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谷 宇 徐雪雯
心系職工真情建“家”
文/谷 宇 徐雪雯

近年來,大慶油田采油八廠工會緊緊圍繞企業中心任務,用心打造“職工小家”,為職工服務,增強了職工歸屬感和幸福感。2016年5月,大慶油田采油八廠工會榮獲中華全國總工會“全國模范職工之家”稱號。
采油八廠工會依托“群眾性創新創效合作區”、勞模工作室、技能大講堂等平臺,組織技能人才、創新愛好者等投身到創新創效活動中來,把職工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可持續發展目標上來,有效促進了原油持續上產。
在開展群眾性經濟技術活動中,該廠工會整合廠內優勢資源,組織四個采油礦、地質大隊和工程技術大隊,創建了“群眾性創新創效合作區”,并確立了培育創新文化,錘煉創新人才,開展項目攻關等合作共建內容。為使合作區規范運行,設立了提高水平井管理、提升注水雙率、提高加藥熱洗效果、優化電加熱井運行四個項目小組,并著重發揮合作成員單位的各自優勢,通過取長補短,優勢互補,實現技術與生產的合作對接。該廠葡萄花油層水平井有133口,分布在四個采油礦20個采油隊,在開展合作攻關中,廠工會將第三油礦作為“提高水平井項目組”的牽頭單位和日常管理單位,項目小組將通過技術革新、管理創新等措施,提升采油隊、單井管理水平,提高水平井單井效益,實現水平井利用率98%以上、有效時率95%以上。為了進一步發揮合作區作用,該廠還先后開展了“水平井單井分析大賽”“群眾性創新創效交流研討會”等活動,推廣應用技術革新10余項,先進工作法5項。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廠工會注重發揮技術能手的技能優勢,以各礦(大隊)為單位,集合技術骨干成立創新工作室,將單兵作戰轉變為聯合攻關,先后成立了“賈福林勞模創新工作室”“杜景田工作室”“張文生工作室”“于占國工作室”“作業大隊革新工作室”等一批創新創效組織,并通過定規劃、給課題、重獎勵等系列措施,最大程度實現資源的整合與共享,提升了企業技術創新的廣度和深度。僅賈福林勞模創新工作室就完成技術革新63項,獲國家專利17項,油田公司革新成果獎21項,創造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采油八廠工會組織職工參與大慶油田技能比武電視爭霸賽、“創新靈感”大比拼等活動,有兩名創新骨干被聘為集團公司技能專家。
第二油礦員工劉洪俊加入賈福林勞模工作室后,通過聯合攻關,提升了技能,取得創新創效成果20余項,專利1項。其中,壓力表接頭防噴裝置獲全國能源化學系統技術創新優秀獎。在“創新講堂進基層”專題講座中,劉洪俊和其他創新骨干將各自的創新經歷和體會講給大家聽,激發了員工的創新創效熱情。
在強化技術革新的同時,發揮技術能手的“傳、幫、帶”作用,開展了一師帶多徒、崗位大練兵、技能大比武等活動,并舉辦了每月一期的送創新講堂進基層活動,通過集中講座、面對面答疑、現場演示、革新成果交流等方式,為基層職工送創新經驗,解生產難題。自講堂開辦以來,先后選派工人技師賈福林、劉洪俊、程江等深入四個采油礦,為320多名一線崗位工人傳技能,送經驗,促進了職工隊伍整體技術水平的提高。2013年,在油田公司“穩油增氣、我當先鋒”職工技能比武電視爭霸賽中,這個廠參加競賽三個工種,取得了兩個工種第一名、一個第三名的好成績。
采油八廠工會通過職工代表大會征集提案、工會事務公開化透明化、民主聯系人制度和定期監督檢查等方式,不斷豐富職工民主參與形式,暢通民主參與渠道,保障職工權益,促進企業持續健康發展。
采油八廠工會一改以往職代會前集中受理職工代表提案的方式,建立職工代表提案征集平臺,使職工代表能夠隨時上報提案,有效激發了職工代表上報提案的積極性。
同時,工會積極發揮協調和督促作用,實時跟進提案辦理動態,確保提案落實到位,為職工交上一份滿意答卷。
在今年的職代會上,地質大隊黨總支書記王俊生提出的《關于解決科研單位職工晚上加班無處休息問題》的提案,目前已得到落實。此提案承辦單位生產準備大隊本著“實用、實效”的原則,結合科研單位具體情況,配備床和被褥等物品,解決了科研人員加班住宿的問題。
面對面、心貼心、實打實地為職工服務是采油八廠工會堅持不懈的追求。該廠工會以職工需求為導向,構建全覆蓋服務工作體系,為職工提供更多普惠性服務。
多年來,廠工會以職工服務站為依托,積極開展“送健康、送知識、送清涼、送溫暖”活動。根據一線職工需求,工會邀請大慶油田總醫院專家舉辦義診;夏天,為職工送去綠豆、白糖和花露水;冬天,把護膝、暖貼寶、暖水壺送到職工手中。
保衛大隊抓捕盜油分子時,隊員們經常要在寒風里爬冰臥雪,膝關節特別容易受損。廠工會采購護膝、暖貼寶、保溫壺送到保衛大隊。“雖然不是多貴的東西,可用上了就打心眼兒里暖和。”保衛大隊防范隊副隊長莊永剛說。
針對廠區距離市區遠、職工業余文化生活單調的實際,采油八廠工會積極開展文體活動,舉辦書畫、攝影展,組織文化藝術團巡回演出,營造健康文明、昂揚向上的文化氛圍,引導職工以良好的精神風貌投身油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