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縣種子管理站 徐千鈞新縣經作站 柯利
新縣顛茄草生產現狀調查
新縣種子管理站 徐千鈞新縣經作站 柯利
新縣從2005年起引進顛茄草示范種植,經過10多年的發展,目前已初具規模。通過調查了解,發現顛茄草在全縣有著廣闊的利用前景。
據統計,顛茄草在新縣的推廣種植面積已覆蓋10個鄉鎮23個村民組,輻射1000個農戶,種植面積達到200 hm2。顛茄草栽種模式分為冬種和春種兩種模式,新縣冬種和春種栽植面積基本一致,收獲期均為公歷夏季6月底至7月中旬,冬種顛茄草產量通常高于春種,冬種產量為300~400 kg/667 m2(干品),春種產量為250~300 kg/667 m2(干品)。
新縣顛茄草種植,依托信陽羚銳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推廣發展而來。目前,推廣模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企業+基地+合作社+農戶”的模式,由公司向農民專業合作社出售種子種苗,并負責技術和指導,收獲的顛茄草由公司回收。利用經濟效益驅動以及合作社的影響力,帶動周邊的農戶大量種植。新縣仁正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新縣新文林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等合作社先后大面積栽種顛茄草,并通過其顯著的經濟效益帶動周邊農戶。這種模式的優勢在于合作社擁有大量的土地和先進的生產資料,容易形成規模。不足是在種植過程中合作社需支付地租和大量雇傭勞動力的花費,從而降低了經濟效益。另一種是“政府+企業+貧困村”的模式,由政府引導并提供一定資金和技術支持,信陽羚銳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直接與農戶(貧困戶)簽訂協議,提供種子種苗以及技術指導,收獲后統一回收。該模式已在新縣泗店鄉分水嶺村和陸灣村、八里畈鎮南沖村等貧困村進行了試點,并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應。由于有政府的資金支持,將貧困戶在種植過程中的風險降到了最低,而顯著的經濟效益則可使貧困戶順利實現脫貧;該模式雖然發展較晚,但是正形成遍地開花的局面。
2016年顛茄草干品回收價為12元/kg。全縣普通地塊產量250 kg/667 m2,高產地塊產量約為350 kg/667 m2。以普通田塊產量計算每667 m2產值達3000元;以合作社流轉耕地規模化種植為例每667 m2顛茄草的基本支出種苗費300元、農藥化肥250元、機械整地操作200元、地租300元、其他人工費600元,每667 m2合計總投入1650元,規模化種植每667 m2顛茄草收入1350元。普通散戶種植只需支出種苗、農藥化肥和整地的費用,每667 m2收入約2250元;而貧困戶種植,公司將免費提供種苗,每667 m2收入可達2550元。種植顛茄草獲得的經濟效益明顯高于種植常規農作物。
顛茄草喜溫暖濕潤氣候、較耐旱、怕澇。適合陽光充足,地勢較高,排灌方便,土壤疏松肥沃的沙壤土,土壤 pH 值 5.5~7.0,氣溫 20~25 ℃時生長最快。新縣地處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地帶,年平均氣溫15.1 ℃,年平均降水量1 127.4 mm,其中4—7月氣溫適宜降雨充沛,適合顛茄草生長。
顛茄草中提取的浸膏是羚銳制藥股份有限公司所生產羚銳通絡祛痛膏、風濕止痛膏等系列膏藥的重要成分,隨著顛茄草提取物大量出口及國內以顛茄草為原料的制藥廠生產規模日益擴大,加大了對顛茄草的需求。尤其是河南羚銳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對顛茄草的年需求量在600 t以上,因而顛茄草發展空間較大。
一是有示范帶動。新縣顛茄草種植,完全依托信陽羚銳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推廣發展而來。該公司在滸灣鄉曹灣村曹河、康河、陳河三個村民組共流轉土地133.33 hm2,通過引進專業人才,篩選適合新縣當地種植的優秀種質資源,建設示范基地。二是有政策扶持。“十二五”以來中藥材產業被確立為新縣發展的特色產業,近年以來,新縣政府堅持以黨的十八大精神為指導,以市場為導向,以農民增收為目的,建立起政府推動、政策促動、部門聯動、龍頭企業和大戶帶動的機制,逐漸形成推動全縣中藥材產業快速、健康、持續發展的新局面。三是有經濟效益。不論是以合作社或種植大戶流轉土地的規模化種植,還是散戶利用自留地種植的模式,種植顛茄草的經濟效益都明顯高于種植普通農作物。
顛茄草屬茄科作物,忌與茄科類其他作物連作;在選擇發展顛茄草種植的同時,要選好合適的輪作作物。而且顛茄草收獲季節早,為提高耕地利用效率可選擇其他作物接茬。
顛茄草生長忌高溫高濕環境,夏季大雨過后如不能及時排出田間積水,形成濕熱環境,容易暴發病害,從而造成減產。
作為原材料的中藥材都有嚴格的質量標準,因此中藥材種植和采收過程也有嚴格的技術要求。在種植過程中為求產量,盲目施肥和使用農藥會降低質量,造成收獲的作物達不到藥用標準。

新縣各鄉鎮顛茄草種植面積分布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