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心怡 周 沖
整理你的朋友圈
文/劉心怡 周 沖

雅虎的創始人Tim Sanders曾說:“你的社交圈就是你的凈值。”
因為,我們總會努力地修剪自己,調整自己,借鑒和模仿周圍人,將自己融入周圍的環境,以便和周圍人看起來沒什么不同。
所以,與自己聯系越緊密的人,往往就是我們的倒影。
舉個例子。林沖的朋友圈里,與之聯系最緊密的,有梁山好漢,有如花嬌妻。于是,他的性格之中,英勇、剛毅、優柔并存。孫悟空的朋友圈,神仙充斥,妖獸橫行。于是,他就是一個神與獸的結合體。但是,當他與唐僧越來越近,其身上的擔當也越來越多,修行越來越深,成佛就慢慢發生了。
你是什么人,就會衍生出什么朋友,融入什么圈子,這些又反過來,鞏固你的社會地位和觀念見識。美國杰出的商業哲學家Jim Rohn曾經提出著名的密友五次元理論:“與你親密交往的5個朋友,你的財富和智慧就是他們的平均值。”
正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與鴻儒相處,學識漸高;與下作之人來往,會越來越沒品。
我一個朋友,曾在微信群里說,他正焦慮于為孩子選擇什么學校。一所離家近,但軟件與硬件都較差;一所離家遠,學費高昂,但師資雄厚,他不知該如何選擇。后來有人對他說:你不要看眼前,你要看未來。你希望孩子未來是什么樣子,那就讓他去往那個環境。于是,他果斷選擇了后者。
現在呢,也是一樣的。
你想成為什么樣的人,就去往那樣的城市,做渴望的工作,結交有智有品的朋友,置身于優質的人文環境。
因為,多年以后,你就會成為其中的人。
人以群分,往往一個圈子關心的話題都差不多。有的圈子談的是美食,講如何到處找好吃的,或分享自己做的大餐;有的圈子談穿衣打扮,什么季節該有什么范兒。有共同愛好的女人們聚在一起,總會互相影響,互相滲透。
一位對數字和政策天生頭疼的女同事A,屬于天生“手松”的人,工作三四年了,還拿不出一筆像樣的存款。看到別人買大件,她終于有所觸動。后來,進入一個喜歡談錢的女孩圈后,A就向那個很會理財的女孩主動示好。女孩和A年紀相仿,薪資差距也不是很大,卻擁有自己的車,在圈里是個小有名氣的富姐。看A很真誠地想學理財,女孩也樂于相助,每次做什么投資理財都會告訴A,并告訴她如何操作一些保本的基金。后來在大勢不錯的情況下,A有所斬獲。錢到手的快樂,讓A對理財方面的書看得下去了,也慢慢融入了那個喜歡談錢的小圈子。
很多女生天生看不懂財務報表,不喜歡和數字打交道,只喜歡自己愛好的那一塊內容,比如減肥、護膚、流行時尚,但是,人總想把日子越過越好的。
你想不想把目前所穿的衣服品牌再升一個級別?想不想出國去購物?如果可能,這樣的享樂,估計哪個女孩都不會拒絕。如果你對那些理財的書真的看不下去,也無法了解工資以外的生財之道,聰明如你,為什么不嘗試換個圈子呢?
也許你會問,我去哪里找這樣的圈子?只要你想,就會找到,比如網上的社區理財專區,有很多理財高手講自己如何理財的細節,真實可靠。和這樣一群人聊天,你會耳濡目染地愛上理財。
某個要好的女友在另一個城市打拼得有聲有色,網上碰到她,她說今年換了圈子,和兩個新結識的女友一起做一個環保項目。女友年過40,當年離婚時,她以為自己這輩子完了,到處哭訴。婚姻都搞不明白的女人,還能搞出什么名堂呢?后來在一個女友的鼓動下,她鼓起勇氣換了個城市,開始發奮做事業。等她發展好了,又找到一個好男人再婚后,才感到人生的好日子剛剛開始。
她感慨,女人在職場打拼,真的要多存幾個好朋友,朋友的資源流通起來將會是一筆很大的財富。現在和她一起做項目的女友,就是經朋友介紹認識的,不僅節省了她的交際時間,而且做起事來也相互信任。
另有一位女友,經常在工作之余有意識地參加一些進修班,一是提升自己,二是尋找志同道合、以后有可能一起做事的朋友。她說,在一個寬泛的大職場環境里,找到喜歡的同類,不僅可以安慰孤單的職場之心,更可以通過交往,增長不同職業圈子的見聞。
當然,你身邊也許會存在一種消耗型的朋友。比如,某友經常約你見面聊天,結果講的全是婆婆如何對她小氣、老板如何打壓她的才華,一兩個小時的聊天中,一句有價值的話都聽不到。和她聊一次天,你會好幾天受影響,因為看到她,你就會感到日子無趣、人生漫長。
這樣的友情,就像一樁不平等的婚姻一樣,是不會長久的。健康、長久的友誼應該是,雙方都可以從與對方的聊天中,得到快樂的啟發,而不是痛苦地喝一杯茶,聽對方滿是壞情緒的垃圾信息。良好的交往,正如食物鏈,需要互相供給各種營養。
那些朋友一大堆、貼心的卻沒幾個的女性,不妨拿出一小時的時間,好好整理一下自己的朋友圈、同學圈、同事圈。最重要的是,把那些離你最近、單方面消耗你的朋友,清理出你的圈子隊伍。只有這樣,你才會擁有一些有互動營養的時光,才會有精力好好地經營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