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雄 黃利思 嚴海燕
摘要:目的 調查本院住院患者梅毒血清學試驗TRUST生物學假陽性率并進行臨床分析。方法 通過2016年10月~12月在本院搜集的10161例住院患者臨床病例,結合實驗室的梅毒血清學試驗,分析TRUST生物學假陽性的發生是否與性別、年齡、疾病等因素相關,并進行統計學分析。結果 10161例住院患者TRUST生物學假陽性率為38(0.37%);男女患者(0.27% vs0.44%)以及各年齡段患者(0.33% vs0.60% vs0.18% vs.0.26% vs0.43%)之間假陽性率均無統計學差異(P<0.05);TRUST假陽性多見于皮膚和皮下組織疾?。?.78%)、血液和造血器官疾?。?.17%)以及腫瘤(0.33%)等患者中,其抗體滴度均較低,不超過1:8。結論 TRUST試驗生物學假陽性存在一定的發生率,對于容易出現假陽性的患者,建議與TPPA等梅毒螺旋體抗原血清學試驗聯合檢測。
關鍵詞:梅毒;TRUST;生物學假陽性
中圖分類號:R75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959(2017)19-0050-04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TRUST biological false positive rate in the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syphilis serological test.Methods A total of 10161 hospitalized patients were collected from 2016 October to December in the hospital.With syphilis serological laboratory tests,analysis of the occurrence of TRUST biological false positive age and gender,disease,and other relevant factors,and analyzed statistically.Results 10161 cases of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TRUST biological false positive rate was 38(0.37%);male and female patients(0.27% vs0.44%)and the patients of all ages(0.33% vs0.60% vs0.18% vs.0.26% vs0.43%)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false positive rate(P<0.05);TRUST false positive in the skin and subcutaneous tissue diseases(2.78%),disease of blood and hematopoietic tumors(2.17%)and(0.33%)patients, the antibody titers were low,not exceeding 1:8.Conclusion TRUST test biological false positive rate for a certain existence,prone to false positive patients,the suggestion and TPPA such as treponema pallidum antigen serologic test combined detection.
Key words:Syphilis;TRUST;Biological false-positive
梅毒(syphilis)是由梅毒螺旋體感染人體而發生的常見性傳播疾病,已經問世數百年了,目前在世界范圍均有分布,是嚴重的性傳播疾病之一;可以分為獲得性梅毒、先天梅毒和妊娠梅毒等[1-3]。梅毒血清學試驗為確診梅毒病例所必需的實驗室檢查項目,目前常用的梅毒血清學試驗包括非梅毒螺旋體抗原和梅毒螺旋體抗原血清學試驗.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對于梅毒的血清學檢測采用了甲苯胺紅不加熱血清試驗(TRUST)和梅毒螺旋體明膠顆粒凝集試驗(TPPA)結合分析的辦法,而相對于耗時的TPPA,TRUST具有操作簡單、快速和成本低等特點,更適于大批量血樣本的篩選,是目前臨床實驗最為快速簡便的檢測手段。TRUST試驗是用于篩選梅毒病人的非特異性試驗,并非確證試驗,它的原理是用正常牛心肌的心磷脂作為抗原,測定患者血中的抗心磷脂抗體, 是一種凝集反應。除在梅毒的繼發期,靈敏度可高達95%~100%外,在梅毒早期、晚期及隱性期靈敏度僅有80%,據相關文獻報道患者感染或患有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時,容易使TRUST實驗結果假陽性,且假陽性率可達1%~2%[4]。