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烈
我的老鄉余秋雨先生曾經寫過一部膾炙人口的名作《文化苦旅》,余先生為了完成這部著作,不辭艱辛,實地考察古今中外文化遺址,甚至于冒著生命危險穿越戰火紛飛的中東國家,其敬業精神令人嘆服。
作為一名在云南工作兩年多的水電建設者,我自然不可能像余先生那樣去跋山涉水,也不易去到人們所憧憬的“詩和遠方”。直到去年五、六月間,我帶著司機小熊,對所屬的幾個項目部作管理巡查,跑遍了大半個云南。其間耳濡目染了當地的風土人情、歷史典故,故萌發此念頭,效仿余先生寫下這篇水電人的文化苦旅,權當東施效顰,博讀者諸君一笑耳!
云縣文化墻
那日,我和司機小熊帶車從西南機電安裝處總部——云縣大朝山電站出發,風塵仆仆地駛向昆明。因路遇塌方,我們改走山路。小車在崎嶇的山路上接連拐了一百六十多個急彎道后,當日下午四時,我們到了第一站云縣縣城。云縣屬于臨滄地區,亦是古“茶馬古道”之地,人文古跡頗多。用罷晚餐,我們從酒店出發百余步,便到了云縣著名的“文化墻”。
文化墻長約100米,高10余米,下端為黑色的大理石,上端是“滄江文明”解說詞和浮雕像。從右向左看去,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題頭“滄江文明”四個鎦金大字,遒勁有力。全文近三百字,正文開頭寫著:“橫斷山群峰拍浪,瀾滄江亙古奔流。”而后對涉及滄江文明的瀾滄江畔的忙懷文化、新石器、青銅器、茶馬古道、云州八景等作了概述,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提到了現代水電這個文化元素,讓我這個水電建設者觀后深感欣慰!
浮雕像占了整個文化墻的大部分,氣勢恢宏。其雕刻圖案皆為解說詞描述的內容。其中石器時代、茶馬古道像雕塑惟妙惟肖,尤其是茶馬古道的馬頭雕刻得呼之欲出。當然,大朝山電站的大壩和兩座出線塔的雄姿也赫然其中,氣勢不凡,且占據了較大的版面。顯然,水電文化已經成為滄江文化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看來云縣作為一個擁有大朝山、漫灣水電站的水電城,電站建設者葛洲壩人的豐功偉績如同巍峨的山、雄偉的壩、嶙峋的岸,已經深入人心。
此情此景可以說是對我們這些長年高山作伴、峽谷為鄰而辛勤耕耘的葛洲壩水電建設者的最好慰藉。
翻越無量山
次日上午,我們從云縣出發,往無量山方向進發,這是到昆明的必經之路。無量山屬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于普洱市景東縣和大理白族自治州南澗縣的結合部。一路但見樹木郁郁蔥蔥、美不勝收。只是一路顛簸,使我苦不堪言。司機小熊說,現在這段路強多了,以前老一輩職工到漫灣電站或大朝山電站上班,在這條路上經常要顛簸十幾個小時,而且當時長途汽車均是硬條凳,個中辛苦自不待言。這使我不由得對老一輩水電人油然而生敬意。
到無量山頂已是中午,饑腸轆轆的我便和小熊找了一家餐館用餐。餐館并不大,引人注目的是屋檐下懸掛的三大排火腿,足有七、八十只,形似琵琶、皮色臘黃,蔚為壯觀。旁邊還放著幾個裝酒的大壇子。落座后,我們點了一招牌菜木瓜火腿雞,湯汁很是濃鮮,令我和小熊胃口大開。老板約摸四十多歲,他介紹木瓜和雞是配菜,這道菜的亮點在于火腿。老板家族幾代都是經營火腿生意,可謂具有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他的爺爺曾經在上個世紀三十年代參加過滇緬公路建設,當年為了響應抗日修路、打通西南運輸大動脈的號召,離家別子奔赴修路工地,條件自然異常艱苦,他的奶奶不時托人捎去自腌火腿改善生活,如同“何以解憂?惟有杜康”一樣,當時變成“何以解讒?惟有火腿”了。爺爺吃了火腿精神大振、干活有勁自不待言。原來這火腿也為抗日做出了貢獻,頓時令我肅然起敬。于是,我鄭重向老板建議,將祖輩的光榮歷史寫至餐館醒目處,供食客瞻仰,以便進一步了解、豐富云南的飲食文化。
