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曉燕 薄芳芳
心理護理對產婦心理狀態和分娩結局的影響
崔曉燕 薄芳芳
目的分析心理護理對產婦心理狀態和分娩結局的影響。方法100例待產產婦,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50例。對照組實施常規產前護理, 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實施心理護理干預,對比兩組的心理狀態和分娩結局。結果入院時, 觀察組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分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分娩前, 兩組的SAS、SDS評分均降低, 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第一產程、第二產程、第三產程時間均長于觀察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2.849、4.557、6.250, P<0.05)。觀察組經陰道分娩率88.0%高于對照組70.0%, 產后出血量≥300 ml占比10.0%低于對照組26.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產婦實施心理護理可有效的改善心理狀態及分娩結局, 值得臨床應用。
心理護理;產婦;心理狀態;分娩結局
分娩是一個正常的生理過程, 同時這一階段是一種強烈和持久的應激源反應, 由生理和心理共同參與[1], 特別是初產婦沒有生產經驗, 產前容易發生緊張和慌亂等不良情緒,負面的心理情緒可影響生理狀態, 從而對分娩狀態產生影響,因此在產前對產婦實施心理護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2]。在本研究中作者分析心理護理對產婦心理狀態和分娩結局的影響, 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搜集2015年12月本院分娩的待產產婦100例,均為初產婦, 且無剖宮產指征。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50例。對照組年齡20~35歲, 平均年齡(28.0±3.0)歲, 孕周37~42周, 平均孕周(39.0±1.0)周;觀察組年齡 21~35歲, 平均年齡(28.0±3.5)歲, 孕周37~41周, 平均孕周(39.2±1.0)周。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兩組產婦入院后實施常規的護理措施, 進行健康宣教, 實施產前準備。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實施心理護理, 內容如下:①系統化健康教育:入院后評估產婦及家屬對分娩知識的了解情況, 進行針對性的講解和補充,使產婦及家屬對分娩有一個系統化的認識, 可讓產婦以正確的態度看待分娩。②產前心理狀態評估:使用SAS和SDS量表在入院時評估產婦的心理狀態, 對于有焦慮、抑郁等分娩情緒產婦應通過語言的鼓勵和安慰, 緩解負面情緒, 對產婦做好心理疏導, 盡可能消除產婦的負面情緒。③家屬陪伴支持:情況允許下可讓產婦家屬進行陪伴分娩, 在產婦分娩時對產婦實施語言護理和精神支持, 提高產婦的安全感和對分娩成功的信心。④分娩時護理:分娩時助產士在指導產婦分娩過程中不僅采用鼓勵性語言給予支持, 并在宮縮間歇期及時告知產婦分娩進程, 穩定產婦的情緒, 促進分娩的順利進行。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比較兩組產婦入院時和分娩前的心理狀態變化, 記錄并對比兩組產婦的第一產程、第二產程、第三產程時間、最終分娩方式和產后出血量≥300 ml占比。心理狀態變化使用Zung氏自評量表的SAS和SDS評價,分數越高代表患者的焦慮、抑郁狀態越嚴重。SAS和SDS量表評分<40分為正常, 無焦慮、抑郁癥狀, 40~48分為輕度焦慮或抑郁, 49~56分為中度焦慮、抑郁, >56分為嚴重的焦慮、抑郁[3]。
1.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心理狀態比較入院時, 觀察組的SAS和SDS評分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分娩前, 兩組的SAS、SDS評分均降低, 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產程比較對照組產婦的第一產程、第二產程、第三產程時間均長于觀察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2.849、4.557、6.250, P<0.05)。見表 2。
2.3 兩組分娩情況比較觀察組經陰道分娩率88.0%高于對照組70.0%, 產后出血量≥300 ml占比10.0%低于對照組26.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1 兩組心理狀態比較, 分)

表1 兩組心理狀態比較, 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組別 例數 入院時 分娩前SAS評分 SDS評分 SAS評分 SDS評對照組 50 54.0±5.0 50.2±4.5 50.0±4.8 47.5±5.2觀察組 50 54.5±6.0 51.0±5.0 42.0±5.0a40.2±5.5at 0.453 0.841 8.366 6.820 P 0.625 0.402 0.000 0.000
表2 兩組產程比較, min)

表2 兩組產程比較, min)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組別 例數 第一產程 第二產程 第三產程對照組 50 635.5±56.0 70.0±10.5 8.5±2.0觀察組 50 605.2±50.2a60.2±11.0a6.0±2.0at 2.849 4.557 6.250 P 0.005 0.000 0.000

