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綜合
用人單位能否限定女職工產前檢查次數
文/本刊綜合

《北方人》編輯部:
我單位有一名女職工小王在懷孕后,經常性在工作時間內去醫院做產前檢查,其他女職工在整個孕期內只做了5次產前檢查,小王卻做了10次檢查。
請問,女職工產前檢查有無規定?公司可不可以將產前檢查次數限定為5次,對于超出部分的產前檢查時間不計入勞動時間?
文君
讀者文君:
產前檢查是預防分娩異常或并發癥的有效手段。《女職工勞動保護特別規定》(國務院令第619號)第6條第三款規定:“懷孕女職工在勞動時間內進行產前檢查,所需時間計入勞動時間。”
我國《孕產期保健工作規范》(衛婦社發[2011]56號)規定,孕期應當至少檢查5次。其中孕早期至少進行1次,孕中期至少2次(建議分別在孕16周-20周、孕21周-24周各進行1次),孕晚期至少2次(其中至少在孕36周后進行1次),發現異常者應當酌情增加檢查次數。
實踐中,各地區衛生行政部門在上述規范的基礎上,還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制定有具體執行標準。比如,江蘇省南京市規定,懷孕女職工的產前檢查,定為11次,每次半天。
因此,產前檢查的次數和時間是由醫療保健機構根據相關工作規范和女職工的實際身體狀況而確定,用人單位不能自行限定女職工產前檢查的次數,而應當根據醫療保健機構做出的產前檢查安排,保障女職工完成檢查。
此外,如果醫療保健機構安排女職工在勞動時間內進行產前檢查的,用人單位應當允許女職工離開工作場所參加檢查,并將所需時間計入勞動時間,不能按病假、事假、曠工處理或者扣發工資,而應當按照正常出勤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