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方月寧
用人單位從用工之日起應簽勞動合同
文/方月寧

案情回顧:
湯某于2014年9月16日到某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工作擔任總經理一職,雙方約定月工資1.2萬元。公司負責人承諾湯某工作兩個月后,贈予公司的股份。到2014年11月11日,某餐飲管理有限公司支付給湯某的工資為8000元,公司負責人承諾給湯某補齊工資一事也沒有兌現。因此,湯某于2015年初要求公司支付其9月19日至9月末工資4000元,10月份拖欠的工資4000元,11月1日至11日工資4400元,共計1.24萬元,支付未簽勞動合同第二個月雙倍工資(未滿月)部分8000元。
某餐飲管理有限公司辯稱,湯某應聘總經理一職,試用期三個月,工資約定為5000元,試用期后工資為8000元,并簽訂勞動合同。湯某于國慶節后正式上班(10月4日—11月11日),共計39天,應發工資6349元。同時,湯某在10月4日—11月11日工作期間,沒有任何打卡記錄,身為總經理,湯某總是遲到,違反公司法則。
經查明,湯某于2014年10月4日到某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工作,職務為總經理。湯某于2014年11月11日離職,在此期間某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給付湯某8000元工資。
案例分析:
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關于湯某每月工資數額問題,根據勞動合同法的規定,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應當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以及“因用人單位作出的開除、除名、辭退、解除勞動合同、減少勞動報酬、計算勞動者工作年限等決定而發生的勞動爭議,用人單位負舉證責任”的規定,用人單位沒有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使雙方就工資數額產生糾紛,其舉證責任應由用人單位承擔。某餐飲管理有限公司沒有相應的證據證明湯某每月工資數額,因此,用人單位應支付湯某所述的工資數額,即每月1.2萬元。
關于湯某主張某餐飲管理有限公司拖欠工資1.24萬元的請求,湯某入職時間為10月4日,10月1—3日為法定假日,故湯某10月的工資數額為1.2萬元,11月湯某工作至11日,核算工資數額為4400元。某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已經給付湯某8000元,其存在拖欠的事實,故該公司應再行支付湯某工資8400元。
關于雙倍工資差額的問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十條、第八十二條的規定,用人單位與勞動者自建立勞動關系之日起一個月內,應當簽訂書面勞動合同。如因用人單位原因未與勞動者簽訂書面勞動合同,則用人單位應依法向勞動者支付雙倍工資。湯某于10月4日到某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工作,該公司應在一個月內與湯某簽訂書面勞動合同,因該公司沒有履行簽訂勞動合同的義務,應支付湯某11月4日至11日的雙倍工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