本研究通過對本院2016年10月~12月住院患者10161例臨床資料的搜集,結合本實驗室的梅毒血清學試驗,分析出現TRUST假陽性結果的生物學影響因素,并進行統計學分析,以此幫助臨床醫生合理選用梅毒的實驗室檢查以及正確分析檢測結果。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6年10月~12月在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同時做過梅毒血清學試驗TRUST和TTPA的住院患者10161例,其中男性4006例,年齡6~82歲,中位年齡45歲;女性6155例,年齡12~78歲,中位年齡48歲。本研究經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研究對象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方法
非梅毒螺旋體抗原血清學試驗采用梅毒甲苯胺紅不加熱血清試驗診斷試劑(TRUST),梅毒螺旋體特異性抗原血清學試驗采用梅毒螺旋體顆粒凝集試驗(TPPA)。所有患者血清標本常規檢測TRUST和TPPA,初篩陽性者即稀釋血清復查,并得到相應抗體滴度。TRUST試劑由上海榮盛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生產,TPPA試劑為日本富士株式會社產品。上述檢測試劑均在有效期內使用。endprint
1.3 TRUST生物學假陽性的診斷標準
由梅毒螺旋體以外的其他生物性致病因子或其他疾病因素引起的梅毒血清反應素試驗陽性,稱為生物學假陽性(biological false positive, BFP)反應。在本研究中,TPPA檢測梅毒特異性抗體滴度>1∶80即判斷為陽性結果,故TRUST生物學假陽性的診斷標準為:排除技術性假陽性,TPPA結果≤1∶80,但TRUST為陽性。TRUST假陽性率為所有未感染者(以TPPA陰性為準)中TRUST陽性的比例。
1.4 統計學方法
運用SPSS17.0軟件包進行統計學分析處理,行χ2檢驗,P<0.05即為有統計學差異。
2結果
2.1 醫院實驗室信息管理系統(Laborator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LIS)
通過LIS篩選出同時檢測過梅毒血清學試驗TRUST和TPPA的住院患者10161例,其中TRUST生物學假陽性病例數為38例,即假陽性率為0.37%,見圖1。
2.2 TRUST假陽性的發生與性別的相關性
在TRUST生物學假陽性病例中,男性為11例,假陽性率為0.27%,女性27例,假陽性率為0.44%。經χ2檢驗,男女之間TRUST生物學假陽性率無統計學差異,見表1。
2.3 TRUST假陽性的發生與年齡的相關性
在各年齡段患者中,TRUST生物學假陽性的發生率較高的年齡段為19~35歲和≥60歲區間,假陽性率分別為0.60%、0.43%,但χ2檢驗分析,各年齡段之間假陽性率并無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2。
2.4 國際疾病分類標準10
將10161例患者的臨床診斷按照國際疾病分類標準10(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10, ICD10)進行分類,見表3。
從表3中可以看出,TRUST生物學假陽性可見于以下幾種疾?。浩つw和皮下組織疾病(2.78%)、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以及某些免疫機能的異常疾病(2.17%)、眼和附器疾?。?.73%)、循環系統疾病(0.65%)、消化系統疾?。?.36%)、腫瘤(0.33%)、泌尿生殖系統疾?。?.24%)、肌肉骨骼系統和結締組織疾病(0.19%)以及妊娠、分娩和產褥期(0.14%)。經χ2檢驗分析,各組之間假陽性率存在統計學差異(P<0.001)。
2.5 TRUST生物學假陽性病例的抗體滴度分布
在38例TRUST生物學假陽性病例中,有50%患者梅毒非特異性抗體滴度為原液陽性,其余均未超過1∶8,見表4。
3討論
梅毒血清學試驗分兩類, 一類是非特異性試驗, 包括RPR、VDRL、USR和TRUST。由于采用的是非密螺旋體抗原(即正常牛心脂質)測定患者血清中的反應素, 而某些腫瘤或自身免疫病等常見疾病也可以令患者血清出現一定數量的反應素, 故該類非特異性實驗中可出現一定比例的生物學假陽性[5]。另一類是特異性試驗, 包括TP-ELISA,TPHA, TPPA, FTA-ABS及TP-WB,其采用Nichols株螺旋體或純化的、基因重組的梅毒螺旋體抗原測定血清中的特異性抗體[6]。特異性實驗檢測準確率可達99%,而TPPA作為特異性螺旋體試驗,極少發生生物學假陽性反應,因此可作為診斷梅毒螺旋體感染的“金標準”。在本研究中,我們依據本實驗室開展的TPPA檢測結果并結合患者病史和癥狀作為判斷TRUST是否為生物學假陽性的標準。
本組結果中,男女患者以及各年齡段的患者之間TRUST生物學假陽性率均無統計學差異,與部分文獻中提到女性、老年人假陽性率稍高的結論不符[4-5,7],這可能是由于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的婦產科在本地區有一定知名度,就診患者以中青年女性相對較多。對假陽性病例的TRUST滴度分析,可以發現其非特異性抗體滴度以原液陽性為主(50%),最高滴度為1:8,這與既往文獻報道的結果有一致性[8],再次驗證了TRUST生物學假陽性病例其抗體滴度一般不超過1:8。
