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敏 朱國平 高珊
摘要:目的 對支氣管哮喘發作和呼吸道病毒檢測的關系進行分析與研究。方法 將于我院治療的71例支氣管哮喘的患者選為此次觀察分析的對象,并于患者入院當日采集其靜脈血液進行檢測,分析觀察支氣管哮喘發作和呼吸道病毒檢測的關系。結果 經檢測,流感病毒A的陽性率為14.08%,腺病毒為16.90%,流感病毒B為8.45%,呼吸道合胞病毒為35.21%,副流感病毒1、2、3分別為11.27%、8.45%、5.63%。結論 給予支氣管哮喘采取正確的檢測方法后,可判定支氣管哮喘的發作與流感病毒A、腺病毒、流感病毒B、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1、2、3的病原體有較為密切的關系。
關鍵詞:支氣管哮喘;呼吸道病毒檢測;病原體
中圖分類號:R4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959(2017)20-0185-02
支氣管哮喘是具有一定威脅性且較為常見的一種疾病,嚴重困擾著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及學習,如不及時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防控,則容易導致病情加重[1],而采取的治療措施不當,亦容易合并呼吸衰竭、肺源性心臟病等并發癥,嚴重時還會造成患者死亡。為此,必須針對該疾病患者采取科學、合理的措施尋出導致其發作的相關因素,從而有利于患者預后效果的提升[2]。故本文給予該疾病患者采取了呼吸道病毒檢測,現作如下報告。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在2014年8月~2015年8月于我院治療的71例支氣管哮喘的患者選為此次分析觀察的對象。本組全部患者患者均已診斷為支氣管哮喘,且患者以發熱、心慌、咳黃痰或白痰、胸悶、喉鳴、咽癢等為主要的臨床癥狀。其中,所有患者中,成年女性為36例,幼兒為35例,年齡9~65歲,平均年齡(37.04±1.01)歲。
1.2方法
患者入院當日,由相關醫護人員給予患者進行靜脈取血,采集2 ml的血液容量即可,隨后應用病原體檢測法(酶聯免疫吸附法實驗法)檢測血液樣本,具體方法:相關檢驗人員應先對血液樣本行離心操作,時間為10 min,離心速度應維持4000 r/min,隨后取2 μl測血清,將其與樣本稀釋液200 μl混合,注意稀釋的比例應為1:100,充分混合后,再給予溫浴30 min,并注意溫浴的溫度應控制為37 ℃左右,隨后洗板3次,將2滴的酶本二抗滴入其中,并充分混勻;重復以上混勻的相關操作,但溫浴的時間應改變為10 min;隨后用終止液終止,并在10 min內完成比色;最后再參照結果的顏色進行病原體陽性的判斷,其中,無色或淺藍色表示陰性,藍色表示陽性。
1.3統計學分析
此次研究所獲取的數據應采用SPSS10.0統計學軟件來進行分析處理,計數資料以百分比(%)進行表示。
2結果
本組全部71例患者經檢測后,結果顯示,10例為流感病毒A,其病原體的陽性率為14.08%;12例為腺病毒,陽性率為16.90%;副流感病毒1、2、3型分別8例(11.27%)、6例(8.45%)、4例(5.63%);25例為呼吸道合胞病毒,陽性率為35.21%;6例為流感病毒B,其陽性率為8.45%。根據上述結果,可判斷支氣管哮喘的發作與流感病毒A、腺病毒、流感病毒B、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1、2、3型的病原體有較為密切的關系。
3討論
支氣管哮喘屬于醫學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種慢性的氣道炎癥,具有較強的反復性,通常以咳嗽、氣促、胸悶、喘息等為臨床典型癥狀,如原有癥狀出現急劇加重時,患者可出現呼氣流量迅速降低、呼吸困難等,若不及時診治,則可能會誘發肺心病、肺氣腫或心功能衰竭等較為嚴重的并發癥,甚至還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3-4]。因此,必須采取科學、有效的措施對患者的病情進行正確的評估,以便能及時給予患者有效的緊急治療。