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 云
(解放軍南京軍區總醫院,江蘇 南京 210000)
護理干預對老年心臟病患者體位性低血壓的影響觀察
陸 云
(解放軍南京軍區總醫院,江蘇 南京 210000)
目的 分析老年心臟病患者體位性低血壓應用護理干預的影響效果。方法 選擇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70例心臟病體位性低血壓患者,觀察護理干預前后老年心臟病患者體位性低血壓的影響水平。結果 護理干預后老年心臟病患者體位性低血壓下降值(14.98±3.1/7.0±1.1)mmHg及低血壓相關病癥發病次數(2.0±1.1)次/2周,明顯低于護理干預前血壓下降值(24.02±2.9/11.96±3.0)mmHg及低血壓相關病癥發病次數(4.9±2.6)次/2周,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護理干預在老年心臟病患者體位性低血壓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不僅可以有效改善血壓值,還可以降低或消除發病次數,值得臨床應用推廣。
護理干預;老年心臟病患者;體位性低血壓
老年心臟病患者常見現象就是體位性低血壓[1]。根據相關醫學研究表明,65歲的老年人約1/5在平臥站立時會出現血壓下降的情況,嚴重時會造成患者出現急性腦血管意外、急性心肌梗死、跌倒、暈厥等情況,而這也使得有效改善老年心臟病患者體位性低血壓的方法成為醫學研究的熱點[2]。基于此,本次研究選擇70例老年心臟病患者給予護理干預,并取得較高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擇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70例老年心臟病患者,且均簽署知情同意書?;颊吣挲g75~95歲,平均年齡(88.23±5.6)歲;女17例,男53例;住院時間33~43天;體位性低血壓發生中出現暈厥12例,心絞痛16例;體位性低血壓發生時活動狀態:夜間起床時13例,長時間站立6例,大便后蹲位起立10例,坐位起立時8例,起床時4例,行走時11例,臥床站立時23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20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壓28例,心絞痛、冠心病22例。
對患者體位性低血壓入院前2周給予常規護理,后2周對患者給予護理干預。
1.2.1 健康教育
通過簡單易懂的語言向高?;颊吲c其家屬宣傳、貫徹體位性低血壓的相關知識,使得患者認識到體位性低血壓發生原因、防治措施、處理辦法等;指導患者進行日常運動,根據患者實際情況選擇適宜的運動方法,睡覺時可將枕頭墊高23~30 cm,保證充足睡眠,規律生活,并保證室內空氣流通;如患者下肢靜脈曲張,則需穿上緊身彈力襪并堅持做靜脈曲張操,從而有效壓迫下肢血管,避免血液因重力因素在站立時匯聚在下肢而影響患者腦部供血。定期測量血壓,經常抬腿并在站立時做交叉雙腿的動作。
1.2.2 飲食干預與生活護理
科學搭配膳食,葷素搭配,保持充足營養物質攝入;實行24 h專人陪護可能發生及已發生過體位性低血壓高危患者,協助患者開展日常生活。對早晨起床的患者開展三部曲:首先,患者清醒后坐起并保持幾分鐘,未出現頭暈、頭暈癥狀開展下一步。其次,將雙腿下垂至床下并保持幾分鐘,如患者未出現不適癥狀則開展最后一步。最后,自行站立。減少房間障礙物,保持房間內物品簡潔、光線柔和,可沿著床并扶床慢慢行走。夜間護理:患者夜間小便不起床,使用尿壺。洗浴護理:患者進行熱水浴之前需準備小椅子或浴墊;洗浴時坐在小椅子或浴墊上;洗浴完成后需躺一會,之后在進行起立活動。站立護理:患者彎腰后不能突然站立,應借助墻體或其他物品緩慢站立;如患者為站立狀態,則需每隔幾分鐘活動一下身體。
1.2.3 用藥護理
叮囑患者根據醫囑用藥,定量、定時服用藥物,且對患者說明不能私自增減藥量及藥物可能發生的副作用。
采用汞柱式血壓計測量血壓,臥位及平臥位變換成站立位2 min后的血壓,如患者站立時舒張壓較平臥下降10 mmHg或收縮壓較平臥下降20 mmHg,且出現昏厥、全身乏力、視力模糊、頭暈等腦部缺血癥狀為體位性低血壓。
本文研究數據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護理干預后,老年心臟病患者體位性低血壓下降值及低血壓相關癥狀發病次數明顯低于護理干預前(P<0.05)。見表1。
表1 護理干預前后患者體位性低血壓的改善情況(±s)

表1 護理干預前后患者體位性低血壓的改善情況(±s)
體位變化時血壓下降數[收縮壓(mmHg)]護理干預后 70 2.0±1.1 7.0±1.1 14.98±3.1護理干預前 70 4.9±2.6 11.96±3.0 24.02±2.9 t 21.2801 17.8172/12.9872 17.8172 P<0.05 <0.05 <0.05時間 n 低血壓相關癥狀發病次數(次/2周)體位變化時血壓下降數[舒張壓(mmHg)]
立位性低血壓又被稱為體位性低血壓[3],是由于人體體位變換,如人體長時間站立,或人體從平臥位變換成站立位引發腦供血不足造成的低血壓現象。由于體位性低血壓并不是一種獨立疾病,因此,病因較為復雜,同時有些患者無臨明顯床癥狀,有些患者有臨床癥狀,且體位性低血壓患病率會隨著基礎血壓增加和年齡的增加而升高。根據相關醫學研究表明,65歲的老年患者有1/5出現體位性低血壓病癥,75歲老年患者有1/3出現體位性低血壓病癥,雖然體位性低血壓并不是影響患者血壓,而是因為低血壓引發患者急性腦血管、急性心肌梗死、跌倒、昏厥等病癥,直接影響患者日常生活質量[4-6]。
為了找到改善老年心臟病患者體位性低血壓的有效方法,本次選擇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70例老年心臟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通過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干預后老年心臟病患者體位性低血壓下降值(14.98±3.1/7.0±1.1)mmHg及低血壓相關病癥發病次數(2.0±1.1)次/2周明顯低于護理干預前血壓下降值(24.02±2.9/11.96±3.0)mmHg及低血壓相關病癥發病次數(4.9±2.6)次/2周,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在老年心臟病患者體位性低血壓中應用護理不僅可以改善提體位性低血壓水平,還可以降低低血壓相關癥狀發病次數,值得臨床應用推廣。
[1] 劉 春.老年高血壓患者體位性低血壓及體位性高血壓的危險因素及護理措施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4,(18):102-104.
[2] 曲廣枝.老年高血壓患者體位性低血壓的護理風險分析及防范措施[J].中國醫藥指南,2015,(16):263-264.
[3] 劉 虹,祝 燕,黃衛東,等.老年人體位性低血壓的護理干預進展[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3):859-862.
[4] 李 芳.臨床護理干預在老年低血壓患者血液透析中的應用及效果觀察[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4,(12):3392-3394.
[5] 賀 婕,黃 琪,彭貴海,等.整體護理干預對老年陣發性房顫患者餐后低血壓的影響[J].職業與健康,2014,30(6):858-861.
[6] 付 琴.老年高血壓患者體位性低血壓與體位性高血壓臨床分析及護理風險防范[J].現代醫藥衛生,2015,(14):2201-2202.
本文編輯:張 鈺
R473.5
B
ISSN.2096-2479.2017.37.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