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


摘要:農村中小學語文教學存在斷層,有關銜接問題一直困擾著工作在一線的中小學語文教師。安徽省新課程已實施多年,中小學語文教學銜接的狀況如何,通過對周邊地區部分中小學語文教師進行調查,探究了問題存在的原因,并提出的一些建議。
關鍵詞:中小學語文;教學銜接;調查思考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9-0248-01
1.對中小學教師的調查與分析
教師是影響學生成長因素之一。影響中小學語文教學銜接的關鍵在于小學高年級和初中一年級,為了了解教學的真實狀況,針對新課標下中小學語文教學銜接的有關問題,對周邊地區的32位小學教師、40位初中教師的相關現狀作了問卷調查并加以分析。
1.1 語文教學觀念。教學觀念制約著教學思路和教學行為,沒有科學的教學觀和學生觀,就不會有正確的教學行為。為此,對教師的語文教學觀念作了調查(見表1所示)。
調查結果顯示,無論是小學還是中學,不少教師的教學觀念仍比較落后,真正全面了解學生狀況,從學生實際出發合理組織教學的教師只是少數,大多數教師備課、上課關注的還是教材、教學內容本身,而對教學的主體--學生關注不夠。即使某些教師注意了學生差異,也只局限于一些成績較好的學生,不能做到因材施教。
1.2 語文銜接意識。教師的銜接意識直接影響著中小學語文教學的銜接,那么新課改以后教師的銜接意識如何呢?我們做了以下幾項調查(見表2、3、4所示)
從調查結果看,中小學語文教師的銜接意識比較淡薄,能夠經常注意到教學銜接的不多,平時很少相互交流。小學教師有81.1%幾乎沒有到初中聽過課,有93.6%對初中新課程不太熟悉或完全不熟悉。同樣初中教師有75%幾乎沒有到小學聽過課。有85%對小學新課程不太熟悉或完全不熟悉。由此看來,我們的大多數教師對學生將要學什么或已經學了什么了解甚少,在教學中又不考慮中小學銜接問題,必定會讓學生感到無所適從。這種現象的出現,主要是由于中小學相對獨立,分開管理,而學校領導和教師又缺乏交流學習所致。教師的銜接意識淡薄,從主觀上影響了教學銜接的開展。
2.思考和建議
鑒于目前中小學語文教學銜接的狀況,提出幾點思考和建議。
2.1 語文教師要更新教育觀念。新課程倡導教育要以學生發展為本,要充分發掘學生的潛能,激發每一位學生學習內驅力。這就要求每一位中小學語文教師必須深入領會新課標的精神實質,認真學習中小學教材教法,以及教育學、心理學,不斷提升自己的理論素養,用新的教學觀念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在日常教學中,充分考慮到中小學的銜接問題,關注學生知識和能力的可持續發展,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終身發展。尤其初一語文教師要重視中小學語文教學在教學目的、教學手段和學法指導等方面存在的差異,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依據循序漸進的原則,由小學階段的知識結構、學習習慣入手,引導他們慢慢適應中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習。最好能備有小學高年級的教材,努力尋找教材中的銜接點,以便備課時心中有數,有的方失,有助于在教學中從舊知導入新知,既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由又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2.2 教育主管部門出臺"銜接"激勵機制。教育主管部門應高度重視義務教育階段的中小學銜接工作,下好下活中小學全局一盤棋,把抓好中小學銜接工作作為學校教學工作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深入進行,積極探尋在新課程背景下如何做好中小學銜接工作的有效途徑。有關教研部門在加強校際間交流和合作,深化校際間的教學、教研活動的過程中,可適當增加一些中小學同學科間相互聽課和交流活動,嘗試組織小學高年級和初一教師集體備課,對于中小學語文教學中聯系密切的知識點和能力訓練點進行重點討論,共同研究和解決中小學語文教學銜接中出現的困難和問題,勢必會拓寬教師的視野,更好地做好銜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