路遇夜郎國
第三日,我和小熊一路北上,從昆明直奔昭通象鼻嶺電站。由于出發晚了點,未至象鼻嶺電站已是深夜,我們決定在中途會澤縣住宿一晚。我平素對會澤縣知之甚少,但是在酒店了解后,方知自己的愚鈍,會澤就是古代有名的夜郎國。興奮沖淡了濃濃睡意,我便搜尋起夜郎國的諸種傳說來。在《史記·西南夷列傳》中便有“夜郎自大”的典故。文中記載,滇王與漢使者曰:“漢孰與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以為一州主,不知漢廣大。因此,人們通過這個成語典故也逐漸知曉了古代西南有個夜郎國。
我通過酒店的會澤宣傳冊和服務員的介紹,方知會澤不僅是秦漢時“夜郎自大”的發源地,更兼有“錢王之鄉”的美譽。在歷史檔案中,會澤的礦冶業鼎盛一時。東漢時期,會澤鑄造鍛打的“堂瑯銅洗”聞名遐邇。銅洗的銘文圖案,為滇中最早使用漢文字的實物。從會澤縣史上看,會澤縣成立于清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當時每年運往京城的銅600多萬斤,其時商賈云集,至今還留下各省會館、寺廟100余座,形成獨特的“銅錢文化”和“會館文化”,會澤縣在1995年被列為云南省歷史文化名城。
那天晚上,我做了個夢,夢見自己成了夜郎國國王!
昭通印象
我們終于在第四日到達昭通象鼻嶺電站。巡視結束后,我們下塌昭通市江山酒店。提起昭通,不能不提到云南近代歷史的兩位昭通籍名人龍云和盧漢。龍云先生曾經是國民政府時期的云南省主席,在民族危亡的緊急關頭,拒絕了大漢奸汪精衛的拉攏和誘惑,積極配合抗日救亡運動,主導修建了當時的“三峽工程”——滇緬公路。盧漢先生則在抗日戰場上率部參戰,打出了滇軍的威風,后來又在新中國建立后的1949年12月9日毅然率部起義,加速了人民解放軍解放大西南的進程,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作出了貢獻。
從地圖上看,昭通的地理位置很獨特,處于川、滇、黔、渝結合部的核心地帶,亦是所謂“鎖鑰南滇、咽喉西蜀”的重要通道,南方絲綢之路的要沖,擁有獨特、神秘而多元的民族歷史文化。自古以來,中原、荊楚、巴蜀、古滇文化在此相互融合,昭通古城還是“朱提”文化的發祥地。“朱提”文化據說與滇文化、洱海文化并稱云南歷史文化的“三個代表”,是昭通地區各族人民辛勤拓荒、流下血與汗鑄就的燦爛文化。其出土的漢孟孝琚碑拓片和東晉墓壁拓片足以佐證,漢孟孝琚碑的書法曾經被梁啟超先生贊嘆能探索“漢隸與今隸遞嬗痕跡”。
作為國際重要濕地公園、中國國家公園的昭通,還有豐富多彩的人文景觀,其下屬的大山包旅游區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黑頸鶴群棲息地,稱為“中國黑頸鶴之鄉”,吸引著眾多的中外游客。同時,昭通的其他著名景觀如“恩波唇影”“龍洞吸月”“鳳嶺飛霞”“寶山環翠”,也是非常值得觀賞的地方。
數日的巡視行程匆匆結束了,時間雖然短暫,但彩云之南這片文化沃土的厚重底蘊卻在我的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責任編輯:鄧雯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