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敏
摘要:目的 探討液基薄層細胞學(TCT)聯合高危型人乳頭狀瘤病毒(HPV-DNA)檢測在宮頸癌前病變篩查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擇到我院接受宮頸癌前病變篩查的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行TCT和高危型HPV-DNA檢查,兩項指標檢查有異常的患者行宮頸活體組織病理學檢查,將其作為診斷的金標準。結果 TCT聯合高危型HPV-DNA檢查的陽性符合率顯著高于單項TCT檢查和高危型HPV-DNA檢查,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不同宮頸病變級別HPV感染情況比較,宮頸病變級別越高,HPV感染率也越高。結論 TCT聯合高危型HPV-DNA檢測宮頸癌前病變可有效提高陽性診斷率,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液基薄層細胞學;人乳頭狀瘤病毒檢測;宮頸癌前病變;篩查
中圖分類號:R737.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959(2017)20-0179-02
宮頸癌是女性生殖系統中常見的惡性腫瘤,近年來發病率呈上升趨勢,發病年齡也更趨年輕化。宮頸癌的形成有一個較長的、可逆轉的癌前病變期,早期發現、早治療對預防宮頸癌的發生具有重要意義[1]。有效的診查方法對宮頸癌前病變的診斷具有重要意義。目前,臨床上診斷宮頸癌的主要方法是宮頸液基薄層細胞學檢查(TCT),此外,導致宮頸癌發生的主要病因是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HPV),因此,行高危型HPV-DNA檢測在宮頸癌診斷方面也具有重要意義。本次研究旨在探討TCT聯合高危型HPV-DNA檢測宮頸癌前病變的臨床價值,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到我院就診的疑似宮頸病變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于2015年4月~2016年4月到我院接受檢查。患者的臨床癥狀包括宮頸糜爛、乳頭樣增生、宮頸肥大及潰瘍。所選患者中已排除有子宮錐切術和子宮切除術手術史患者、急性生殖道炎癥患者。患者年齡25~58歲,平均年齡(35.35±2.18)歲。本次研究已獲我院生命科學倫理學委員會批準。患者均知曉本次研究,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TCT和高危型HPV-DNA檢測,兩項檢測中有1項或2項檢測結果異常的患者行宮頸活體組織病理學檢查,獲得組織病理學診斷。TCT檢查時采用宮頸刷插入宮頸外口, 順時針轉動3~5圈,完成后將宮頸刷在保存液中反復振蕩10次,洗脫細胞后送檢,采用新柏模式液基電腦制片及巴氏染色技術染色。細胞學結果由細胞病理室3位專家進行盲審診斷。高危型HPV-DNA檢測時采用HC-H試劑盒專用取樣器取頸管分泌物,將采集的分泌物放入各自備有細胞保存液的樣品管中,在樣品管上標注患者姓名,送檢。高危型HPV-DNA檢測采用美國Digene公司提供的試劑盒,通過基因捕獲技術檢測13種常見的HPV高危亞型,RLU/CO≥1.0表示陽性。組織病理學檢查時對TCT或HPV-DNA中檢測結果異常的患者進行宮頸活體組織病理學檢查,對病變處碘試驗不著色區進行多點活檢。
1.3診斷標準
細胞學診斷標準采用2001年國際癌癥協會的波塞斯達系統(TBS),分為炎癥、非典型腺細胞(AGC)、意義不明確的不典型鱗狀上皮(ASC-US)、不典型鱗狀上皮細胞不除外高度鱗狀上皮內病變(ASC-H)、高度鱗狀上皮內病變(HSIL)、低度鱗狀上皮內病變(LSIL)、浸潤癌(SCC)。病理診斷結果分為陰性、宮頸上皮內瘤變(CIN) Ⅰ級、CIN Ⅱ級、CIN Ⅲ級、SCC。
1.4統計學方法
使用統計軟件SPSS17.0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用(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字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TCT、高危型HPV-DNA的陽性病例與病理符合率比較
TCT聯合高危型HPV-DNA檢查的陽性符合率顯著高于單項TCT檢查和高危型HPV-DNA檢查,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不同宮頸病變級別HPV感染情況比較
不同宮頸病變級別HPV感染情況比較,宮頸病變級別越高,HPV感染率也越高,見表2。
3 討論
近年來,宮頸癌的發病率不斷升高,對廣大女性身體健康產生嚴重威脅。宮頸病變發展到宮頸癌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連續發展過程。由于宮頸癌病變的長期性,宮頸病變及早發現并進行治療可以防止發展為宮頸癌[2]。宮頸癌的發病因素有多種,其中HPV感染是重要因素。HPV感染是生殖道的常見現象,感染的病毒會在體內長期繁殖,當病毒不能及時清除的情況下,會變成持續性HPV感染,持續性的HPV感染會導致CIN或宮頸癌發生。宮頸病變需及早發現并及時進行治療[3]。臨床診斷宮頸癌前病變有多種方法,宮頸細胞學檢測是目前公認的宮頸癌篩查方法,TCT技術的引進使得采集宮頸病變部位細胞更容易采集到,可以有效避免炎性細胞和黏液的干擾,宮頸病變的檢出率可得到顯著提高[4]。由于HPV感染是導致宮頸癌發生的重要因素,進行高危型HPV-DNA檢測在篩查宮頸癌前病變方面也具有良好的效果。當HPV檢測顯示陽性時還需進一步行細胞學或陰道鏡檢查,當HPV陰性時則基本可以排除宮頸癌[5]。TCT和高危型HPV-DNA在篩查宮頸癌前病變方面具有一定的效果,但兩者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TCT檢查的假陰性造成的宮頸癌及宮頸癌前病變的漏檢問題仍需改進。TCT和高危型HPV-DNA在篩查宮頸癌前病變方面聯合應用可使篩查的準確率得到提升。本次研究中,TCT聯合高危型HPV-DNA檢查的陽性符合率顯著高于單項TCT檢查和高危型HPV-DNA檢查。
綜上所述,液基薄層細胞學聯合高危型人乳頭狀瘤病毒檢測在宮頸癌前病變篩查中的應用效果顯著,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智艷芳,李肖甫,邱翠,等.液基薄層細胞學聯合高危型人乳頭狀瘤病毒檢測在宮頸癌前病變篩查中的應用[J].新鄉醫學院學報,2014,31(4):264-268.
[2]樓玲芳.液基薄層細胞學檢測和高危型人乳頭狀瘤病毒檢測在宮頸癌及癌前病變篩查和預后判斷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醫師進修雜志,2013,36(15):41-43.
[3]屠世曄.液基薄層細胞學聯合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檢測在宮頸癌前病變及宮頸癌診斷中的應用[J].中國基層醫藥,2013, 20(9):1377-1378.
[4]翟輝霞,李文燦,周繼,等.液基薄層細胞學與高危人乳頭瘤病毒聯合檢測在宮頸癌前病變篩查中的應用[J].醫學信息,2014,27(20):118.
[5]邱國鳳,陳英,李曉光.高危型人乳頭狀瘤病毒和液基薄層細胞檢測在宮頸病變篩查中的臨床應用[J].實用醫技雜志,2010,17(8):764-765. 編輯/成森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