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期貨告別“倒霉蛋”
近期,菜賤傷農、蛋賤傷農的難題或許有了一條破題之道。前段時間,市場上的雞蛋價格持續低迷,很多蛋雞養殖企業、養殖戶虧損嚴重。而日前,在山東省平度市陳氏兄弟養殖基地,來自國內各地的雞蛋貿易商卻以每千克6.8元的價格進行現場交割,在這里完成了目前國內最大宗高價“期貨雞蛋”的交割。這得益于平度市農產品“保險+期貨”試點,而平度市也是國內唯一一個通過政府給予農戶相應補貼推動該項試點工作的城市。
這種模式的受益者并不僅僅是農戶,還有保險公司和期貨公司。銀河期貨有限公司研發總監隋曉光介紹,期貨是一個金融衍生品,但很難被農戶接受;因為農戶多以養殖為目的,對期貨很陌生,而“保險+期貨”模式的推出使得農戶更加有保障,保險的概念農戶也更容易接受,因此更利于推廣。

隋曉光向筆者介紹了這種模式是如何避免價跌傷農的。他說,生鮮農產品的價格易受多方面影響而產生波動,而期貨雞蛋和現貨的價格是聯動的,因此可以進行一個對沖風險的低險操作。農戶掌握到現貨市場的價格貴了這一信息,可以把握時機提前賣出,鎖定利潤。比如今年年初雞蛋價格下降很猛烈,現貨下降也很猛烈,但做了期貨保險,價格一旦下跌就可以理賠,可以規避這個風險,可以得到補償。
而在“保險+期貨”的模式下,相當于農戶從保險公司買了保險,并且政府給掏了大部分的保險費用;保險公司會再跟期貨公司對沖風險,購買其看跌期權,來對沖價格風險,實現自己的保底收益;期貨公司憑借自己的強大團隊來計算、操作,實現盈利,因此整體是個多贏局面。
(李曉哲 楊發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