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唐小未
法治春風舞 社會更和諧
文 唐小未
對新村聚居點自管委以法律的形式予以確認,《雅安市新村聚居點管理條例》的實施使我省新農村建設立法走在了前列;都江堰市檢察院遠程視頻接訪拉近了檢察院和群眾的空間距離,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四川動真格、出實招,切實把治蜀興川各項事業納入法治化軌道,以蹄疾步穩的姿態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砥礪奮進。
“危險駕駛包括酒駕、醉駕……”名山區蒙陽鎮周坪村的村民至今還記得,名山區檢察院在對口幫扶中,利用“農民夜校”平臺,多次在村里舉辦法律培訓班,有效加強了農民群眾對法律法規的了解,提高了他們學法、知法、懂法、守法的意識。
過去五年,雅安圍繞省委“治蜀興川重在厲行法治”決策部署,推進全市各項事業納入法治化軌道,依法治理水平不斷提高,為后發追趕、發展振興筑牢堅實的法治保障。
“重建新房時,小區大小事情都是我們自己說了算。有了條例后,小區的事情還是大家依法管、依法辦。”作為新村建設管理“自建委”的誕生地,黎明新村的村民沒想到,鄉親們一句“自己說了算”,不僅解決了當時的重建難題,方便了重建后的新村管理,竟還能在日后以法律形式予以確認和保障。
今年7月1日,雅安市正式頒布實施《雅安市新村聚居點管理條例》,確定了“政府引導、居民主體、民主管理、自我服務”的原則,內容涉及聚居點物業管理、環境治理、村民自治等,規范了新村聚居點自管委運行。作為雅安獲得地方立法權后的第一部實體性法規,《條例》填補了新村聚居點管理的法律空白,實現新村聚居點“有人管事、有章理事、有錢辦事”,也積淀了雅安科學立法的珍貴經驗。
小智治事,中智治人,大智治制。五年來,雅安堅持厲行法治立法先行,逐步完善了地方立法機制,圍繞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建設美麗雅安、生態強市的目標任務,加強地方立法隊伍及能力建設,充分發揮立法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

圖/視覺中國
蘆山縣龍門鄉隆興村村民高峰與法律的首次接觸是法律幫他追回了工資。高峰曾在新疆、河北等地打工,那時,他最怕的就是被拖欠工資。
“4·20”蘆山強烈地震災后恢復重建啟動后,高峰決定回鄉就業。當時,雅安市堅持源頭預防和常態治理雙管齊下的總體思路,推行農民工工資實名制發放制度,采取關口前移、預防在前、標本兼治的方式,保證農民工工資保時保量發放,切實維護農民工權益。如今,“高峰”們的工資基本上都能按時拿到,法治獲得感進一步增強。
創新實施“民薪工程”,用法律手段維護農民工權益,讓雅安在依法治省特色創新工作中占據一席之地——“民薪工程”和雅安創新“自建委”“自管委”模式成為2016年依法治省特色創新工作中一對“姐妹花”。
這是雅安創新推進依法治市的一個縮影。黨的十八大以來,雅安市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決定和省委提出的“治蜀興川重在厲行法治”的理念,堅定不移把各項事業納入法治化軌道。
在寶興,“黨建+”工作模式推進災區基層治理的有效運作夯實了基層的發展力量;在市國稅局,推進“互聯網+稅務”行動計劃讓便民稅務的春風更醉人;在市司法局,法治示范創建工作的有序推進,讓基層的法治建設千帆競發……法治雅安建設的步履堅實,推進法治工作提質增效、深化落實的生動實踐也振奮人心。

滎經縣大田壩鄉同樂村,蘭家山公園補植復綠警示教育基地的樹木已經長出了嫩芽兒,基地與周遭山水相映成趣,但它的獨特之處還在于種樹人和護林人竟是曾經的林木盜伐者。
今年4月,程某因濫伐林木、盜伐林木被判刑。處罰措施包括自愿賠償盜伐國有林木損失4759元,在蘭家山公園補植復綠警示教育基地里補栽樹苗241株,并自補栽之日起履行管護義務兩年,確保栽種的林木成活。
“補栽補種是林業法規定的行政處罰措施,在刑事案件中采取這種處罰方式,是一種創新和嘗試。”滎經縣檢察院相關負責人表示,在涉林刑事案件的審理中創新采用勞役代償、復綠補種等修復法判決方式,既實現了對犯罪的懲罰和預防,又實現了對環境的修復。將補栽補種點作為執行裁判結果的警示教育基地,也是希望取得審理一案、教育一片、治理一線的司法效果。
如今,“法律七進”已成為雅安常態化的普法機制。將法治文化與災后重建、主要業態、建設發展、安全穩定融合,成功建設了一批法治文化新村;整合“三官一律”、法律服務工作者、基層“五老人員”等資源,組建了116支法治宣傳隊伍;開展“菜單式”普法,雅安將法制宣傳橫向到邊、縱向到底,使法治思維、法治理念、法治方式、法治意識成為全社會崇尚和敬畏的理性力量。
(供稿單位:雅安市依法治市辦)
(責編:張微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