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靜 長沙市雨花區(qū)砂子塘泰禹小學
一直向往大山的深綠、河流的清亮、藍天白云的透徹,還有人們古銅膚色的憨實。
2017年火熱的七月,我和伙伴小田老師在砂子塘泰禹小學李臻校長的大力支持下,幸運地參加了“蒲公英行動”湘西龍山美育夏令營。因為美、因為愛,一群志愿者如約趕赴美麗的土家族惹巴拉村,開始了九天的美育行動。
“蒲公英行動”——一個人,凝聚一群人;一群人,專注一件事。
陳衛(wèi)和教授,可敬可愛的導師,在活動的計劃與變化中,智慧引領著高校研究團隊,一線教師志愿者,專題影像記錄志愿者,與土家族文化傳人、龍山縣相關專家領導、大山里的留守兒童一起,投入到采編、體驗、弘揚土家族民間美術的“蒲公英行動”中。從籌備、掛橫幅、簽到、搬凳子,前期培訓講座主持,到研討創(chuàng)設示范教學互動,鼓勵賞析反思總結……全程跟進,全程指導,全程推動著湘西美育夏令營的開設和開展。我們志愿者每天迎著朝陽聚集在擺手堂的前坪,開啟新一輪的美育體驗,傍晚又像家人一般,回到農家院,在龍山縣五小穆永輝老師熱情的土家語吆喝聲中,在滿天的星空下圍坐在一起回味白天的審美活動。
“蒲公英行動”——一個行動,承載三個使命;一屆夏令營,影響更多人。
“蒲公英行動”一邊進行土家族本土民間美術的尋訪采編學習,一邊進行種子教師協(xié)同龍山實驗校教師的培訓,還一邊進行暑假留守兒童美育夏令營的教學實踐。湘西土家族民間藝術形態(tài)豐富多彩,我們探索著將地方文化資源轉化為美術課程,就地取材轉化為美術材料,借助現(xiàn)場環(huán)境轉化為民間美術傳播的空間,在行動中培養(yǎng)師生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情感和保護意識,以及獲得創(chuàng)造性地藝術表達的體驗。相信隨著本屆行動研究成果的分享,審美種子的萌芽,民族文化進校園、民族美術進課堂能夠開花結果。

蒲公英行動湘西美育夏令營的大教室
“蒲公英行動”——一次主題教學,三個環(huán)節(jié);一個課堂,分三個班。
湘西美育課堂里,茅古斯舞道具的編織;八部大王的影繪和拓印、拼貼、面具的制作;西蘭卡普的拼貼、臨摹、設計和彩繪;沖天樓擺手堂涼亭橋的寫生描繪;擺手舞學習和表演,充滿了濃厚的土家族文化特色。前來加入夏令營的惹巴拉村留守兒童年齡從5歲到12歲不等,我們將他們整合為大、中、小三個班,首先圍繞主題進行主場教學,然后分組分場地各自發(fā)揮教學互動,最后集合在主場一起分享,使更多的“蒲公英行動”——一片陰涼,成全夏令營;一次遇見,締結友好。
惹巴拉村擺手堂前聚會的廣場,就是我們美育夏令營的大教室,四周綠水青山為墻,藍天白云為頂。每天上午,太陽將高大的擺手堂建筑的影子投下來,這片慢慢縮小的蔭處,呵護著蒲公英行動的每一個身影,就是主場教學的地方;惹巴拉村的荷塘邊,惹巴拉村的沖天樓下,惹巴拉村的村民家里,惹巴拉村的河邊,惹巴拉村的樹林里,惹巴拉村的涼亭橋上,是我們的教學分場地以及教研室、習作展示區(qū)。在每一個清晨和夜幕時老師們會隨著涼亭橋的延伸漫步,去采風寫生,觀云戲水。這一次志愿者的加入,我們不僅與民間藝人對話、觸摸土家族民間藝術,與美育研究者探討、實踐精心創(chuàng)設的課例,更與山里娃互動、分享土家族的藝術表達。隨著長沙市砂子塘泰禹小學李臻校長的專程來訪,也開啟了與湘西龍山縣苗兒灘鎮(zhèn)苗市學校建立友好互動的校際交流,期待十月重返惹巴拉。

希望之鴿帶著我們的夢想高飛

頒發(fā)紀念品

典型的民間美術的主題教學充滿土家族特色
我是一顆蒲公英的種子,很享受和孩子們一起抬頭望藍天白云青山,一起抬頭望擺手堂屋頂?shù)墓馀c地上的影,一起化身為八部英雄頂天立地,一起向航拍無人機揮手“這是我們的八部大王!”我們拿陽光當畫筆,用大地當畫紙,借光影感受神力,用水筆勾畫造型,我們找尋身邊最原始的材料來拼貼創(chuàng)作,當八部大王的影像再現(xiàn)惹巴拉八部廟頂,當八部大王呈現(xiàn)出彩色的葉果模樣,英雄的形象映照在每一個土家族孩子的心里,將帶給他們無窮的力量。在蒲公英行動美育大課堂里,孩子們發(fā)現(xiàn)原來審美體驗可以隨時欣賞,就地取材,充滿自由的想象,像游戲一樣。
正如陳衛(wèi)和教授所說:“通過藝術教育方式,復活鄉(xiāng)村孩子心目中的英雄,建立本土民族文化自信,這是蒲公英行動基本理念?!痹谀坏久褡逦幕耐良易搴⒆有撵`上,通過土家族八部大王的故事,以視覺藝術方式復活孩子們對本民族英雄的崇拜。這次鄉(xiāng)村兒童美術活動充分利用當?shù)刈匀毁Y源,陽光、大地、水、植物……并融入孩子們自己的身影,八部大王子孫現(xiàn)身大地,英雄后代屹立八部神廟之巔!這是一次行動中的行為,教育中的藝術,蒲公英行動湘西夏令營團隊與當?shù)睾⒆觽児餐瑒?chuàng)作了一個藝術教育經典案例。
我是一顆蒲公英的種子,很喜歡和孩子們一起聽著振奮的鼓點,一遍遍跳起擺手舞,一遍遍踏步在涼亭橋上,我們一起借白鴿展翅,讓這友誼之鴿希望之鴿帶著我們的夢想高飛,把豐富多彩的土家族文化傳播到更遠的地方,讓全世界都知道中國的土家族,湘西的惹巴拉!

陳衛(wèi)和教授全程參與蒲公英行動
杜梁先生也特別關注“蒲公英行動”,他認為“蒲公英行動”是一個大美的行動,是波伊斯的“社會雕塑”。其本身就是以藝術的方式介入社會的實踐行為。
我是一顆蒲公英的種子,懷念著山水的安詳,孩童的歡喜,天地廣闊和云的自在,直到下一次走進大山。

我是一顆蒲公英的種子我志愿參加

蒲公英行動采編、培訓、教學美育進行時

陳衛(wèi)和教授全程參與蒲公英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