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愛莉
(江蘇省泰州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江蘇 泰州 225300)
探討婦科疾病圍術期高危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預防及護理措施
殷愛莉
(江蘇省泰州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江蘇 泰州 225300)
目的 分析婦科疾病圍術期高危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預防及護理措施。方法 選取2015年8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40例婦科疾病圍術期高危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將其分為對照組(n=20)及實驗組(n=20),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實驗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用抗凝、溶栓、降黏和系統護理措施,對比兩組D二聚體(D - dimer)、凝血酶原時間(PT)、纖維蛋白原(FIB)及國際標準化比值(INR)、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率及患者滿意度。結果 實驗組的指標改善情況明顯好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的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率5%,對照組的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率為25%,實驗組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的患者滿意度為95.00%,對照組的患者滿意度為75.00%,實驗組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系統綜合護理能夠大大降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生率,明顯改善各項凝血指標,提高患者滿意度,有利于患者身心健康的恢復,值得推廣。
婦科疾病圍術期;下肢深靜脈血栓;預防;護理
為進一步分析婦科疾病圍術期高危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預防及護理措施,為提高臨床護理質量提供一定依據,選取我院收治40例婦科疾病圍術期高危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5年8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40例婦科疾病圍術期高危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將其分為對照組(n=20)及實驗組(n=20)。其中實驗組,年齡25~78歲,平均(49.2±4.3)歲。疾病類型如下:卵巢腫瘤9例、子宮內膜病變1例、子宮肌瘤6例、子宮脫垂2例、其他2例。對照組,年齡23~76歲,平均(49.3±4.5)歲。疾病類型如下:卵巢腫瘤8例、子宮內膜病變2例、子宮肌瘤6例、子宮脫垂1例、其他3例。實驗組與對照組的一般資料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次研究具有可比性。
1.2.1 對照組護理方法
對照組采用對癥治療,采用常規護理干預。
1.2.2 實驗組護理方法
實驗組采用對癥治療,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實施系統護理措施,其主要內容如下:
(1)預防措施
首先,對患者的危險因素進行評估,同時,進行術前宣教。護理人員要及時對患者、家屬進行針對性的健康宣教,告知LEDVT的相關知識,一旦患者出現任何異常癥狀,應該立即向護理人員匯報。并主動配合術后早期活動,護理人員要正確指導活動規范。
其次,防止患者出現血液高凝狀態。對于術前進行禁食或是灌腸的患者,要囑咐患者多喝水,注意患者圍術期水、電解質平衡及補液量,術前1天給患者補充液體2500~3000 mL,防止血液高凝狀態的出現。此外,還可以使用復方聚乙二醇電解質散進行導瀉。
(2)護理措施
①術前護理。進行常規抗凝檢查,對于血液高凝狀態的患者進行預防性抗凝治療,術前24小時停止用藥。
②術中護理。盡量避免使用庫存血,手術操作手法輕柔,進行徹底止血。若是手術時間超過兩個小時,則患者采用頭低15°的體位。對于超過預定時間的手術,可以靜滴分子右旋糖酐500 mL。
③術后早期活動。防止DVT最為關鍵的護理環節就是早期活動的指導。因此,對于臥床患者,至少兩個小時進行一次翻身。病情允許的情況下,鼓勵患者盡早下床活動,促進下肢血液循環。指導患者踝泵運動,進行正確的下肢活動,同時,進行下肢的主動運動以及被動運動。進行比目魚肌、腓腸肌按摩,時間為20 min一次。
④術后周期性充氣加壓系統抗栓壓力泵(IPC)的應用。采用美國SCD六腔式階梯序貫加壓IPC感應抗栓壓力泵[1-2]。踝關節、小腿以及大腿的壓力分別為45 mmHg、35 mmHg、30 mmHg。充氣加壓時間為11 s。使用時間為1~14天。
⑤對于下肢靜脈血栓形成的高危人群,術后24 h開始遵醫囑每天一次預防性地使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使用時間3~14天。
觀察兩組兩組 D -dimer、 PT 、FIB及 INR、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率及患者滿意度。
應用SPSS 19.0統計學系統進行分析,P<0.05代表差異具統計學意義。
實驗組的D -dimer、PT 、FIB及INR指標改善情況明顯好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凝血指標情況比較(±s)

表1 兩組凝血指標情況比較(±s)
組別 D -dimer PT FIB INR實驗組(n=20) 1.34±1.25 25.75±3.42 2.91±0.59 2.39±0.31對照組(n=20) 3.23±1.84 15.49±2.51 3.12±1.56 1.54±0.47
護理后,實驗組的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率與患者滿意度明顯好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率與患者滿意度比較[n(%)]
在婦科手術中,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LEDVT)是術后嚴重的并發癥[5]。可引起多種并發癥,如血栓后綜合癥、肺血栓栓塞。隨著現階段婦科手術率的不斷增高,術后DVT發生率呈逐漸上升趨勢。患者對于臨床護理的要求越來越高,常規護理流程已經無法滿足婦科手術患者的需求,臨床護理應該建立在患者真實情況的基礎上,采用系統護理模式[6]。在婦科手術中,可以采用下肢氣囊加壓治療(IPC)、低分子肝素(LMWH)作為預防深靜脈血栓形成。
對于DVT患者,其早期臨床表現并不明顯,因此,在術前應該對患者的危險因素進行整體評估,并進行常規檢查。對于高危患者進行重點監護,一旦發生異常,及時采用預防以及護理措施。
綜上所述,系統綜合護理能夠大大降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生率,明顯改善各項凝血指標,提高患者滿意度,有利于患者身心健康的恢復,值得推廣。
[1] 吳泉玲.圍術期預防性護理干預對婦科盆腔手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影響[J].中國當代醫藥,2015,07(12):174-176.
[2] 李曉娟.婦科疾病圍術期高危因素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預防和護理[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5,16(21):96-99,109.
[3] 劉成芳.骨科手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預防及護理體會[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5,37(15):17-18.
[4] 李翠芬.綜合護理干預應用于婦科惡性腫瘤患者圍術期的效果[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5,33(15):137-138.
[5] 伍香姑.婦科盆腔手術圍術期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護理[J].實用臨床醫學,2014,01(12):118-119.
[6] 高耀秀,何文玲.婦科盆腔手術圍術期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護理效果觀察[J].中國當代醫藥,2014,18(21):118-119.
本文編輯:王 琦
R473.71
B
ISSN.2096-2479.2017.37.88.02
殷愛莉(1982–)江蘇泰州人,本科,主管護師,研究方向:主要從事臨床護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