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年前魯迅發表的《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并未過時,今天,“我們如何做子女”的難題又不期而至。
在豆瓣人氣小組“父母皆禍害”,你能看到各種慘烈的親子關系。
“親人互為對方的劊子手,所有人都覺得自己是受害者。”
有人在朋友圈直播自己的生活,唯一屏蔽的人是父母。有人對“天下無不是的父母”這句老話深惡痛絕。有人把家人視為債務,要償還,也要相應的回報。有人在和家人的相處中修煉成影帝、影后。有人把自己活成了育兒專家、父母專家。
“我們今天怎樣做子女”不是一個輕松的題目。
在下跪給父母洗腳成為孝道必修、背誦《弟子規》成了熱門的當下,還有那么多人都有童年陰影,都有來自原生家庭的創傷。
所以我們討論的不只是“如何做子女”,還有,如何能以更放松、更坦誠的方式和最親的人相處。歲月流逝,我們終將擁有父母與子女的雙重身份,也許你不一定要與父母真正和解,也許你終將接受和父母之間的距離。也許,真正能接納至親,真正能拯救與父母之間關系的,是時間。
成長讓你懂得了父母當年的各種辛苦、困頓;有了孩子之后,才真正體諒當年父母的不易。
歲月,給了我們最好的機會,去彼此打量,彼此了解。endprint