表3 兩組分娩情況比較[n(%)]
分娩這一過程伴隨者復雜的生理和心理應激變化, 對于多數的初產婦來說由于無分娩經驗, 對于分娩知識了解較少,害怕分娩時的疼痛, 分娩前存在緊張、恐懼、焦慮等情緒[4],過度的負面情緒可刺激大腦皮質和丘腦下部的興奮, 增加兒茶酚胺、去甲腎上腺素等血管活性位置的分泌, 促進機體發生血管收縮、心率加快等應激反應, 從而容易導致胎兒發生缺氧, 出現難產的情況, 且還會對宮縮造成影響, 不利于分娩[5,6]。
心理護理屬于情緒護理, 是指在護理過程中利用心理學相關知識, 通過恰當的語言、適當的方法或行為解除患者的思想負擔, 幫助患者調整心態, 改善負面情緒, 獲得自身條件下最適宜的身心狀態[7]。本次研究中, 對觀察組患者實施心理護理, 通過系統化健康教育, 使產婦以正確的態度看待分娩, 通過產前心理狀態評估, 對產婦實施針對的心理疏導,改善其負面情緒, 利用家屬的陪伴支持, 對產婦實施分娩支持, 分娩時的護理則提高產婦的分娩信心, 穩定產婦的情緒,促進分娩的順利進行[8-10]。本研究結果顯示, 分娩前, 兩組的SAS、SDS評分均降低, 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產婦的第一產程、第二產程、第三產程時間均長于觀察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經陰道分娩率高于對照組, 產后出血量≥300 ml占比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說明實施心理護理可有效的改善產婦的心理狀態, 促進分娩的順利進行, 縮短產程, 提高陰道分娩率并可減少產后出血量。
綜上所述, 將心理護理應用在產婦中對于改善心理狀態和分娩結局有積極的作用, 值得推廣。
[1] 李春華.心理護理干預對初產婦分娩方式的影響.中國繼續醫學教育, 2014, 4(6):4-5.
[2] 張曉明, 石玉甄.護理干預對產婦心理狀態及降低剖宮產率的影響.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 2012, 14(12):372.
[3] 藍彩旋, 鐘玉旋, 劉輝姐, 等.心理護理對無痛分娩產婦的心理影響探討.贛南醫學院學報, 2014, 34(1):143-144.
[4] 張晗, 谷玥.圍產期心理護理對產婦心理狀況和分娩結局的影響.中外醫療, 2013, 32(4):169.
[5] 金玉芳, 張麗萍.全程心理護理對產婦的分娩方式與心理影響.中醫藥管理雜志, 2016, 24(5):94-96.
[6] 白瑪.產前心理護理干預對初產婦心理狀態及分娩方式的影響.中國保健營養, 2016, 26(3):243-244.
[7] 岑瓊, 戴丹菁.對初產婦實施產前心理護理干預影響心理狀態和分娩方式的分析.數理醫藥學雜志, 2015, 28(12):1856-1857.
[8] 林敏芬.心理護理在初產婦自然分娩中的應用效果及對母嬰結局的影響.中國基層醫藥, 2015, 22(5):799-800.
[9] 成衛軍.護理干預對產婦心理狀態及分娩結局的影響.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11, 27(31):31-32.
[10] 周婉靖, 金紅, 舒雪梅.心理護理干預對臨產婦分娩結局的影響.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10, 26(3):3-4.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on mental status and delivery outcome of puerpera
CUI Xiao-yan, BO Fang-fang.
Henan Armed Police Corps Hospital, Zhengzhou 450000, China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on mental status and delivery outcome of puerpera.MethodsA total of 100 puerpera awaiting deliver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ith 5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routine prenatal nursing,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psychological nursing on the basis of conventional nursing.Comparison were made on mental status and delivery outcome in two groups.ResultsAt admission,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anxiety self-rating scale (SAS) and self -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 score,comparing with the control group (P>0.05).Before delivery, both groups had lower SAS and SDS score,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ir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The control group had longer time of first stage of labor, second stage of labor and third labor tha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2.849, 4.557, 6.250, P<0.05).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higher vaginal delivery rate as 88.0% than 70.0%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lower proportion of postpartum hemorrhage ≥ 300 ml as 10.0% than 26.0% in the control group.Their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Psychological nursing for puerpera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mental state and delivery outcome, and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Psychological nursing; Puerpera; Mental status; Delivery outcome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18.083
2017-07-19]
450000 武警河南總隊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