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同玉
【摘 要】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是職業學校教育信息化的基礎,是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業能力的有效路徑。文章在界定數字化教學資源的基礎上,實踐探索了數字化教學資源的建設原則、開發和網絡教學平臺的構建。
【關鍵詞】數字化;教學資源;網絡教學平臺
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各種先進的數字化資源不斷涌現,并被引入到職業教育領域,促進了職業教育模式的變革,教學過程組織序列的變革,分析和處理教育、教學問題思路的變革。如何以數字資源為載體,構建網絡教學平臺,優化教學過程,促進職業教育人才質量的提高,是每位職業教育工作者探討的重要課題。
1 數字化教學資源的界定
數字化教學資源是指經過數字化處理,可以在計算機及網絡環境下運用的多媒體教學素材,是指為教學目的而專門設計的、為教與學服務的可利用資源。蘊涵了特定的教學信息,能創造出一定教育價值的各類信息資源,特別是能以數字信號在互聯網上進行傳輸的教育教學信息[1]。主要包括教學軟件、教學課件、電子教案、電子圖書、試題庫、網絡課程、聲像資料等多媒體數字化素材庫,其中包括靜態資源如文字、圖片等,動態資源如動畫、音頻、視頻等。
2 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原則
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是職業學校教育信息化的基礎,是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業能力的有效路徑。在建設數字化教學資源時,應堅持下列原則:
2.1 科學性
數字化教學資源應具有科學性,資源所涉及的知識內容、呈現的圖片以及配置的解說、聲像等必須真實,定義必須準確,模擬實驗必須符合操作規范,能正確反映科學知識原理和現代科學技術。
2.2 教學性
數字化教學資源應服務于教與學,體現教學性。數字化資源庫建設絕對不是資源簡單的疊加,應針對教學對象、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環節及教學過程,進行設計、整合、創建,搭建師生均可方便使用的教學資源庫和應用平臺,目的是要有助于解決教學中的重點、難點以及學生自主學習過程中的難題。
2.3 開放性
數字化教學資源應具有開放性,應確保教師、學生隨時、隨地均可方便使用,并可以將自己的電子作品納入其中,對資源庫進行改造和創新,讓資源庫更加豐富,更加貼近教與學。
3 數字化教學資源的開發
3.1 現有資源改造
現有的教學資源如幾十年教育教學實踐中積淀的印刷品中的圖片和文字材料通過數字相機、數字掃描儀等數碼技術,轉化為可在計算機上處理加工和傳輸,傳統教學資源中的音像制品可借助計算機應用軟件對其進行數字化改造。
3.2 校企合作開發
職業學校是培養實用型技能人才,教學資源要突出職業性。為了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學校應與企業合作,依據學生的專業方向及職業崗位,以改革為核心,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課程建設與開發為切入點,緊緊圍繞專業的培養目標與課程標準,從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實驗實訓、教學評價等多個維度進行教學資源的開發,形成與專業相對應的真情實景的規范化操作視頻和教學資源,便于學生自主學習、練習、模擬。
3.3 師生共同創作
教學是一個動態過程,也是一個發現創新的過程。師生在教學過程中,會產生新的教學資源,如優秀的學生作業電子稿、富有啟發性的師生交流作品、能激發學習熱情的教學評價等,將其轉化為可傳輸的電子作品,創作成新的共享資源。
3.4 專業人員開發
這是數字化教學資源的主要來源,其開發一般有以下幾個步驟:(1)初期制作。根據資源建設的目的,可通過自主創建、購買、網絡共享等方式來獲得所需的文本、圖片、動畫、音頻、視頻等多媒體素材,對其進行分類和屬性作出清晰的描述。(2)素材集成。將經過初期制作的各種零散素材,根據其屬性進行集成,形成教學功能強、可直接應用于教學之中的多媒體素材。(3)資源設標。根據素材內容、功能和屬性,對集成的素材資源設標,便于搜索、查找和應用。(4)質量檢查。檢查文件大小、格式是否符合規范,動畫、音頻及視頻的質量,資源內容設標是否準確。(5)歸檔入庫。經過質量檢查符合規范的全部數字化教學資源歸檔入庫,對其檢索方法及用途作相應地說明。
4 網絡教學平臺的構建
數字化教學資源的開發關鍵要為職業學校教育教學所用。學院堅持“突出職教、突出專業、面向學生、貼近教學”的原則,組建由從事網絡專業人員、專業教師、企業技術人員和業務骨干、學生代表組成的網絡教學平臺的構建團隊,本著共享性、實用性、擴展性和可靠性的構建思路[2],擬定符合課程改革理念的數字化教學資源的建設方案和標準,依托數字化校園網絡平臺,構建以課程為主要表現形式,以素材資源為補充的實用性、藝術性、交互性、共享性、仿真性的數字化教學資源庫。根據使用對象的不同,將資源平臺建成不同的應用界面,設置不同的使用權限,制定網絡教學平臺的一系列管理規范,保證網絡教學平臺的正常運行,發揮其應有的教育教學功能。網絡教學平臺可分為三大板塊:數字化學習平臺——供本校學生學習之用;資源集成建設平臺——供本校教師對資源的檢索、更新和優化;共享資源庫平臺——為本校師生提供資源共享、溝通互動的資源空間。數字化資源庫的開發和應用體系(見圖1)。
建成的網絡教學平臺,具有的功能有:一是門戶網站的主頁包括共享型專業教學資源平臺的所有欄目;二是完善的內容管理功能,支持相關文章鏈接、文章排序方式,文章的檢索和統計;三是完善的欄目管理功能,支持多種類型的欄目,如與專業對應的課程、教學等相關欄目;四是支持結構化和非結構化在線編輯的信息發布;五是通過用戶權限、信息審批和訪問日志等多級控制,保證信息的安全;六是體系基于框架形式設計,便于功能的擴充,有良好的可擴展性。形成了系統完整、高效管理和方便使用的網絡數字化教學平臺。
5 成效
網絡教學平臺的建成,打破了傳統教學格局,推動了教學形式、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的變革。實現了師生、生生、人境、情知、課內外、學科間、校內外等有效互動。教師可以輕松利用網絡教學平臺的互動功能與學生交流互動,為每一位學生量身定制適合他們的教學路徑,真正實現個性化教學、因材施教。學生登錄平臺后,可以方便的獲取自己所屬課程的各類教學資源,還可將自己所學課程的各類資料以及收集到的學習資源上傳到平臺,形成共享資源。同時,學生可利用手機,隨時都能進入網絡教學平臺,打破了傳統的課內課外之分,變成時時是課堂,處處是課堂,真正實現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有機融合。在該平臺上,可以通過構建班級網站、教師主頁、學生主頁等方式,積累學生的生活資源、個體差異資源,促進師與生、生與生的交流,豐富師生互動資源,形成了合作化、個性化、交互式的學習方式,滿足了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職業生涯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袁小紅.高校信息化教學資源利用有效性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1(09):90-94.
[2]何曉青,柯和平.高校三級資源體系的建構與實踐探索[J].中國電化教育,2010(03):72-75.
[責任編輯:朱麗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