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莉影 劉鐵英 周莉麗
摘要:目的 研究持續性護理干預對老年髖部骨折患者術后肢體功能恢復的影響價值。方法 以我院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所收治的128例老年髖部骨折患者為例,將其隨機分為兩組各64例。觀察組患者采用包含生活護理、治療護理、基本健康宣教等持續性護理,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性骨折。分別比較兩組患者在手術前、出院時以及出院后的第1個月、第4個月的髖關節評分、生活能力指數。結果 兩組患者在接受治療之后,觀察組患者的各項指標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老年髖部骨折患者采用持續性護理干預措施對其術后肢體功能恢復起到積極的作用,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持續性護理干預;老年髖部骨折患者;肢體功能恢復;價值評估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959(2017)20-0136-02
老年人出現行動障礙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是髖部骨折,對他們的生活質量和健康都產生不利影響[1]。老年人是髖部骨折的主要人群,并且隨著年齡的增加發病率逐漸升高[2]。治療此種疾病的方法主要是手術治療或者非手術治療。老年患者患此種疾病長期臥床者比較多,對于耐受性較好的患者可以積極的采取手術治療,其實可以盡早的下床活動[3]。據調查顯示,部分老年髖部骨折患者在手術結束后的一年時間內仍然無法進行獨立行走,甚至還有一部分患者出現生活不能自理的現象[4]。本次主要研究持續性護理干預對老年髖骨患者術后肢體功能恢復的價值。研究過程和結果如下所示。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以我院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所收治的128例老年髖部骨折患者為例,將其隨機分為兩組各64例。男性77例,女性51例;年齡60~88歲,平均年齡(78.4±5.4)歲。入選標準:所有的患者都被明確確診為髖部骨折,均進行了手術,年齡>60歲,患者自愿參與。排除標準:病理性患者不予入選;意識模糊患者;存在其他并發癥或者不主動進行配合的患者;隨時可能結束治療的患者。按照住院的先后順序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不明顯,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所采用的護理方法為常規法,包括基本的健康教育、治療和生活護理等。觀察組患者則是需要對其在住院期間和出院之后的4個月進行持續性的護理,具體的護理方式如下:①患者需要接受肢體康復訓練,醫護人員對患者的治療情況、營養情況、病情等進行全面的評估,制定全面具有可行性的鍛煉計劃,訓練所需遵循的原則為循序漸進、持之以恒。在具體訓練的過程中需要對患者的鍛煉量、鍛煉內容和實踐等進行指導,鍛煉方法包含行走訓練,負重訓練等。術后第1 d,指導患者進行踝關節和小腿互動,術后3 d增加床上相關鍛煉,反復伸屈膝關節;術后3 w或4 w可以增加膝關節、髖關節的抬腿運動。恢復狀況比較好的患者可以指導其坐在床頭進行簡單的站起活動,通常情況下3~4 w就可以出院。②老年髖骨折疾病多因突然跌倒產生此種疾病,另外對于疾病的認識不到位,缺乏治愈疾病的信心,所以醫護人員需要了解患者以及家屬的基本情況,耐心的幫助患者解決他們在住院期間遇到的問題,和家屬及患者進行及時的溝通,幫助他們樹立起戰勝疾病的信心。③持續護理方法:醫護人員需要了解患者具體的家庭地址,定期對患者進行家庭訪問,與患者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并且指導患者進行相應的康復訓練,對于在家訪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要及時進行解決,為他們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幫助。
1.3 評判指標
髖關節評分即Harris評分,包含關節活動及功能、髖關節的疼痛和畸形等。總分為100分,優秀為90~100分;良好為80~89分;及格為70~79分,差為70分以下。生活能力指數評分即Barthel指標,總分為100分,對獨立生活能力進行評分,60分以上為良好;及格為41~59分,雖然有一定的生活能力,但是需要別人的幫助;40分以下則為基本喪失生活能力。
1.4 統計學方法
本次所有數據選用SPSS19.7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用t進行檢驗;計數資料采用(%)來表示,用?字2來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比較兩組患者的髖關節評分和生活能力指數評分,見表1~2。
3討論
當前在對老年髖骨折患者進行持續性護理已經取得了不錯的成效,而且也得到了國內外學者的肯定,隨著醫療技術的進一步發展,術后護理所起到的作用將會更加明顯[5]。根據相關資料顯示,大概有一半左右的老年髖骨折患者生活活動能力無法恢復到骨折之前。患者肢體康復會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而術后護理的影響更加明顯一些。對于一些科學合理的康復性訓練可以使患者的關節活動能力和肌力得到明顯改善,進而使患者的生活能力和生活質量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在本次研究過程中,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模式,觀察組患者采用持續性護理模式,根據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的髖關節出院后第4個月的總評分、生活能力指數、數據均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對老年髖部骨折患者采用持續性護理干預措施對其術后肢體功能恢復起到積極的作用,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葛向煜.持續性護理干預對老年髖部骨折患者術后肢體功能恢復的效果研究[D].復旦大學,2008.
[2]張仕芳.持續性護理干預對老年髖部骨折患者術后肢體功能恢復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5,21(4):19-20.
[3]顏麗,葉明.持續性護理干預對骨折術后肢體功能恢復的效果分析[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5,24(12):1358-1360.
[4]田勤菊. 持續性護理干預對老年髖部骨折患者術后肢體功能恢復的影響分析[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4,5(13):83-84.
編輯/李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