鴿衣原體病的防治
鴿衣原體病是由衣原體引起的一種急性或慢性傳染病,俗稱鳥疫、鸚鵡熱;因常見的感染部位是眼睛,又稱“單眼傷風”。該病發病率高、傳播快、幼鴿死亡率較高,成鴿康復后可長期帶毒排毒,是嚴重影響養鴿業的一種人畜共患傳染病。
發病特點 一年四季均可發生,每年的5~7月、9~11月是發病高峰期。衣原體可隨鴿子的糞便、淚液、鼻汁傳出,在糞便中可存活數月。傳播途徑主要是呼吸道,其次是消化道;蒼蠅、虱、螨蟲也可引起傳播。鴿子一般是通過攝入被污染的飼料和飲水,接吻以及親鴿喂雛等途徑感染,幼鴿最為易感。一旦受到長途運輸、過度繁殖、營養缺乏等嚴重應激,成年鴿也會發生慢性或急性感染。

臨床癥狀 病鴿精神萎頓、羽毛松亂、食欲不振,腹瀉、排出灰白色或淺綠色水樣稀糞,肛門附近的羽毛常被糞便污染,鴿體消瘦;30%的病鴿發生眼瞼腫脹,有單側或雙側眼結膜發炎,流淚;鼻孔內病初流出水樣分泌物,后期變成黃色黏性分泌物;上呼吸道發炎,出現支氣管啰音,呼吸時發出“咯咯”的聲音。有時病鴿表現頸和兩翅麻痹;幼齡鴿多數死亡,成鴿死亡率不高,常引起鴿發育不良、消瘦。
防治措施
治療 全群用藥,用強力霉素、紅霉素或阿奇霉素,按每10千克水加藥1克的量,全天飲用,連飲5天。個體用藥,強力霉素或紅霉素每1千克水中加入0.1克,每只病鴿每次喂服5毫升,每天喂服3次,連喂5天;喂服土霉素片,每只病鴿每次喂服1片,每天早晚各喂服一次,連服5天。童鴿和嚴重病例飲水困難者,可用強力霉素、紅霉素或阿奇霉素進行肌肉注射,每天2次,連注1~2周。
預防 加強飼養管理,飼養密度不能過大;保持鴿舍相對穩定,避免各種應激刺激;定期進行消毒,保持鴿舍內清潔干燥衛生;發現鴿患本病應及時進行隔離治療,病死鴿要進行無害化處理,以防擴大傳染。由于本病為人畜共患傳染病,飼養人員應注意防護避免感染。為預防信鴿不發生本病,可在信鴿比賽前1周,用強力霉素、紅霉素或阿奇霉素飲水預防,連飲3天;比賽鴿歸返后,再用以上藥物飲水2~3天。
(石傳林 潘興翠 張恒信 章丘區畜牧獸醫局 25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