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宜南
(江蘇省腫瘤防治研究所(江蘇省結直腸腫瘤臨床研究中心),江蘇 南京 210009)
家庭護理干預對提高腸造口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
張宜南
(江蘇省腫瘤防治研究所(江蘇省結直腸腫瘤臨床研究中心),江蘇 南京 210009)
目的 探討對腸造口患者行家庭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方法 將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96例腸造口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護理方法的不同分為家庭組和常規組,各48例。常規組行定期檢查,家庭組行家庭護理,觀察并比較兩組護理前、后的生活質量評分。結果 兩組護理前的生活質量評分均無顯著差異(P>0.05),護理后家庭組的生活質量評分均優于常規組,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 對腸造口患者行家庭護理干預,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效果顯著。
家庭護理干預;腸造口患者;生活質量
腸造口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種腹部外科手術方式,主要指的是患者在接受治療的過程中,需要將一部分腸管拉出腹腔,并將切口縫合于腹壁上,進而利于患者糞便的排瀉。經過大量臨床研究顯示,我國低位直腸癌的發生幾率可達全部直腸癌患者的70%左右,大部分患者接受腹會陰直腸癌根治術治療后,需終身腸造口[1]。腸造口治療后,患者的排便方式、身體形態等方面的變化將會要嚴重影響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健康狀態,因此,對于腸造口患者行家庭護理干預,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2]。
本組研究均為患者自愿參與討論,并簽署知情書。將2015年6月~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96例腸造口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研究對象均為臨時性結腸和回腸造口,根據護理方法的不同分為家庭組和常規組,各48例。其中,常規組男性28例,女性20例,年齡為24~74歲,平均年齡(60.2±2.2)歲;家庭組男性26例,女性22例,年齡為26~78歲,平均年齡(61.8±2.7)歲。經統計學檢驗,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常規組行門診定期復查。
家庭組行家庭護理。①心理干預。患者在患病期間可能出現不同程度的焦慮和緊張等不良情緒,針對上述情況,護理人員要耐心回答患者以及患者家屬所提出的困惑和問題,針對患者的實際情況和個體化差異,制定針對性的心理指導和疏導。與此同時,加強對于腸造口護理方法的相關常識宣教,提高患者的依從性和配合度;②腸造口護理干預。詳細向患者以及患者家屬介紹有關腸造口袋以及周圍皮膚的護理方法,指導患者正確使用造口袋的方式,如:應用造口粉、防漏條等方式,盡量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同時,詳細指導患者有關并發癥的預防和護理方法,確保造口皮膚的干燥性和清潔性,進而有效降低并發癥的發生幾率;③排便訓練。護理人員需要幫助患者形成正確的飲食習慣,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和患病情況制定相應的運行方案和腹壁肌肉的訓練,進而有效提高患者對于排便的控制程度,增強患者對抗疾病的信心;④日常生活護理。護理人員通過微信平臺預約,指導患者日常鍛煉、工作以及日常生活等相關注意事項,同時推出微信或者QQ公眾平臺,便于與患者及家屬之間及時進行溝通和交流。同時,除了患有糖尿病或者高血壓患者需要忌口外,其他患者應該多食用富含維生素和蛋白質的食物,確保排便通暢。
觀察并比較兩組護理前、后的生活質量評分。采用生活質量核心量表(QLQ-C30)[4]評估患者的生活質量,共30個項目,其中包括:癥狀維度、功能維度、單項問題以及總體健康狀況等,分數越高則表示患者的生活質量越好。
本組試驗均使用SPSS 11.0軟件包進行指標的分析和檢驗,若實驗對象之間的數據在計算后P<0.05,則為存在明顯意義。
比較兩組生活質量評分:兩組護理前的生活質量評分均無顯著差異(P>0.05),護理后家庭組的生活質量評分均優于常規組,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2組護理前、后的生活質量評分比對(±s,分)

表1 2組護理前、后的生活質量評分比對(±s,分)
分組 例數 功能維度 經濟影響 癥狀維度 總生活質量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家庭組 48 1.35±0.28 1.99±0.52 0.76±0.08 1.78±0.09 0.95±0.32 1.75±0.42 4.59±1.05 6.84±1.42常規組 48 1.39±0.22 1.32±0.21 0.75±0.02 1.35±0.31 1.05±0.35 1.11±0.23 4.48±0.83 5.04±0.98 T值 - - 0.778 8.277 0.840 9.229 1.461 9.260 0.569 7.228 P值 - - 0.438 0.000 0.403 0.000 0.147 0.000 0.570 0.000
我國大約10萬人需要接受腸造口手術治療,排便方式的變化將會改變患者的身體形態,嚴重影響患者的心理和生理方面的健康狀態[3]。除此之外,由于患者以及患者家屬對于腸造口疾病的認知程度相對匱乏,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通過加強對于患者出院后的家庭康復護理干預,能夠利于患者的病情恢復[5]。
經過大量研究和討論結果顯示,護理后家庭組的生活質量評分均優于常規組,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腸造口患者需要接受持續性康復治療,護理人員需要積極配合患者的院內護理,同時,還需要提供院外的持續護理干預。通過加強有關腸造口患者的家庭護理干預,能夠有效降低不良反應的發生幾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概而言之,通過行家庭護理干預,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腸造口患者的生活質量,利于患者的病情恢復。
[1] 包 榮,張巧林.家庭護理干預對提高腸造口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保健營養,2016,26(20):242-243.
[2] 諸葛林敏,王奕英,陳愛華,等.結直腸癌造口患者術后性生活的家庭護理干預[J].溫州醫科大學學報,2015,45(6):457-461.
[3] 高瑤娟,張曉敏,何艷盛,等.健康教育聯合家庭護理對結腸造口患者自護能力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6,35(18):2512-2515.
[4] 趙蕊蘭.護理干預對結直腸癌造口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16,30(5):78-79.
[5] 李苗苗,溫肇霞.醫院-社區-家庭一體化護理模式對腸造口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5,21(4):33-34.
本文編輯:王 琦
R473.2
B
ISSN.2096-2479.2017.37.17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