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朝賓 (河北省廊坊市農業局 065000)
廊坊奶牛子宮內膜炎流行病學調查
梁朝賓 (河北省廊坊市農業局 065000)
子宮內膜炎是一種常見、對奶牛養殖業危害嚴重的生殖疾病,為弄清河北廊坊地區奶牛子宮內膜炎的發病規律,本次調查于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對該地區4個奶牛養殖場進行子宮內膜炎病發病情況調查。結果顯示,該地區經產奶牛子宮內膜炎發病率為19.60%,其中以夏、秋季發病率較高,分別為23.17%和26.98%;頭胎奶牛發病率較低,6胎以上奶牛則發病率最高。
奶牛;子宮內膜炎;流行病學調查;廊坊市
生殖疾病是嚴重降低奶牛繁殖性能和產奶量的常見疾病之一,其中子宮內膜炎是重要的生殖疾病之一。奶牛發生此病主要是分娩異常、接產工具和精液被污染等導致的,由于致病機理及臨床癥狀較為復雜,常常發生誤診,導致疾病難以根除,給奶牛養殖場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1-2]。本次調查旨在了解河北廊坊地區奶牛子宮內膜炎流行情況與發病規律,為進一步提出防制措施提供基礎數據。
本次調查開展時間為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調查245頭經產奶牛來自于河北廊坊地區4個奶牛場 (2個奶牛合作社和2個規模化奶牛場)。
將245頭經產奶牛的基本信息進行逐一登記,其基本信息主要包括經產奶牛的年齡、生產胎次、分娩異常 (難產或胎衣不下)、衛生環境及飼養管理情況等。通過觀察經產奶牛的臨床癥狀、直腸檢查和實驗室檢測 (含硫氨基酸檢測法)進行綜合確診。
結果顯示,此次調查的經產奶牛共245頭,其中48頭經產奶牛檢測為子宮內膜炎陽性,陽性率為19.60%,不同規模的奶牛場子宮內膜炎發病率存在較大的差異,其中奶牛合作社較高,分別為30.0%(12/40)和27.27%(9/33),兩個規模化奶牛場陽性率相對較低,分別為10.96%(8/73)和19.19%(19/99), 詳見表 1。
本次調查以春、夏、秋和冬4個季節分別對經產奶牛進行子宮內膜炎發病率檢測。如表2所示,于4個季節分別檢測奶牛數量為58頭、82頭、63頭和42頭,其中感染子宮內膜炎的奶牛數分別為6頭、19頭、17頭和48頭,發病率分別為10.34%、23.17%、26.98%和14.28%。

表2 不同季節奶牛子宮內膜炎發病情況調查結果
此次調查經產奶牛分為頭胎、2~3胎、4~5胎和6胎以上,調查奶牛數量分別為36頭、60頭、74頭和75頭,而檢測為子宮內膜炎陽性的奶牛群數量分別為3頭、12頭、15頭和18頭,發病率分別為8.33%、20.00%、20.27%和24.00%。詳見表3。
近年以來,我國奶牛養殖業不斷向集約化和規模化發展,但仍然有許多傳染性疾病制約其發展,其中以不孕癥較為常見,而子宮內膜炎又是引發奶牛不孕的重要因素。據相關文獻顯示,國外經產奶牛子宮內膜炎發病率高達35.0%左右,單單僅美國每年就有12.19的奶牛因繁殖障礙而被淘汰,因此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3]。而本次通過對河北廊坊地區不同規模奶牛養殖場245頭奶牛子宮內膜炎發病率調查,有48頭奶牛檢測為陽性,陽性率為19.60%,其中規模化養殖場奶牛子宮內膜炎平均發病率為15.70%,而奶牛合作社的陽性率偏高,為28.77%,其主要原因是奶牛合作社養殖人員疏于管理,通過實地調查,奶牛合作社基礎設施較為簡陋,且奶牛所處環境糞污較多,環境衛生極差,但規模化奶牛養殖場具有環境則偏好,基礎設施和人員配備較為完善,甚至有專門的獸醫人員治療奶牛相關疾病。

表3 不同胎次奶牛子宮內膜炎發病情況調查結果
通過分析不同季節與子宮內膜炎發病率的關系,結果顯示,子宮內膜炎發病的主要季節為夏季和秋季,其平均發病率高達24.82%,明顯高于春季和冬季的平均發病率 (12.0%),可能是由于夏季和秋季氣溫相對較高,而且雨水多導致空氣濕度大,養殖舍空氣不流通,且糞污及時得不到清除,導致細菌滋生,進而引起奶牛子宮內膜炎發病率升高[2]。
通過分析不同胎次與子宮內膜炎發病率的關系結果顯示,奶牛子宮內膜炎的發病率隨經產奶牛胎次上升而增高,特別是4胎以后的奶牛,其平均發病率高達22.15%,所以養殖人員在奶牛日常飼養過程中必須加大對胎次高的奶牛進行子宮內膜炎檢測頻率,及時發現并治療,或者直接淘汰,以此減少不必要的飼養成本。
[1]彭津津,雍康,張傳師.奶牛子宮內膜炎診療研究進展[J].2016(1):73-75.
[2]王金君,辛萍萍,胡士林.濰坊地區奶牛子宮內膜炎發病率調查研究[J].當代畜牧,2016(1):11-13.
[3]魯俊杰,田宏元,武瑞.農墾牡丹江地區奶牛子宮內膜炎的流行病學調查[J].中國畜牧獸醫文摘,2016,32(3):112.
梁朝賓 (1975-),男,河北省大城縣人,初級畜牧 (獸醫)師,主要從事畜牧獸醫技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