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華
摘要:目的 探討PDCA循環對提高新生兒腕帶佩戴合格率的應用效果,為新生兒提供安全優質的護理服務。方法 成立CQI小組,對新生兒腕帶佩戴情況進行現狀調查,運用PDCA循環理論,找出存在的問題,分析原因,確定目標,制定可行性對策并實施。結果 通過PDCA循環,新生兒腕帶佩戴合格率由改善前的75.60%提高至改善后的99.30%。結論 運用PDCA循環能有效提高新生兒腕帶佩戴合格率,顯著提高新生兒安全管理,有效減少因身份識別錯誤而導致的護理差錯,是一種值得臨床推廣的提升護理服務質量管理方法。
關鍵詞:PDCA循環;新生兒;腕帶佩戴;合格率
中圖分類號:R473.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959(2017)20-0168-02
患者標識腕帶是系在患者手腕上,標有患者重要信息的身份標識帶,被稱為患者第二身份證[1]。新生兒佩戴腕帶作為其出生后第一時間身份的標記,是產婦和家屬辨認孩子的重要憑證,是醫護人員治療護理時的查對依據,是杜絕抱錯嬰兒嚴重事故的重要手段[2]。新生兒出生后會經過不同場所的轉運,由不同的護理人員進行護理,對護理的配合緊密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戰。因此,提高新生兒腕帶佩戴合格率具有重要意義,我科于2016年7月~12月,運用美國質量管理專家W.E.Deming博士建立的PDCA循環作為管理辦法[3],以新生兒為調查研究對象,從根本上改善護理人員正確佩戴新生兒腕帶,已取得一定的成效,現將執行情況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2016年7月~12月我科所有新生兒為研究對象,于2016年7月開始實施PDCA循環,實施前、后的時間段分別為2016年7月、2016年12月。
1.2 方法
設定新生兒腕帶佩戴合格率為數據收集指標,根據我科自制的《新生兒腕帶佩戴督查表》,對每位護理人員給新生兒腕帶佩戴情況進行飛行檢查并記錄,作出相應表格對PDCA循環實施前、后的實施情況進行統計分析,采用SPSS軟件、χ2檢驗,P<0.05為有差異統計學意義。
1.3 PDCA循環應用
1.3.1 計劃階段(Plan) ①在調查中發現,有部分護理人員對新生兒腕帶佩戴持“無所謂”態度,認為護理工作比較繁忙,自己可以把新生兒信息記得很清楚,也沒有出現過床頭卡核對錯誤,故在臨床操作過程中缺乏對腕帶進行嚴格的核對,致使新生兒失去了佩戴腕帶的實際意義。根據我科調查數據統計顯示,我科2016年上半年新生兒腕帶佩戴合格率為75.60%,比上級標桿醫院低24.40%。②針對此問題我科立即成立CQI小組,組員通過頭腦風暴法,從人員、制度、培訓、監管四個維度出發,繪制出新生兒腕帶佩戴合格率低的魚骨圖,結合因果關聯分析圖、冰山圖進行要因分析,得出主要原因為制度落實不到位、培訓不到位、未定期質控。③通過頭腦風暴,結合相關文獻查閱,利用方案篩選計算表(評分方法:1~10分,10分=最大利益、最低成本、最可行,總分=利益×成本×可行性)得出最佳改進方案。④繪制甘特圖(活動計劃擬定表),對計劃執行進度進行監控。
1.3.2 實施階段(Do) ①針對培訓不到位,我們通過晨間學術、集中業務學習和現場考核等多種形式加強培訓,要求助產士雙人核對經陰分娩新生兒性別及產婦腕帶信息,助產士與手術室巡回護士雙人核對剖宮產新生兒性別及產婦腕帶信息,以上兩種情況與產婦進行核對無誤后,雙方現場填寫手腕帶及胸牌信息,嚴格參照標準規范佩戴;②針對制度落實不到位的情況,要求助產士、病房責任護士及新生兒監護人三方床邊交接新生兒及腕帶標示信息,現場檢查腕帶松緊度;每班次新生兒交接、治療及護理操作均有責任護士及新生兒監護人雙方現場確認新生兒性別及腕帶標示信息,保持腕帶松緊適宜,同時向監護人講解腕帶管理意義及注意事項;③針對未定期質控,責任護士加強對腕帶佩戴的監管,評估分管新生兒住院期間腕帶佩戴情況,記錄未正確佩戴情況,每一個治療環節均要人工核對腕帶及胸牌信息,以確保患兒身份的識別,成為患兒的又一道安全屏障;交接班過程中,將腕帶部位皮膚完整性、有無擦傷、手部血運是否良好、松緊度是否舒適納入交接班內容;每月分析助產士、責任護士在佩戴、交接、宣教過程中效果及存在問題,針對不同環節出現問題及時提出整改措施,護士長積極跟進整改效果。
