級跳”,填補了廣西生產阻燃板產品的空白。一系列動作,猶如她給人的形象一樣,干凈利落。
情系鄉親,華麗轉身水產養殖
正當事業蒸蒸日上時,她卻來了一個華麗轉身,進軍水產養殖業。
俗話說:“隔行如隔山”,但黎金群不這樣認為。她始終認為:只要用心去做,很多事情都是相通的。由于創業的艱辛,很多事情都要親力親為,黎金群的身體狀況迫使她2014年不得不回到老家——蒼梧縣嶺腳鎮表水村休養。在這難得的休養中,黎金群依然沒有閑著。她對這些年經營企業的過程進行了回顧和梳理,敏銳地認識到,木材產業深加工即將面臨市場疲軟和發展上的困難,為了企業的長遠發展,木材加工業需要轉型。如何轉型?轉型方向在哪里?這是黎金群在靜養中思考得最多的問題。
表水村是自治區級貧困村,人多田少,種養開發難等“先天不足”因素長期制約該村經濟發展,全村1012戶中有60戶是貧困Po村子臨近西江,擁有豐富的水資源,水質好,養出的魚深受消費者喜愛,水產養殖應該能讓村民脫貧致富。但已經有鄉親在江上做了10多年的網箱養魚,經濟效益卻一直上不去。黎金群是個有心人,她經過仔細的走訪調查,發現了經濟效益不好的原因。
緊接著她一個人去了華南很多地方包括香港做市場調研,進行可行性分析后,決定轉向水產養殖,帶動鄉親脫貧致富。家里人一開始反對她的想法,認為現在已經不錯了,沒有必要再折騰,但好在有丈夫理解和支持。2016年4月7日,黎金群聯合村里的養殖戶28人,個人出資300萬元作為注冊資金,成立了蒼梧縣人和金瑞聯農業產品專業合作社。隨后,黎金群又向銀行擔保為村民貸款230萬元作為合作社流動資金,用于購買網箱、魚苗、飼料。同時,以個人名義為社內8位貧困戶申請精準扶貧專項貸款提供信用擔保。她還將現代企業管理和市場理念引入合作社的網箱養殖業,設立梧州市金柏林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以“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實行統一管理、生產和銷售。目前,合作社簽約農戶31戶,帶動貧困戶65戶,產業帶動周邊農戶100多戶,日銷售成魚1萬多斤,年產值可達3000多萬元,預計2017年年底65戶貧困戶將全部脫貧。黎金群真正實現了跨行業的華麗轉身。
注重調研,善于向行家學習
公司初創期,如何進行科學管理,保證產出質優成魚,保證農戶的利潤?這些問題接踵而至。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她做了如下幾件事:一是深入進行市場調研,得出了按出口標準養殖無公害成魚的決定;二是做通養殖戶的思想工作。盡管剛開始受到很多農戶抵觸,不理解,不認同,讓黎金群非常為難,但經過挨家挨戶的上門談心和解釋,終于統一了大家的思想認識,為公司和合作社的發展打下了基礎;三是開設直銷門店,以直銷方式直接銷往終端,減少中間商賺差價,提高了成魚銷售利潤;四是抱團發展,擴大了規模,給直接從廠家購進魚苗、飼料提供了談判基礎,大幅降低了魚苗、飼料成本。黎金群善于學習,她加入了廣西和梧州市女企業家協會,充分利用女企協平臺進行交流,開闊了眼界,增長了知識。她利用飼料、魚苗大客戶的身份與國內飼料500強企業通力合作,借助供應商的技術指導和市場信息進行科學養殖,及時了解市場的淡旺季,實現反季節銷售,獲取了較高的效益,提高了農戶的收入。她還到大學學習企業管理知識,向農大專家教授請教養殖技術,并把知識帶回來傳授給員工和農戶,逐步培養公司的骨干技術人才,為公司的長遠發展打下基礎。
“沒有誰給你榮華富貴,只有給你機會和平臺,要好好珍惜。”這是黎金群給員工講的話,“錢是你們賺的,你們賺的多就拿得多,賺得少就拿得少。”這種激勵措施在公司非常有效。企業經營管理理念的創新,有效調動了養殖戶和管理團隊的積極性,養殖戶在收入提高的情況下獲得信心,將更嚴格地按科學標準養殖,虛心接受指導,而管理團隊為了提高自身收入,也會通力合作,努力開拓市場,提高銷量,這是多贏的局面。
心懷慈善 著眼未來
黎金群除了通過產業帶領鄉親脫貧致富之外,她還熱心于公益慈善事業。女企業家協會提出:每一名女企業家就是一個“愛心媽媽”,要用母愛的情懷去關心和幫助自己的姐妹和未來的媽媽,她認為這個提法非常好。她說:“每個女企業家就是一個幫扶的實體平臺,通過資金的支持、產業到村、幫扶到人,實現點對點、人對人的幫扶,有多大的能力就發揮多大作用,不能搞花架子和玩數字扶貧,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幫到需要幫助的人,實現他們的脫貧致富夢。”
這些年來,黎金群除了積極參加區、市女企業家協會開展捐助活動外,還自己出資硬化和拓寬了進村道路,方便了鄉親的出入。每逢節日,她都要親自購買水果、米、油等物品去探望貧困老人和貧困家庭并送上過節費。她還準備為村里兒童辦幼兒園,讓孩子享有與城里孩子一樣的早期教育,希望孩子能有一個美好的未來。她收養了村里一位孤兒,把她視為親生女兒,給予了母愛的關懷,教她讀書認字和做人的道理,現在小女孩已經上小學了。她說:“結婚、起房子不要找我幫助,結婚沒有錢可以簡單操辦,起房子沒有錢可以賺夠錢再起,但因生病和貧困急需錢的,我會毫不猶豫地給予幫助。”這就是黎金群,務實的扶貧領頭雁,幫助真正有需要的人。
黎金群談到對未來的展望,她表示將繼續堅持環保養殖理念,通過一年四次水質檢測制度,保證自己養殖業不會給西江水資源環境造成污染;逐步引進先進設備,實現自動化、規范化養殖,進一步降低人工成本,增加農戶效益,在此基礎上進行成魚的深加工,以滿足不同市場的需求。公司已經成功注冊了瑞豐聯質量認證商標,不久公司產出的活魚將出口香港、澳門等地。此外,她還準備帶領合作社社員發展林下養雞、種植有機蔬菜和開發生態農家樂等多個項目,不斷探索產業發展的新方向、新思路,繼續引領和帶動更多的村民,特別是貧困戶走上脫貧致富的道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