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職學生文化基礎薄弱,歧視文化課,社會卻要求他們有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口語交際能力,這些素養的培養可以通過朗讀能力的培養來提升。
關鍵詞:中職學生;語言表達;朗讀能力
中圖分類號:G64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9-0014-01
中職學校生源質量普遍不高,入校成績較低,文化課基礎薄弱,普遍對文化課熱情度不高,更別說培養朗讀習慣了。與普高學生相比,中職學生很快就要走入社會,更需要加強語言表達能力、口語交際能力、寫作水平的培養,提升人文素養。這些能力的培養離不開語文課的學習,更離不開朗讀能力的提高。
義務教育階段對學生的朗讀做出了要求,基本內容是:使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中職學校學生也應該具備此能力。那么,如何有效提高中職學校學生的朗讀水平呢?
1.中職學生朗讀現狀令人堪憂
中等職業學校的教育目標是要"培養有文化、懂技術的生產應用型人才",于是部分中職學生,過分強調專業課的學習,忽略文化課的重要,心態漸趨功利,根本沒有理解朗讀的重要性,認為更沒必要培養朗讀能力。為了敷衍老師,朗讀只是蜻蜓點水,有口無心。
鑒于中職學校重視專業課教學,忽視文化課的情況,語文教師上課也不是很注重朗讀教學,學生課堂上的朗讀成了教學的一種點綴,朗讀沒有明確的目的性,缺乏個性。長此以往,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就得不到保障。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 ",還語文課堂朗朗讀書聲應該引起中職學校語文教師重視,培養學生朗讀能力指日可待。
2.讓學生領會朗讀魅力,激發興趣
中職學生年齡大多在15歲左右,經過小學和初中的學習,有了一定的基礎,但是大多數人沒學好,到中職學校來也是為了學專業,所以他們不愿意靜下心來朗讀。
前不久,董卿主辦了一個《朗讀者》節目,在中國大地上火了一把,這股風也吹進了我們中職校園,在學生心中激起了波瀾。我上《致橡樹》《我愿意是急流》時,放了"朗讀者"喬楱夫婦的《我愿意是急流》,學生熱情高漲,模仿朗讀起來。我趁熱打鐵講了朗讀的基本技巧,指導學生學習停頓、重音、語調和語速。接著放了丁建華朗讀的《致橡樹》,讓學生反復比較、朗讀,他們有點兒興趣了,我又讓學生讀《雨巷》,體會這些詩歌的感情基調,確定停頓、重音、語調和語速的方法。
3.讓學生明白朗讀的重要性,持之以恒堅持下去
練習朗讀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貴在堅持,這就要求老師給他們講清楚朗讀的重要性。
常言道"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說明朗讀次數多了,意思就明白了。"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 體現了讀可以促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體現了讀可以促寫。把這些道理講給學生聽,他們會明白朗讀的重要意義的。
4.培養中職學生朗讀能力的策略
4.1 重視字詞教學,提高學生普通話水平。當今社會,中職生學好普通話尤為重要。語文教學中老師要注重字詞教學,學生力求讀準字音,熟讀牢記。同時教給學生一些字音識記方法,反復練習,去掉方言。在校園加強推廣普通話,給學生創設說的環境,讓學生說普通話成為一種良好習慣。
4.2 書聲朗朗,課堂上讓學生讀起來。書聲朗朗是語文課區別于其他學科的特點之一,讓學生在課堂上放聲朗讀,清新響亮地把文章念出來,把書面文字變成有聲語言,對文章進行再加工,有利于"詩性美"的再現,有助于學生理解課文,提高閱讀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提升學生語文素養。
4.3 找出范讀樣板,創設情境,讓學生愿讀多讀。在中職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找出范本,創設情境、設置懸念,引起學生讀的興趣,使學生愿意讀。比如,我上《致橡樹》時,讓學生仔細聽丁建華的朗讀,然后自己跟著朗讀,再放了鋼琴曲"美國鼠譚",讓學生試著朗讀,反復朗讀,充分理解、感受本詩追求愛情的平等意義。結合學生年齡特點,談及愛情話題,貼近生活,引起了學生心靈的共鳴,他們在欣賞美妙音樂的情感浸潤中產生讀的欲望。
我在教學影視作品時,放了精彩片段,再叫學生配音,學生也非常感興趣。
4.4 關注學生朗讀狀態,恰當評價,鼓勵學生。布魯姆認為,教育必須有評價,為了鼓勵學生多讀,教師必需要不斷評價、反饋、矯正。比如我在上《念奴嬌 赤壁懷古》時讓學生反復朗讀,把握本詩豪邁、激昂、空曠的感情基調,學生讀氣勢磅礴,雄視古今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語音渾厚,情感激昂。"大"要重讀,一錘定音,定下全文豪放的基調。大部分學生讀出了這個味道,我及時表揚了他們,得到鼓勵后,學生朗讀更有勁。
4.5 利用多種形式,讓學生讀下去。我們可以采取多種形式,比如詩歌朗誦、美文朗讀、影視配音、演講比賽等方式,讓學生有平臺展示,這也是促進他們練習的契機,讓他們堅持讀下去,久而久之,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給中職生的理想插上翅膀,幫助中職生快速成長。
總之,無論中職語文教學如何走向,品味文章的豐富內涵,把握作者的韻外之致,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全面提高中職生的語文素,朗讀都是重要的一環。
參考文獻:
[1] 杜殿坤編譯:蘇霍姆林斯基 《給教師的建議》,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2000年版
[2] 譚蒙革《提高中職語文教學質量的幾點辦法》,《成功教育》 2008年08期
作者簡介:唐先琪(1967.4-),女,重慶梁平,重慶市工業學校高級講師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