1.3.3 檢查階段(Check) 對比實施循環前后數據,確認指標是否達標。
1.3.4 處理階段(Action) 根據實施情況進行分析總結,標化有效的工作模式,對此循環未解決的問題進入下一個PDCA循環繼續解決[4]。
2 結果
2.1 PDCA循環實施前后新生兒腕帶佩戴合格率比較
通過督查數據統計顯示,對比循環實施前后,我科新生兒腕帶佩戴合格率由227例(75.60%)提高至298例(99.30%),實施前后新生兒腕帶佩戴合格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達到預期目標。
2.2 規范化和常規化
經過對策擬定、實施、效果確認后,完善了《新生兒腕帶佩戴督查表》,并將助產士和責任護士在佩戴、交接、宣教過程中存在問題每月納入績效考核。
3討論
新生兒是醫院護理管理中的特殊群體,剛出生的新生兒尤其是早產兒,具有相貌相似特點,缺乏溝通和語言表達能力,只能被動接受護理人員的人工識別,若不能有效地識別身份,將會導致抱錯孩子事件發生,以致出現護理差錯。近年來,個別醫療機構在新生兒安全管理方面暴露出問題,造成了社會不良影響,反映出醫療機構在新生兒安全管理方面存在薄弱環節和漏洞,亟需加強。我科對新生兒腕帶佩戴合格率實施PDCA循環,要求新生兒住院期間需佩戴身份識別腕帶,如有損壞、丟失,應當及時補辦,并認真核對,確認無誤。經過實行現場培訓護理人員、制度執行督查、定期質控等一系列措施之后,醫護人員改變了傳統的查對觀念,提高了腕帶佩戴重要性的認知,將標識腕帶及床頭卡雙重核對納入常態化工作,有效地杜絕了因識別錯誤引發的醫療事故,為科室規范化護理管理提供了可靠的依據[5],護理人員各班次核對腕帶執行力顯著增強,安全意識顯著提高,對新生兒監護人加強腕帶重要性宣教,新生兒家屬抵觸腕帶的現象也明顯減少,甚至更加關注腕帶是否脫落,自行剪斷腕帶現象顯著減少。
PDCA循環管理工具是醫療質量管理的一種手段,通過PDCA循環管理辦法,循序漸進開展持續質量改進活動,使我科新生兒腕帶佩戴合格率有了明顯的提高,對避免護理差錯具有重大意義。但個別新進人員仍未足夠重視,導致合格率未達100.00%。后期繼續每月督查助產士和責任護士在佩戴、交接、宣教過程中存在問題,將每月督查結果納入績效考核并在全科進行通報,定期召開優質護理服務質量控制會議,最終目標是達到標桿醫院水平。
參考文獻:
[1]楊婷,侯燕.個性化護理在提升兒科佩戴二維碼腕帶依從性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農村衛生,2016,16(94):46.
[2]王先春.腕帶識別在新生兒護理中的應用體會[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2,3(24):127.
[3]郎梅春,王冰,李秋華.333例清潔手術圍手術期抗菌藥物使用分析[J].南昌大學學報(醫學版),2010,50(9):40-41.
[4]李少華,黃漢輝,吳仲洪,等.運用PDCA循環對特殊使用級抗菌藥物臨床使用的干預研究[J].醫學信息,2014,27(4):68-69.
[5]張丹靖.新生兒佩戴標識腕帶中的護理干預[J].中國中醫藥科技,2014(z2):296-297.
編輯/高章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