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斯木古力·木拉 (新疆喀什地區莎車縣莎車鎮畜牧獸醫站 844700)
育肥牛屠宰及加工技術
阿斯木古力·木拉 (新疆喀什地區莎車縣莎車鎮畜牧獸醫站 844700)
為保證牛肉及其制品質量,對宰前活牛要進行嚴格選擇。在遵守國家現行法規和嚴格進行獸醫衛生檢驗的條件下,準備屠宰活牛應符合下列要求。
(1)健康狀況良好,不能有病癥或外傷,更不能有傳染性疾病。
(2)肥度適中,屠宰率高。
(3)屠宰月齡適當,膘情好的可18個月左右,膘情差的可繼續肥育,延到24個月。
活牛運入現場經檢疫后應按產地、批次及強弱等情況進行分群飼養。對膘情良好的活牛喂飼量以能恢復由于運輸途中蒙受的損失為原則。對于膘情較差的瘦弱個體,應采取短期肥育的飼養方法催肥,使其迅速增重、長膘,改善肉質。
活牛運到時,由于環境條件的改變和受到驚恐等外界因素的刺激,易引起過度緊張和疲勞,破壞抑制正常的生理機能,使血液循球加速,體溫上升,肌肉組織內的毛細血管充滿血液,易造成屠宰時放血不全,而且由于肌肉運動,使肌肉內乳酸量增加,屠宰后能加快肉的腐敗過程。因此,運入現場的活牛應該休息一天以上,以恢復疲勞,提高肉的質量。
斷食為24~30h,其目的是放血充分,肉質好且不易腐敗;消化器官食物少,不易污染肉質;節省飼料;降低成本;保證活畜安靜,便于放血。在斷食中要充分飲水,以保證機體的正常機能,并能調節體溫,促進糞便排除。當消化不良時可在水中添加適量的輕瀉劑,以助排泄。
正規的屠宰場采用流水作業,用傳送帶和吊軌移動宰畜和胴體。這樣可以減輕勞動強度,提高工作效率,而且減少污染機會,保證肉質。屠宰和初加工的工序如附圖,1為打額室,2為胴體吊上機,3為放血板,4為胴體降下機,5為剝皮作業板,6為胴體吊上機,7為開腳器材,8為內臟運輸車,9為背割電鋸,10為胴體放置臺。

附圖 牛剝皮屠宰分割工序
屠宰方法較多,選擇簡便、安全、符合獸醫衛生要求、保持良好肉質的方法。
使活牛失去知覺,以免使牛神經受到恐怖、憤怒和痛苦的刺激引起血管收縮。血液劇烈流于肌肉內,致使放血不完全,從而降低肉的質量。擊暈還可以減輕人工體力勞動,保持環境的安靜和人的安全。擊暈方法主要有以下兩種:
(1)機械擊暈法:可分為錘擊法、刺項法等。采用此法要有經驗,有熟練的技巧,否則達不到擊暈的目的,活牛亂動易造成危險。
(2)電擊暈法:也叫 “麻電”,使電流通過活牛身體,麻痹中樞神經而暈倒。其好處是避免刺殺造成危險;能獲得大量食用血;生產效率高;牛擊暈后蘇醒需2min以上,因此有足夠時間進行吊掛和刺殺等工序。
活牛擊暈后應立即放血,以保證操作者的安全。橫臥放血不易放凈,故以倒掛式放血為佳。刺殺放血的方法,按刺殺部位可分為以下幾種。
牛的刺殺部位,在距胸骨16~20cm的頸下中線處,斜向上方刺入胸膛30~35cm,刀尖再向左偏,切斷動脈管。
在一些小工廠或農村多從頸下刺入心臟放血。優點是放血快,死亡快,在不麻電的情況下工作方便,但破壞心臟后放血不全,且胸腔易積血。
牛宰殺多用此法,即是從頸下喉部割斷血管、氣管和食管。優點是操作簡便,缺點是血液容易被胃容物污染。因此割斷三管后立即將食管執住,以免污染。
估計活牛體重及凈肉重量,可以作為肥育牛肥育及屠宰的參考;在出售時也可作為價格的依據。具體計算方法如下:

凈肉重量=體重×下肋厚度 (cm)×地區的產肉系數 (指當地區每厘米下肋厚度的出肉率)。測量下肋的厚度時,用卡尺測量,測量者站在牛的右側、右手拇指與食指捏緊下肋,左手持卡尺測量。
牛在屠宰后計算以下指標,以評定其肉用性能。
牛于屠宰后除去頭、皮、內臟、四肢下部 (腕及附關節以下)后的重量。
為胴體重與屠宰前體重的百分比。

脂肪重量與骨重的比例及各等級肉的百分比。
阿斯木古力·木拉 (1974-),女,維吾爾族,畜牧師,主要從事畜牧獸醫與動物檢疫方面的科技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