有相關研究顯示,目前,呼吸道的病毒感染尚不能確定為誘發該疾病發作的直接病因,但相關醫學研究者們普遍認為,該因素是導致該疾病急性期加重的重要因素;該研究還表明,給予支氣管哮喘患者相關臨床檢測,可發現誘發該疾病發作的一系列病毒原體中,包括了腺病毒、柯薩奇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A、腺病毒、流感病毒B、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1、2、3型、冠狀病毒、腸病毒、副呼吸道病毒等[5-6],且病毒的感染同時也與患者哮喘發作次數有較為密切的關系。此外,由于呼吸道病毒的入侵或刺激而加重病情的患者,需要入院治療,否則難以很好地控制其病情。同時,有調查表明,約有50%~80%左右的患者出現病情惡化,多是由于患者上呼吸道受到病毒的入侵而引發感染所致,另外,病毒不僅容易損傷其上皮組織的細胞,還會聚集一系列炎細胞,并釋放出浸潤因子、炎癥介質以及細胞因子等,進而進一步損傷細胞免疫,并加重哮喘的臨床癥狀[8]。根據此次研究中結果數據可知,導致支氣管哮喘發作的眾多原因中,病毒感染的陽性率相對較高,其中,具體情況為,10例為流感病毒A,其病原體的陽性率為14.08%;12例為腺病毒,陽性率為16.90%;副流感病毒1、2、3型分別8例(11.27%)、6例(8.45%)、4例(5.63%);25例為呼吸道合胞病毒,陽性率為35.21%;6例為流感病毒B,其陽性率為8.45%。近年來,隨著患支氣管哮喘的人數不斷上升,醫學臨床中對該疾病的發作和呼吸道病毒的關系更為重視,故給予該疾病患者采取呼吸道的病毒檢測對患者后續的治療有重要的意義[9-10]。因此,應及時針對此次研究的結果采取積極、合理的措施進行防治,以減少患者哮喘發作的次數,并降低反復發作的幾率,從而有利于患者預后效果的提升,并快速恢復。
綜上所述,給予支氣管哮喘采取正確的檢測方法后,可判定支氣管哮喘的發作與流感病毒A、腺病毒、流感病毒B、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1、2、3的病原體有較為密切的關系。
參考文獻:
[1]高艷,陳海娟,李芳俠.兒童支氣管哮喘采用脈沖振蕩肺功能的臨床意義及應用[J].寧夏醫學雜志,2015,37(02):170-172.
[2]楊海軍.肺炎支原體感染與支氣管哮喘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民康醫學,2015,27(23)::43-45.
[3]房鳳梅.淺析PCT、CRP在診斷支氣管哮喘合并呼吸道感染中的應用價值[J].當代醫藥論叢,2014,12(14):47-48.
[4]任磊,劉霞,周啟立,等.血清降鈣素原和 C 反應蛋白對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患兒細菌性感染的診斷價值[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5,14(21):1796-1797.
[5]莊蒙麗,白生龍,韓曉華.支氣管哮喘發生的危險因素及診治進展[J].中國中西醫結合兒科學,2015,7(02):105-107.
[6]潘俊秀,范楚平,范如艷,等.兒童哮喘急性發作支氣管肺泡灌洗液病毒病原學分析[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5,28(06):706-708.
[7]馮麗燕,檀衛平.東莞太平地區兒童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期的病毒感染特征[J].新醫學,2015,46(03):177-178.
[8]顧劍玲,魏嵩昀,莊文珺,等.呼吸道病毒感染患者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的臨床特征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5,25(20):4709-4711.
[9]張迪,楊琳.支氣管哮喘發作期患者臨床護理及健康指導[J].中國療養醫學,2014,23(2):182-184.
[10]張洪梅,邢印龍.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55例臨床分析[J].醫學信息,2011,24(05):2623-2627.
編輯/雷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