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利
摘要:農村初中的學生普遍存在寫作素材貧乏的問題,再加上作文要求寫出真情實感,讓一些作文基礎較差的同學更是無從下手,或者寫出來的作文味同爵蠟,一點新意也沒有。筆者認為,雖然學生的作文談不上是文學創作,但同樣也有生活的真實和藝術的真實的考慮。若能適當地教會學生在寫作中進行合理的虛構,再造生活的真實為藝術的真實,可以達到拓展寫作思維,豐富文章的內容,深化文章的主旨,增強文章的可讀性的效果。
關鍵詞:初中作文;素材貧乏;虛構;可行性;合理性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9-0256-01
語文考試通常要求學生寫真人真事,這樣一來,在考場上,很多學生一看到作文題便愁眉苦臉,唉聲嘆氣,覺得無事可寫,無情可發。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應對學生進行寫作指導,尤其是記敘文。筆者認為,若能適當地教會學生在寫作中進行合理的虛構,可以達到拓展寫作思維,豐富文章的內容,深化文章的主旨,增強文章的可讀性的效果。
1.初中生寫作中存在素材貧乏的問題
眾所周知,學生的生活閱歷淺,閱讀視野狹窄,日常生活單調。可是我們在命制作文時又常常一廂情愿地要將學生引向更廣闊的社會生活,引向對社會、人生的深沉思考,同時還要求學生敘寫真人真事抒發真情實感。這對于作文基礎較好的學生來說想把作文寫好也絕非易事,更何況語言文字功底一般或較差的學生。
例如:要求學生寫一篇題為《最有意義的一天》的作文,毫無疑問,這是一篇記敘文,只有從寫的人、記的事上下工夫。人要寫得有個性,與眾不同,事要寫得新穎、有深度,才能讓這一天有意義。這些人和事又從何而來呢?平淡才是真的現實生活,大部分學生的生活按部就班,十幾年如一日地上學——放學——回家——再上學——再放學——再回家。這樣平淡甚至可以說是單調的生活想以寫實為依托創作有深度的令人刮目相待的作文,對于學生而言無疑是"無米之炊"。
又如:要求寫一篇題為《我的星期六》的作文,由于城鄉差別,農村孩子在作文中把自己在星期六一貫做的事寫下來,只能是:起床、吃飯、打球、午休、看電視……這樣真實地記錄生活,別人會說太一般化了,簡直就是在記流水帳。老師看了也覺得沒多大意思!但生活的確如此……
面對這種情況,如果學生學會了虛構這個工具,那么,他就可以進行不同一般的創作了。《最有意義的一天》,倘若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虛構自己隨著父母到工廠打工,走出校門做環保宣傳等之類的事,這一天不就充實而有意義了嗎?
因此,虛構可以幫助學生有效地解決素材貧乏的問題。
2.初中生作文中運用虛構的可行性
何謂虛構?虛構是藝術想象的產物,是在創作過程中,依據生活邏輯,通過想象和撮合,創造出現實生活中并非存在,但又在情理中的人生圖畫。虛構不等于虛假,虛構是一種方法,目的是引出真情實感,通過虛構激活學生的情感和思維,有利于把文章的美麗境界和美好情感表達出來。《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鼓勵寫想象中的事物。"
所以,當學生在寫作過程中覺得再也找不出親身經歷或耳聞目睹的事情能寫入作文時,可適當采用虛構。
3.初中生作文如何進行合理的虛構
首先,虛構要以美好的心靈作為依托。虛構是表達心靈真實的需要,這就要求學生要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語文教師在平常的教學中,要善于最大限度地發揮語文學科的優勢,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例如,語文教材中有大量文質兼美的文章,教師可以通過課堂上的有效教學,提高學生對文本的把握和理解能力。
其次,虛構要有一定的素材作為保障。倘若胸中無"物",何來"口吐蓮花"?這里的"物"自然是一些"舶來品",因此,教師應當鼓勵學生盡可能地安排時間,從各類報刊雜志或新聞傳媒獲得教科書以外的知識來補充自己,了解周圍、全省、全國及至全世界青少年的心理動態、思想導向、關注熱點,了解他們的生活內容及生活方式,讓他們明白僅囿于自己狹小的生活空間,是寫不出什么作文的。有條件的學校也可開展一些學生課外閱讀輔導活動,幫助他們開闊眼界,培養他們積累素材的習慣。甚至鼓勵學生走出課堂,融入生活,讓他們更能跟得上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
再三,虛構的故事亦能抒發真情實感。一些觀點往往把真人真事和真情實感混淆起來,其實,教師要讓學生意識到,只要心靈是美好的,文章的主旨是積極的,何妨來點虛構。當然,虛構不是憑空瞎編,而是真實生活的高度提煉。虛構愈貼近真實就愈奇妙,也就愈能使讀者喜歡。著名的語文特級教師李鎮西,就有過這樣的經歷。
第四,虛構應當合情合理。教師應該讓學生明白虛構不是空中樓閣,現實是它堅實的地基。因此,虛構不得不受一些客觀現實因素制約,如地域色彩、風俗人情、語言習慣等。明明自己是南方人,生活在南方,就不能寫自己幫忙采摘棉花,三餐吃饃饃之類的事;或者大肆渲染自己家鄉有一望無際的草原,鋪天蓋地的冬雪之類的景象……這方面考慮到了,虛構將日漸天衣無縫,又合情合理。可見想象和虛構一定要建立在真實的基礎之上,否則,虛構就變成"虛假"了。
綜上,在這個價值日趨多元化的時代,當學生的作文顯現出對善和美的向往,顯現出善的真情時,何妨文章中有那么點合理的虛構。學生學會了虛構這個方法,無疑為學生的記敘文寫作增添了活力和"助力"。
參考文獻:
[1] 時光.:《 初中作文教學策略研究》,吉林大學 ,2008
[2] 張云鷹:《開放式習作教學》,教育科學出版社,2008
[3] 蔡少軍:《初中語文教學案例專題研究》,浙江大學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