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蓋利
美國政府正在探討向阿富汗引入私人軍事承包商,令“黑水”公司這樣的雇傭兵組織看到了商機。未來,戰爭的“私有化”或將成為趨勢,但多數人并未做好準備。
“現在,一個瘋狂的想法正在華盛頓流傳:美國應該聘請雇傭兵去‘修理阿富汗。”近日,美國《大西洋月刊》網站載文稱,曠日持久的阿富汗戰爭已經燒掉了數千億美元,有觀點認為,私人軍事承包商能幫助美國軍人早日擺脫這個泥潭,并恢復該國的秩序。

這種論調背后有利益相關者在運作,其中之一是埃里克·普林斯,他是軍事承包商“黑水國際”的創始人。《紐約時報》援引知情人士的說法稱,普林斯是應美國總統特朗普的首席策略師史蒂夫·班農和“第一女婿”賈德·庫什納的質詢而發出這方面的聲音的。
7月初,普林斯在《華爾街日報》發表專欄文章,提出了重塑阿富汗安全形勢的計劃:所有作戰單位由一名“總督”管轄,這個角色模仿二戰后管理日本的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將軍政大權集于一身,直接向白宮匯報,旨在避免“瞎指揮和官僚主義”;“總督”有權動用一切手段平定武裝沖突,其中包括將部分原本由正規軍執行的任務轉交給雇傭兵。
普林斯想當“阿富汗總督”嗎?這種可能性令人不安。2007年,“黑水”公司的員工在伊拉克巴格達的一處廣場濫用武力,殺害了十余名平民,令美國政府陷入危機。當被美國國會質問怎樣處理雇傭兵的不當行為時,普林斯輕描淡寫地回答“解雇他們”。
奧巴馬政府時期,華盛頓終止了與“黑水”公司的大部分合約,但退居幕后的普林斯并未放棄這門生意。
向戰亂地區引入雇傭兵的想法引起了班農和庫什納等人的興趣。《紐約時報》文章稱,特朗普政府的部分要員似乎打算向私人軍事承包商們釋放這樣的信息:雇傭兵市場很快就會重新火爆起來。如果華盛頓將一部分棘手的作戰行動外包,無疑會給市場以極大的刺激;屆時,數以萬計的雇傭兵將在“黑水國際”這樣的企業帶領下重返前線。
哪里有沖突,哪里就有雇傭兵。作為軍事承包商中的一員,美國人希恩·麥克菲特表示,雇傭兵在第三世界國家的存在早已為當地人司空見慣,除了提供安保服務,他們的任務還包括遣散軍閥、收繳武器、招募安保人員并監督軍火交易,客戶除了各國政府,還有聯合國等國際組織。
“根據本人的見聞,我得強調,普林斯兜售的方案并不全是不理智的。”麥克菲特說,“我們看到一種新的戰爭形式……私營企業在戰區游蕩,它們不僅擁有挎著AK-47的普通保安人員,還有配備飛機、專門執行高風險任務的精銳小分隊。雇傭兵看上去只是為金錢而來的亡命之徒,但這些人中的大多數確實能征善戰,這也是這一行業長盛不衰的原因。”
事實上,各國正越來越多地依靠私人軍隊解決安全問題,只是因為秘而不宣而較少為公眾了解。據英國《每日電訊報》報道,與恐怖組織“博科圣地”纏斗6年后,尼日利亞當局從兩年前開始大批招募雇傭兵。后者配備直升機,還有特種部隊,僅用幾個星期就取得了政府軍無法獨自取得的成就,把“博科圣地”從他們占領的大片土地上趕了出去。基于這一成功案例,人們在探討用雇傭兵對付“伊斯蘭國”或索馬里青年黨的可能性。
如果將“戰爭”這一概念的外延擴大,那么,俄羅斯、阿聯酋甚至許多非政府組織,都和私人軍事承包商有密切聯系。聘請雇傭兵防范海盜是航運業的慣例。另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還有一類“逆黑客公司”專門接受委托,尋找并消滅入侵重要網絡的黑客。
即便如此,《大西洋月刊》評論稱,對阿富汗這樣一個主權國家來說,大規模引入雇傭兵仍是不靠譜的。“跟私人承包商交易,我們需要考慮的不僅是安全、可靠,還有道德。”何況,雇傭兵本身被視為混亂和戰爭的一大根源,這些人只有在亂世中才能漁利,只要有人繼續付錢,他們就傾向于給戰爭火上澆油,而非盡快恢復和平。
美媒總結稱,戰爭的“私有化”或許是趨勢,一味否認不是恰當的態度。雇傭兵也可以為國家利益服務,但問題的關鍵在于,大多數人沒有做好適應這種變化的準備。
(賈設薦自《青年參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