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赴德國特派記者 謝戎彬 本報記者 趙覺珵
國慶+中秋,剛剛過去的8天“超級黃金周”成為人們旅游度假的最好選擇。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8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黃金周”期間,國內旅游人次、收入都創下歷史新高,從市場基本面上體現了“規模大、增幅高、帶動強”的特點。
國內旅游收入5836億
據國家旅游局數據中心8日晚發布的消息,本次假日期間,全國共接待國內游客7.05億人次,實現國內旅游收入5836億元,按可比口徑前7天與2017年同比計算,分別增長11.9%和13.9%。數據顯示,今年“黃金周”期間旅游需求旺盛,各地旅游接待人次、實現旅游收入較去年同期均有增長,不少熱門景點每日人滿為患。
新加坡Channel8電視頻道稱,南鑼鼓巷成為北京國慶期間人流量最大的景區,不到800米長的主街道上,每天都有超過15萬游客。在上海,新地標迪士尼樂園一天就有超過9萬游客進入,超過平時的一倍多。
戴斌表示,由于此次“黃金周”中間有中秋節,因此假期出游呈現前后兩個階段。前4天以長線出游為主,每天出游人數超過1億人次;后4天消費者出游熱情不減,選擇中短程出游和本地休閑較多。
出境游追求深度體驗
“十一”假期,《環球時報》記者正好在法國、德國等地采訪。在尼斯、科隆、法蘭克福等地的熱門景區,記者總能看到不少中國游客,當地的免稅店也用中文大標語、中文導購乃至支付寶來吸引大方的中國游客。當地導游說,從暑假到“十一”的白天,科隆大教堂的周圍幾乎每時每刻都有中國旅游團,而法蘭克福最大的百貨公司的退稅處幾乎被中國人包圓。
美國《財富》雜志網站稱,“黃金周”期間,中國赴海外旅游游客數量將達到創紀錄的600萬。報道援引攜程旅游的數據稱,其中有約70%的游客前往亞洲周邊國家,尤其是泰國、日本和新加坡。此外,《財富》稱,美國與歐洲也是中國游客青睞的目的地。據業內人士估計,在8天時間中,有約30萬名中國游客抵達倫敦,比去年同期增長近1/3。
國家旅游局數據中心分析稱,出境游團隊游客比例持續下降,自助游客比例持續上升,部分游客利用帶薪休假拼假出行,越來越多的出境游客不再熱衷于“買買買”的購物游,而是追求深度體驗。
國內游朝個性化方向發展
世界旅游理事會預測,從2017年到2027年,中國旅游業年均增速將達到8%,超過印度和美國等經濟體。在旅游市場“蛋糕”不斷增大的同時,旅游消費結構朝著個性化、品質化的方向升級。
國家旅游局數據中心分析稱,從觀光到休閑、從景點到全域,游客需求更多樣、眼光更挑剔。注重體驗和休閑的體育健身游、科技游,以及鄉村農事活動等,受到越來越多游客青睞。
戴斌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從消費層面上看,自駕游、親子游將逐漸成為主流;從消費內容來看,追求生活體驗的旅游需求將會增多;從消費形式上看,短租、民宿、共享出行等與共享經濟有關的業態明顯成為熱點。戴斌認為,目的地生活體驗型的內容創新是中國旅游未來重要的發展趨勢。過去國內發展旅游依托的是“二老”資源:靠“老天爺”留下的自然資源和“老祖宗”留下的歷史文化資源。未來,隨著技術創新和文化創意,基于IP(知識產權)旅游內容的供給將會成為旅游產業發展的重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