將本組10161例數據按照國際疾病分類標準10分類后,發現本組38例假陽性病例,主要分布于八大類疾病中:皮膚和皮下組織疾病(2.78%)、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以及某些免疫機能的異常疾?。?.17%)、眼和附器疾病(0.73%)、循環系統疾?。?.65%)、消化系統疾?。?.36%)、腫瘤(0.33%)、泌尿生殖系統疾?。?.24%)、肌肉骨骼系統和結締組織疾?。?.19%)以及妊娠、分娩和產褥期(0.14%),各組之間假陽性率有統計學差異。Fan Liu等研究同樣指出,梅毒非特異性抗體試驗假陽性可見于妊娠、分娩和產褥期(5.37%)、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以及某些免疫機能的異常疾?。?.81%)、肌肉骨骼系統和結締組織疾?。?.82%)、眼和附器疾?。?.00%)和皮膚和皮下組織疾病(0.56%)等[4]。在本研究中皮膚和皮下組織疾病均為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有9例,這可能是由于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體內的自身抗體容易與心磷脂結合,引起假陽性結果。馮文莉等通過Logistic多因素統計分析也提示風濕免疫系統疾病是引起梅毒生物學假陽性的重要因素之一[9]。在我們的探索性試驗中,并未發現紅斑狼瘡患者血清中抗核小體抗體、抗核抗體、抗雙鏈DNA的水平與TRUST抗體滴度的高低有明顯的相關性,這也可能與本研究中SLE假陽性病例數本身過少有關,我們將在今后的試驗中不斷改進和驗證。此外,在假陽性病例中,腫瘤患者為13例(0.33%),類似結果在以往文獻報道中已屢見不鮮,如在馮文莉等研究中發現惡性腫瘤血清標本出現假陽性反應者55例,假陽性率為0.4%(55/13000)[9],與本研究的結果基本一致。懷疑患者血清中存在腫瘤相關抗原,可與心磷脂或者卵磷脂非特異性結合。其余疾病,如老年性白內障以及循環系統疾?。ǔ鲅?、原發性高血壓、冠心?。┯捎诙酁槔夏耆?,可能是由于患者生理狀態的改變,而非由于疾病本身引起的假陽性。同樣由生理狀態改變引起的假陽性也可見于妊娠婦女中,這在本研究中也得到了體現。此外,張津萍等檢測10546份血清標本中,發現15例RPR假陽性標本,其中也有2例為孕婦[10]。endprint
本次回顧性研究結果表明,TRUST試驗生物學假陽性存在一定的發生率,可見于多種疾病,故臨床醫生在選用梅毒血清學試驗時,應考慮其優缺點,對于容易出現假陽性的病例,需多選用其他實驗室方法加以確證和跟蹤疾病的發展。此外,TRUST常在梅毒螺旋體感染后4w才出現陽性。因此初次TRUST檢測為陰性的就診者應根據其暴露時間進行必要的隨訪和復查。TRUST假陽性有一定的發生率,雖然其發生率較低,但由于梅毒診斷需十分慎重,臨床醫生在進行梅毒的診斷時,需結合TPPA等確證試驗,以及患者的病史和臨床表現,以避免TRUST假陽性引起的誤診誤治,給患者及其家屬帶來精神和社會壓力。
參考文獻:
[1]田慶華,李天君,李延偉,等.梅毒螺旋體實驗室檢測技術概述[J].中國性科學,2013,22(4):37-40.
[2]劉萬里,陳志國.5種梅毒血清學檢測方法的臨床適用性分析[J].中國性科學,2014(11):46-48.
[3]曹龍古,歐陽丹明,周志雄,等.梅毒螺旋體四種血清學檢測方法比較及檢測模式初探[J].實驗與檢驗醫學,2015(5):571-573.
[4]Fan Liu,Li-Li Liu,Xiao-Jing Guo,et al.Characterization of the classical biological false-positive reaction in the serological test for syphilis in the modern era[J].International Immunop-harmacology,2014(20):331-336.
[5]劉兵.梅毒發病狀況及梅毒血清學生物假陽性相關因素分析[D].山西醫科大學,2014.
[6]宋煥景,侯生根,陳建春,等.梅毒特異性抗體試驗生物學假陽性分析[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3,34(14):1846-1847.
[7]高述芳,徐紅.老年人梅毒抗體測定產生假陽性的原因分析[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5(2):239-240.
[8]吳文其,王繼昌,郭偉,等.外科手術前7392例患者梅毒血清學及生物學假陽性臨床分析[J].廣東醫學,2008,29(9):1525-1527.
[9]馮文莉,劉兵,高謹,等.住院患者梅毒血清學生物假陽性的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5(6):815-818.
[10] 張津萍,王千秋,龔匡隆,等.血清標本10546份非梅毒螺旋體抗原血清學試驗假陽性結果分析[J].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10,24(7):638-639.
編輯/高章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