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戈
想了解一家公司的企業文化,找一份該企業的內部報刊看看可窺一斑。一些企業內部報刊的頭版突出位置,基本都是企業負責人活動的消息:大標題,大照片,甚至標題還套紅,旁人看了會覺得有些突兀。但在這些企業員工看來,應該不會有違和之感。
對于這些民營企業來說,企業文化就是老板文化,而內部報刊是固化和弘揚老板文化的最直接的手段。可能內部報刊如此處理也有其他的現實考慮,但在多數情況下,不知不覺中老板文化會逐漸異化為吹捧老板的文化。
形成這樣的怪圈和這一代中國企業家的成長背景密切相關。民營企業家大都是企業直接甚至唯一創始人,在幾十年摸爬滾打中,每一家企業無不經歷過異常殘酷的生死抉擇,企業家在下屬和員工中的威望是通過無數次實戰逐漸建立起來的,下屬和員工對企業家的崇拜有相當大的成分是真情實感。
通過內部報刊等方式對企業家的言談、行為做人為拔高,塑造出卓越的企業家形象,對于凝聚員工對企業的認同感、忠實度,對企業文化的打造和企業發展是有其內在邏輯和實際意義的。但物極必反,如果任憑企業內部對企業家有意識的個人崇拜,“吹捧文化”便上行下效,成為企業運行的潛規則。
企業家精神的核心是創新,但“吹捧文化”恰好是創新的敵人。當一家企業個人崇拜之風盛行,“吹捧文化”占據主流位置時,下屬和員工會逐漸放棄獨立思考。過去幾十年的時間里,民營企業競爭力更多體現在企業家把握機遇、獲得資源、整合資源的行動力。隨著中國經濟發展總體邁入工業化后期,企業的競爭環境進一步復雜化,創新能力、管理能力在企業戰略發展中的權重越來越大。“吹捧文化”的弊端將越來越被放大。
解鈴還須系鈴人,一些民營企業“吹捧文化”的出現和盛行與企業家自身認識及傾向是分不開的,只有企業家自身對企業家精神的深刻理解和踐行才能打破“吹捧文化”的慣性。華為的任正非對此一直比較清醒,他在華為內部講話時常提醒,不要對他個人進行神化,甚至對社會上給予華為的過度贊美也潑冷水。一個強大的企業需要不斷通過強化危機意識,通過制度和文化創造寬松的創新氛圍。
企業創始人對企業文化有決定性作用,但是這種作用體現在構建企業文化的過程中,在如何推進和倡導企業核心價值觀的過程中,在身體力行、示范企業價值觀的行為中,而絕不是直接代表企業文化。
一家企業的文化如果完全等同于老板文化,并逐漸異化為“吹捧老板文化”,勢必令員工迎合老板而不是迎合市場,取悅老板而不是取悅消費者。在這種氛圍下,企業中會出現小人得志,骨干受排擠,老板好大喜功,員工投其所好。長此以往,企業將陷入僵化乃至衰敗的深淵。▲
(作者是央視財經頻道評論員)
環球時報2017-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