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方耀先 四川省興文縣城西學校
“全國第十五屆《少兒美術》杯優秀課例大賽”獲獎課例選登

劉沁璇 8歲

古思涵 8歲
課程分析:
鱷魚是一種和恐龍屬于同時代的冷血爬行動物,它性情兇猛,喜肉食,攻擊性強;外形強悍,顎強而有力,長有許多錐形齒,腿短,有爪,趾間有蹼;尾長且厚重,皮厚帶有鱗甲。大型種類鱷魚體長可達6米以上,重約1000kg以上。
在人們的心目中,鱷魚就是“惡魚”。一提到鱷魚,立刻會想到血盆大口、密布的尖利牙齒、全身堅硬的盔甲、時刻準備吃人的神態。
今天,我們走進鱷魚的世界,感受鱷魚的生活習性,觀察鱷魚的特點,學習鱷魚頑強的生存能力,提高造型和表現技巧,激發熱愛自然和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分析鱷魚的身體結構、體型特征、運動特點。
2.抓住鱷魚的外形特點,局部或全部表現鱷魚的特征,學習用粘貼的方法表現鱷魚厚厚的皮和鱗甲。
3.感受鱷魚的生活習性,了解鱷魚極強的生存能力,欣賞鱷魚的藝術,激發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準備:
教具:多媒體課件、教師示范步驟圖、鱷魚資料圖片。
學具:墻紙、卡紙、白膠、剪刀、水粉顏料、水粉畫筆等。
教學過程
一、謎語導入
1.猜謎語,打一動物。
謎語1:尖尖牙齒大盆嘴,短短腿兒長長尾,捕捉食物流眼淚,人人知它假慈悲。
謎語2:鄂東分別,魯北重逢。
通過猜謎語,感知鱷魚的基本特征。
二、感知
1.說一說你心中的鱷魚是什么印象?
兇猛的?丑陋的?可愛的?溫柔的?……
2.你見過真的鱷魚嗎?描述下它的樣子。
3.通過短片了解鱷魚的生活習性。
鱷魚是迄今發現的活著的最早和最原始的動物之一,是極其珍貴的動物。
鱷魚是和恐龍同時期的動物。鱷魚不是魚,是爬行動物,或是由于其像魚一樣在水中嬉戲,故而得名“鱷魚”。
鱷魚性情兇猛,屬肉食性動物。鱷魚是生態價值、科學價值和經濟價值極高的野生動物。
鱷魚全身都是寶。除了肉類嫩滑鮮甜外,鱷魚卵富有良性膽固醇,能消除血管內的脂肪,幫助血管暢通。鱷魚油可以治療燙傷。研究發現,鱷魚血液中的蛋白質還是艾滋病病毒的克星。
三、探究
全班分成三個大組與若干小組,分三部分探究,每個大組完成一個部分。
第一部分:觀察鱷魚的外形特征,說說外形特點,并用喜歡的形狀概括出來。
第二部分:觀察鱷魚的頭部,指出頭部的組成,模仿頭部活動的樣子。
第三部分:研究鱷魚身體表面的紋理,說說它的特點。
1.組內交流。
2.全班交流學習心得。
第一部分:身體長長的,像鵝卵石,像大大的土豆,頭部大,尾巴粗而長,頭部、尾巴、四肢靈活。

曾梓焱 7歲

羅懷睿琳 8歲

楊埡卓 8歲

郭恩貝 9歲

鄧恩澤 10歲

曾鈺 11歲

傅誠偉 10歲

丁瑜潔 12歲

高可馨 10歲
第二部分:頭部由上頜、下頜、牙齒、眼睛組成。模仿頭部活動可用手、頭進行模仿。
第三部分:鱷魚皮厚帶有鱗甲,鱗甲大小不一,身體的部分大,靠近眼睛等部位的小。
3.小研究:可以用什么方法表現鱷魚粗糙的表皮紋理?怎樣借助身邊的材料?
學生思考:
鱷魚的皮膚凹凸不平整,可以用陶泥吹塑紙刻畫,可以粘貼……
同學們的辦法可真多!今天我們用粘貼繪畫的方法來表現鱷魚。老師找來了許多墻紙,墻紙的表面就是不平整的,正好和鱷魚的皮膚相吻合。
四、示范步驟并實踐
1.用卡紙畫出鱷魚外形、身體的各個部分。
2.將墻紙剪成小塊的四邊形、三角形等,根據鱷魚鱗片的特點粘貼,注意白膠的使用。
3.將皮膚粘貼好的鱷魚重新組合畫面,并上色。
4.添畫背景,完成畫面。
5.學生實踐。
五、欣賞點評
學生展示作品,談自己的心得。
學生自由發言談自己的看法和建議。
教師給予鼓勵和評價。
六、拓展
經過研究發現,鱷魚血清能夠抗擊許多病毒,比如艾滋病病毒。人類經歷無數病痛折磨的同時,也在找尋著自己的出路。其實,在大自然賦予我們“潘多拉盒子”的同時,也在我們身邊給予了“解藥”。可是,這個能為人類提供治療艾滋病血液的鱷魚,已經屬于瀕危野生動物。當地球上的動物一個個倒下的時候,最后一個倒下的將是我們自己。當得知和自己日常生活不是很密切的鱷魚,竟然能幫助人們治療艾滋病的時候,相信大多數人都不會覺得鱷魚是一種丑陋的動物,真正丑陋的是破壞動植物生存環境的人類自己。保護動物,也是在保護人類自己。

張敬積 10歲

熊雅騰 10歲

唐家雯 10歲

吳沁玲 11歲

劉向東 12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