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簡介:王國付,主任醫師,浙江省老年醫學研究所副所長,浙江省老年醫學重點實驗室副主任,浙江省醫學重點(創新)學科——抗衰老醫學學科帶頭人。為美國老年醫學會(AGS)、美國老年學學會(GSA)和美國抗衰老醫學科學院(A4M)會員,中華醫學會老年醫學分會骨代謝學組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亞健康分會(第四屆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醫師協會老年醫學分會委員,中國老年學學會骨質疏松委員會委員等。
雖說國人飲食大多缺鈣,可畢竟每個人的情況不一樣。“我真的缺鈣嗎?”是很多人心里的疑問。
真缺鈣了,也不一定有癥狀
人體缺鈣是一個逐漸累積的過程,短期內通常沒有明顯癥狀。有的人出現疲勞、煩躁,有的表現為手腳麻木、抽筋,但沒有特異性,不容易分辨。
長期缺鈣可引起骨質疏松,不過該病早期也沒有顯著表現。“骨質疏松是一種無聲無息的疾病。發展到一定程度,患者才會感到腰背、全身疼痛,出現身高變矮、骨折等。
這4種鈣檢查靠譜嗎
血檢——基礎檢查之一
臨床上的鈣檢查,一般采用血液檢查。“有時候血鈣正常并不能說明體內不缺鈣,因為血鈣檢查只能反應細胞外鈣的濃度,當血鈣降低時,人體會自動把骨頭里的鈣‘分配到血液中,維持穩定的血鈣水平,保證身體的正常運作。”
我們血液中的鈣含量只占人體的1%,99%的鈣都存儲在骨骼和牙齒中。所以對于體內是否缺鈣,血鈣檢查并不能作為診斷人體缺鈣的標準。
血鈣檢查是用于篩查、診斷和監控與骨骼、心臟、神經、腎臟及牙齒相關的身體狀況。比如低濃度的鈣經常出現在腎衰竭患者身上,其他與血液鈣含量異常相關的疾病,如甲狀腺疾病、腸道疾病、癌癥或營養不良。
尿檢——影響因素多
尿液中的鈣含量反映的是人體尿鈣排泄量的多少,未必完全反映人體是否缺鈣。可能是鈣攝入較多,也可能是腎臟疾病引起的尿鈣。
驗發——缺乏檢測的標準化
作為檢測人體微量元素和重金屬的三個方法(血液、尿液、頭發)之一的頭發,其優勢之一是可以反映體內過去2~3個月內體內微量元素和重金屬的代謝狀況、比較恒定;缺點是費用比較高、缺乏檢測的標準化。
骨密度檢查——建議中老年人每年做
骨密度檢查,查的是骨骼礦物質密度。鈣只是多種骨骼礦物質的其中一種,但是骨密度檢查可以診斷人體骨骼是否“缺鈣”。
檢查結果顯示骨密度低下或骨質疏松的,可能是飲食缺鈣,也可能跟人體骨骼的退行性變化有關,又或者是其他疾病引起的。女性最好在40歲以后、男性在50歲以后,每年進行骨密度檢查,一旦發現骨量減少,就及早干預,預防骨質疏松、骨折的發生。
編輯/趙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